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宰后冷藏过程中牦牛肉和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的肉用品质.【方法】试验以3~5岁的牦牛肉和西门塔尔杂交牛肉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冷藏过程中样品肉用品质(pH、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和肉色)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探究了样品肉用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在4℃有氧贮藏条件下,牦牛肉和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的pH、熟肉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小值,剪切力先升高后降低,第3天达到最大值,失水率和b*值均先升高后降低,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L*值和a*值持续降低;与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相比,牦牛肉的pH、失水率、L*值低于西门塔尔杂交牛肉,剪切力、熟肉率、a*值和b*值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结论】贮藏过程中牦牛肉的剪切力、L*值、a*值可以进行线性拟合,a*值的拟合度最高;pH、失水率、熟肉率和b*值不可以进行线性拟合,失水率的拟合度最低.贮藏过程中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的L*值、a*值可以进行线性拟合,a*值的拟合度最高;pH、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和b*值不可以进行线性拟合,b*值的拟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2.
排酸处理对锦江牛牛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排酸处理对锦江牛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过高强度育肥的锦江牛进行屠宰,通过测定牛肉的肉色、p H值、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嫩度(剪切力)、系水力和熟肉率8个指标,比较研究排酸与未排酸牛肉的品质。结果显示:(1)在牛肉营养成分含量方面,排酸牛肉的水分含量(72.49%),蛋白质含量(20.24%)高于未排酸牛肉,脂肪含量(3.99%)低于未排酸牛肉,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在肉质特性方面,未排酸肉样与排酸肉样的肉色中L和b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排酸肉样肉色的a值为17.62显著低于未排酸肉样的肉色中的a值(P0.05)。排酸牛肉p H值显著高于未排酸牛肉(P0.05),未排酸牛肉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排酸肉(P0.05),而其余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排酸牛肉的剪切力(4.06 kg)优于未排酸锦江牛肉,表现出较好的嫩度,滴水损失(1.46%)的表现上显著优于未排酸牛肉(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排酸牛肉的牛肉品质要好于未排酸牛肉,因此,利用排酸工艺改善牛肉品质具有一定的效果,将屠宰后的牛肉进行排酸工艺处理在高品质牛肉生产市场上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青海大通犊牦牛肉和成年牦牛肉的产肉性能和食用品质,并研究了犊牦牛肉与成年牦牛肉在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犊牦牛肉的系水力、pH值均高于成年牦牛肉,并且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均低于成年牦牛肉,说明青海大通犊牛肉比成年牦牛肉食用品质高;在成熟过程中,青海大通犊牦牛肉与成年牦牛肉肌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微断裂,Z线断裂,犊牦牛肉肌原纤维间的横桥交联断裂,结构模糊,说明犊牦牛肉降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湖羊羊肉pH值、肉色、剪切力值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排酸过程中不同胴体间距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后7 h内,处理组(胴体间距0 cm)胴体的温度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0cm胴体间距)(P0.05),而处理组胴体的pH值下降速度则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宰后7~24 h,处理组胴体温度和pH值下降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宰后排酸8、16 h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羊肉的亮度(L)值显著增高(P0.05),而红度(a~*)值和黄度(b~*)值显著降低(P0.05);处理组羊胴体增重、羊肉蒸煮损失以及剪切力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结合试验结果与生产需求,选择羊胴体间距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品种南方黄牛牛肉肉色间的差异及不同排酸时间对牛肉肉色的影响,以1周岁左右的黎平黄牛与西门塔尔牛为试验对象,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育肥6个月后屠宰测定背最长肌不同排酸时间(0、1、3、5、7、9 d)下的肉色变化,揭示不同黄牛品种肌肉肉色的差异。结果发现,随排酸的进行,2种肉牛牛肉pH值、总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减少,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不断增加,黎平牛肌肉L~*值在排酸前7 d不断提高,且在测定的所有时间点都高于西门塔尔牛;黎平牛肌肉的a~*和b~*值变化幅度与西门塔尔牛相比较小。说明西门塔尔牛肌肉pH值达到较低水平要稍慢于黎平牛。