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揭示红火蚁的入侵状况,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深圳市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合计采集到蚁科昆虫4亚科,18属,35种。在35种蚂蚁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是红火蚁、沃森大头蚁和长角立毛蚁,在深圳市6个区均有分布。分布于10类生境的物种有红火蚁和长角立毛蚁,其中红火蚁在山区和社区均可大肆入侵并成功定居,但在干扰频繁的生境中不易入侵和定居。在深圳市被调查的9类植被中,红火蚁在环境稳定的灌木林、纯林、混交林、草坪、花丛、草丛中定居良好,而在耕作和经营活动频繁的果园、花木场和菜地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揭示滇西南蚂蚁区系特点。【方法】2020年6—7月和2021年6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法对滇西南地区的蚂蚁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共记录10亚科74属220种蚂蚁,东洋界分布种占绝对优势(220种,占100.0%),古北界分布种位居第2 (88种,占4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滇西南地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220种),与西南区(150种)关系最密切,与东北区(6种)关系最疏远。【结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蚂蚁物种丰富度增加,古北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减,东洋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增。滇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为蚂蚁群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丰富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为华南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揭示滇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构,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10亚科64属197种。滇东南地区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1个[拟毛蚁待定种1(Pseudolasius sp.1),占物种数的0.51%],常见种2个(占物种数的1.02%),较常见种18个(占物种数的9.14%),较稀有种38个(占物种数的19.29%),稀有种138个(占物种数的70.05%),丰富的稀有种提高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该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师宗垂直带、丘北-师宗垂直带平均海拔较高,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简单,蚂蚁群落物种较少;西畴-麻栗坡、马关-河口垂直带平均海拔较低,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丰富,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待定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度量外来植物内禀优势和资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这应该是未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预测和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入侵生态学的内容,而且可为其他生态脆弱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  罗长维  徐正会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5-17717,177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递减的规律性,保护区外的地表蚂蚁由于人为干扰而呈非规律性;在8种植被类型中,蚂蚁的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植被类型中表现为较高,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调查点的地表蚂蚁、土壤蚂蚁与树冠蚂蚁进行采集鉴定与区系分析。【结果】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只,分属5亚科32属59种,其中重庆新记录种24种。区系分析表明:在属级水平,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以古北界与东洋界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澳洲界和新北界关系较为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以东洋界为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与马来西亚界有一定联系,与马拉加西界、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显著华中区特征,与华南区和西南区联系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结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四川大凉山西部的蚂蚁物种多样性,揭示我国西南山地的蚂蚁多样性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海拔垂直高差达2 711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物种,合计8亚科、37属、95种;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2个(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tneri Emery和樱花帕拉蚁Paraparatrechina sakurae Ito,占2.10%),常见种4个(占4.21%),较常见种17个(占17.89%),较稀有种34个(占35.79%),稀有种38个(占40.00%)。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和气温对蚂蚁群落主要指标起决定作用;蚂蚁群落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由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成,北部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南部主要受人为干扰影响;虽然大凉山西部8个垂直带已经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干扰,但是以木里县为主的北部地区和以盐边县为主的中部地区依然保存了大面积天然林,加之该地区多山、海拔相对较低特点,其蚂蚁区系和多样性处于四川省的较高水平,不同垂直带蚂蚁群落间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四川省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5亚科37属77种。结论认为:气温和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植被类型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林窗效应可以提高蚂蚁物种的丰富度。针阔混交林栖息的蚂蚁物种最多,多为土壤内筑巢,地表觅食。不同地方蚂蚁物种对筑巢场所的选择与气候因素有关。随着纬度降低,到达树冠上觅食的蚂蚁物种比例递增。因为对环境要求严苛,大部分蚂蚁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这些物种很容易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在局部地区陷入濒危境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狭域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科学家、社会团体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是世界性生态难题。目前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人工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及综合法等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导致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研究者仅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现象看待。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也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因此,它不但具有生物属性,还具备社会属性。如果只研究其生物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外来物种入侵的研究就会走向困境,且影响防治效果。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和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文章论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讨论了社会科学可以介入的研究领域。此前社会科学对外来物种入侵研究的成果表明,社会科学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和清除其危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最后,作者认为,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介入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研究宏业中来,同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该相互交流与借鉴对方研究成果,共同抵御和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11.
在黎明乡依据植被类型、海拔高度所设置的样地内,以木腐菌标本属、种的鉴定结果为基础.比较4个林型区木腐菌的物种数及种群数量,发现木腐茵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在不同的林型区有所差异。海拔3000m以下,随高度上升,木腐菌物种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海拔3000m以上,随高度上升,物种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梅里雪山东坡蚂蚁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梅里雪山东坡海拔2 250~3 250 m的蚂蚁群落.共采集蚂蚁1 704头,隶属于3亚科12属21种,其中包括13个已知种,8个待定种.研究发现:梅里雪山东坡蚂蚁区系是东洋界与古北界成分的混合体,但以东洋界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调查地多样性指标看,山体上部物种多样性最高,山体中下部多样性较低,山脚干暖河谷多样性最低.从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来看,梅里雪山东坡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蚂蚁群落之间的相似性极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来看,梅里雪山东坡3 000 m及其以上区域保持着自然状态,尚未受到明显干扰;2 750 m及其以下区域已经受到当地居民和旅游业的明显干扰,其中2 500 m附近区域受到人类影响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13.
藏东南色季拉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的生态学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首次研究了色季拉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在色季拉山记载蚁科昆虫3亚科14属31种,其中,猛蚁亚科2属3种,切叶蚁亚科7属17种,蚁亚科5属11种。在色季拉山地区,大多数蚂蚁物种(大约2/3)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于30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分布于30...  相似文献   

14.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2007年4月)和投礁后(2008年5月)2个航次调查所获底泥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探讨了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投礁一年后,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养护作用已初步显现,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由投礁前的20种提高到34种,环节动物的比例有所增加;投礁后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投礁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23.3%,优势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投礁前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变为投礁后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弦毛内卷齿蚕Aglaophamus lyrochaeto和单鳃虫Nothria holobranchiata。  相似文献   

15.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规律,采用搜索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3亚科,10属,27种。其群落随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带状分布;大多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垂直分布高差小于500m;同一亚科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对环境的选择分化明显。在9类生境中,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林的物种最丰富;在9类觅食场所中,在地表觅食的物种最丰富;在6类筑巢场所中,在石下筑巢的蚂蚁物种最丰富。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泛、占据生境类型最多的物种。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探讨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特点与物种多样性。该区域是我国蚂蚁区系比较丰富的地区,亚科和属的丰富度比较明显,其物种丰富度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南向北递减的基本规律。蚂蚁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小生境积温和森林结构制约,结构良好、积温较高的小生境拥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积温较高的阳性小生境拥有更高的蚂蚁个体密度。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反映出滇西北怒山西坡具有显著的生境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该区域的山体中下部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度干扰。  相似文献   

17.
藏东南色季拉山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2023~4548m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规律.共采集蚂蚁16 212头,隶属于3亚科12属24种,其中包括17个已知种,7个待定种.樱花立毛蚁(Paratrechinasakurae (Ito))和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meri Emery)是色季拉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鄂东3个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黄建华  周善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31-3132,3170
通过对湖北东部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大洪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蚂蚁44种,隶属于4亚科,26属,其中有25种为湖北省分布新记录。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种类25种,占全部种类的56.8%;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的种类19种,占全部种类的43.2%,这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的蚂蚁以东洋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