排酸成熟能够显著改变2种牛肉的肉色,黎平牛肌肉肉色较西门塔尔牛鲜红、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传统干、腌牛肉制品的质量控制点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中式牛肉干和烤腊牛肉产品在原料、腌制、预煮、复煮、肉干包装前、腌腊牛肉包装前等生产环节的理化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热加工可提高牛肉肌肉组织的亮度,章度变化与加热温度变化幅度呈正比关系;原料肉与复煮、预煮与复煮、复煮与肉干包装前、腌制与腌腊牛肉包装前b(黄度)值都有极显著差异(F>F0.01),原料肉与腌制环节的肉样b值有显著差异(F>F0.05);腌制后肉样章度上升,包装前的肉干章度达到最高值(9.10±0.45);腌制并烘烤的牛肉饱和度明显下降,复煮肉样饱和度相对于原料肉稍有上升.包装前肉干TVB-N(挥发性盐基氮)达到最大值(40.29±3.39)mg·100g-1;腌制后肉样的嫩度达最小值(1.48±0.52)kg·f-1,熟化后达最大值(8.56±0.53)kg·f-1.通过在加工环节调整pH值达5.3~5.5,肉干和腊牛肉产品包装前的pH值均低于6.0,有利于降低终产品pH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涂膜处理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和壳聚糖3种涂膜剂处理冷鲜羊肉后,样品在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汁液损失、色泽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壳聚糖乙酸溶液能够有效地抑制冷鲜羊肉表面杂菌的生长繁殖、减缓pH值及TVB-N含量的上升速度、降低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损失率,阻止肉色指标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的快速下降,总之,2%壳聚糖乙酸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2%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溶液,对冷鲜羊肉贮藏品质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1 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成熟 该方法是将胴体后腿朝上,挂在10℃以下的低温库中进行自动排酸,自然完成宰后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过程.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高档牛肉生产的主要方法.但也存在着占用冷库时间长、耗能大、易氧化、干耗高、易受嗜冷性细菌污染、费用高、效率低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1.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成熟将胴体后腿朝上,挂在温度10℃以下的低温库中自动排酸,自然完成宰后牛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过程。这是目前我国高档牛肉生产的主要方法。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pH值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克瑞森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膨大期和转色期对果穗和叶片进行清水(pH=7.0)和不同pH值(5.5、6.0、6.5、7.0)的ALA溶液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ALA溶液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颜色组分(a~*)、色泽饱和度(C~*)、颜色指数(CIRG)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花青素含量,降低葡萄色泽明亮度(L~*)、颜色组分(b~*)、色度角(h°)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不同pH值的ALA处理作用效果排序为pH=5.5pH=6.0pH=6.5pH=7.0清水。其中,pH值为5.5的ALA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说明pH值越低,ALA越稳定,作用效果越显著,越能提前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pH值为5.5的ALA处理中花青素含量与各颜色指标、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西藏特有的自然条件对牦牛肉进行冷冻干燥处理,确定冻干生牛肉肉片的最佳生产工艺;测定了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酸价及过氧化值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生产的风冻干牦牛肉细菌总数显著下降,有害菌减少;理化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总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由此可知,通过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是一种营养保留全面、工艺简洁、风味独特、耐贮藏、质量轻、易携带的高档肉制品.  相似文献   

12.
藏北牦牛肉成分和营养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桑  旦增  布多  马红梅  白玛卓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98-14199
[目的]分析藏北牦牛肉营养成分,评价牦牛肉品质特点。[方法] 在西藏藏北地区,随机选取自然放牧的3-5岁、平均体重约300 kg的牦牛10头为试验组,测定屠宰后牦牛肉的肉色、pH值、嫩度、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以及肉的营养成分。[结果] 藏北牦牛肉色泽深红,肉的营养成分较全面且均衡。牦牛肉的干物质含量为31.6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43 g/100 g,脂肪含量为3.12 g/100 g,富含铁、钙等矿物质;与内地黄牛相比,干物质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牦牛肉肌肉嫩度剪切值黑牦牛稍高于当地黄牛,牦牛肉比当地黄牛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3.63%、熟肉率高10.06%。[结论] 藏北牦牛肉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优质肉类资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生产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13.
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供试动物。大通牦牛和大通黄牛。二者分布地区及其生态条件见表1。②试剂及药品。氯仿,氢氧化钾,氯化钠,硫酸氢钠,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有机相过滤膜(0.5μm),高纯氮气(99%)等。21种常规脂肪酸甲酯(FAME)标准品为:C6:0、C8:0、C10:0、C12:0、C13:0、C14:0、C15: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9t11C18:2、t10c12C18:2、C18:3、C19:0、C20:0、C20:4、C20:5、C22:6(均购自Nu—Chek公司,纯度≥98%)。  相似文献   

14.
甘南黑牦牛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3~5岁黑牦牛进行了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当地黄牛肉相比,黑牦牛肉干物质含量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灰分含量高0.12 g/100 g,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13.63%,熟肉率高10.06%,其肉质嫩度适中,肉色较黄牛肉深红.黑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深红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对宰后牦牛肉品质的影响,为牦牛肉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5岁去势甘南牦牛肉为材料,取其背最长肌,剔除筋膜、脂肪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8 cm×8 cm),用20 G针均匀穿刺,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1、10、100 mmol·L -1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在4℃条件下1﹕1(V/m)浸泡肉样1 d,然后在4℃条件下成熟,测定成熟期间(0、1、3、5和7 d)NOS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pH、色度等指标。【结果】NOS抑制剂处理后的牦牛背最长肌NOS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的NOS活性分别比对照组低30.9%、43.6%、74.7%,一氧化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4.7%、12.5%、21.5%。处理后的牦牛肉pH显著降低,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8%、5.7%、15.2%,其中10和100 mmol·L -1 NOS抑制剂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显著降低了牦牛肉羰基含量,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4.1%、19.0%、22.2%。此外,处理组MFI显著上升,成熟第7天时,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低31.1%、23.3%、9.6%。处理组牦牛肉总巯基含量显著上升,第7天时,对照组比NOS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低3.2%、3.7%、2.7%。成熟过程中,NOS抑制剂处理使肉色a *值显著降低,肉色L *值显著升高,第7天时,处理组的肉色a *值分别比对照组低7.1%、40.2%、30.7%,肉色L *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2.0%、1.1%。【结论】一氧化氮促进宰后牦牛肉蛋白质氧化,抑制牦牛肉嫩化,使肉色L *值降低,a *值升高,对宰后牦牛肉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而NOS抑制剂能降低肌肉中NOS活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大额牛、云南瘤牛、中甸耗牛、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的肉质特性作了系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肉质特性.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9%,脂肪含量均低于1.40%.  相似文献   

17.
威宁黄牛肉质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5头威宁黄牛青年公牛屠宰,分别对肉质常规成分、钙、磷、能量、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鲜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2.33%,脂肪含量为6.20%,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AA/TAA)的43.17%(未计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TFA)的47.58%.说明,威宁黄牛肉富含蛋白质、肉质柔软而不油腻、口感好、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膳食肉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炸及腌制工艺对酱制牦牛肉罐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青海的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食盐浓度、葡萄糖浓度、松肉粉质量分数对牦牛肉腌制工艺的影响和不同油炸温度、油炸时间、块形大小对牦牛肉油炸工艺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最优的牦牛肉腌制工艺为2.0%的食盐浓度、0.6%的葡萄糖浓度和0.3%的松肉粉,该条件下腌制牦牛肉品质最佳;最优的牦牛肉油炸工艺为150℃的油炸温度、20 s的油炸时间和2.0 cm×2.0 cm×0.3 cm的块形大小,该条件下油炸牦牛肉的品质最佳。[结论]研究可为牦牛肉的生产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天祝白牦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SPEM/GC/MS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天祝白牦牛和当地黄牛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白牦牛肉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有62种,而当地黄牛只有42种;影响白牦牛肉风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氯仿(清香味)、辛醛(鲜香味)、1,2-二苯甲酸-2-甲基丙酯(油香味)和1-乙基-碳三硫酯(清香);影响当地黄牛肉风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丙氧基-2-丙醇(刺鼻清香)、2-烯基壬醛(脂肪香味)、2-羰基壬酸甲酯(脂香味)和2,4,6,10-四甲基十五烷酸甲酯(肉汤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