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TVDI的内蒙古草地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3):2728-2742
【目的】 研究内蒙古草地2000—2017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产品构建Ts-EVI特征空间,根据该特征空间计算TVDI,对多年TVDI均值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地多年平均干旱程度西南高东北低,各草地类型年均TVDI大小依次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沼泽>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其中荒漠型草地(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主要为重度和轻度干旱状态,非荒漠型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主要为轻度干旱、正常和轻度湿润状态。18年来荒漠型草地整体在缓慢变干;而非荒漠型草地除温性草原类外基本在缓慢变湿。从空间分布上,三类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干趋势(轻微变干、变干、显著变干)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44.93%、55.01%;五类非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湿趋势(轻微变湿、变湿、显著变湿)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72.19%、24.27%。【结论】 18年来,荒漠型草地的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和持续变干状态,并且持续变干的区域较多,草地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非荒漠型草地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状态,少部分面积具有变湿趋势,草地生态环境在稳定好转。此外,降水稀少对非荒漠型草地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荒漠型草地的影响并不显著。温度升高则仅对温性草原类以及温性草原化荒漠类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78-10580
[目的]探明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的草地特征。[方法]以曲麻莱县麻多乡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的植物特征、群落特征和土壤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这些特征与高寒草甸草地退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随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可食牧草产量、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均表现为降低规律;鼠害在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草地上表现较为严重,而在原生植被和极度退化草地上的程度则较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轻。[结论]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草地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草地优势种蝗虫分布与防治实际,指导蝗灾测报和治理.[方法]分析25年巴州来草地蝗虫调查、定位监测、防治资料.[结果]巴州草地蝗区总面积4.812×104 hm2.以地理特征来划分,可将巴州草地蝗区分为巴音布鲁克蝗区、焉耆盆地北部山区蝗区、博斯腾湖蝗区、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等4个蝗区.以草地类来划分,可分为平原低地沼泽草甸类蝗区、山地荒漠草地类、山地草地草地类蝗区、高寒草地草地类蝗区与高寒草甸草地类蝗区等5类.以优势种蝗虫来划分,可以分为宽须蚁蝗蝗区、西伯利亚蝗蝗区、肿脉蝗蝗区、黑腿星翅蝗蝗区、小垫尖翅蝗+亚洲飞蝗蝗区等5类.[结论]巴音布鲁克草地蝗区是巴州面积最大的蝗区,其高寒草地上的宽须蚁蝗是分布危害面积最大的优势种蝗虫.博斯腾湖蝗区是著名的亚洲飞蝗发生基地.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历史上是亚洲飞蝗重要发生地,现在随着植被的恢复,必将再形成蝗虫适宜生境,应加强监测.采取改善植被状况、促进牧草生长、改变蝗虫适宜生长环境等生态措施,并保护、利用好本土天敌,是实现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2017-2018年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等级与利用现状,为其天然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和紫云县具有代表性天然草地调查样地327个,调查分析2017-2018年安顺市天然草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等级与利用现状。【结果】安顺市天然草地总体上呈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盘江流域和打帮河流域的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寨周围和山坡脊岭上,天然草地类型有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4个大类23个草地型,以热性灌草丛类草地面积最大,为6.26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7.16%;暖性灌草丛类草地其次,为969 hm2,占1.50%;山地草甸类草地居第三,为778 hm2,占1.21%;低地草甸类草地最少,仅81.1 hm2,仅占0.13%。全市天然草地植被盖度为67.84%,各区(县)为63.12%~75.38%,依次为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县>紫云县>普定县>关岭县;草层高度...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黄河源青海片区草地退化状况,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对黄河源青海片区退化草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源青海片区植被覆盖草地总面积96 489.84 km2,有温性荒漠类、沼泽类、高寒草甸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高寒草原类等8个类型。提出黑土型、砾石型和岩石型“黑土滩”概念,并以植被覆盖度<70%作为退化草地识别标准,黄河源青海片区黑土型“黑土滩”退化高寒草地14 239.47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14.76%;砾石型、岩石型“黑土滩”面积分别为2 445.37 km2和376.07 km2,分别占2.53%和0.39%;沙化草地5 739.75 km2,占5.95%;重度沙化草地面积1 516.35 km2,占1.57%。退化草地总体分类精度为98.93%,Kappa系数为0.977 2。  相似文献   

8.
运用ISI921VF-256型地物光谱仪对内蒙古西乌旗哈日根台镇赛温都嘎查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的草群、裸地等进行光谱数据的提取,获得其反射率光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草甸草原草地群落的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峰谷特性,在近红外波段呈强反射;裸地的反射曲线在可见光区高于草地群落;在近红外区低于草地群落;在不同退化梯度下,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强而增强;在同一退化梯度下,大针茅群落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冷蒿群落,而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冷蒿群落;草甸草原的不同地物具有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并随着退化程度的变化表现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疆天山北麓蝗虫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仁哲  范喜顺  古伟  邱东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151-154,158
2007年6-9月,在新疆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南部低山草地、中部农耕地、中部草甸及北部沙漠边缘荒漠4类生境中共采集到蝗虫4科14属18种,共317头.对蝗虫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4类生境中,平均密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低山草地、农耕地、草甸及荒漠.沙漠边缘荒漠环境的蝗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1.7479),其次为中部草甸(1.5068)和南部低山草地(1.2461).中部农耕地由于人为干扰大,植被组成结构较为单一,蝗虫种类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0.4445).采用聚类分析法将石河子蝗虫群落划分为2种类型:草甸-荒漠-农耕蝗虫群落和草地蝗虫群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祁连山北坡5类天然草地调查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其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类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各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且峰值均出现在8月下旬;地上生物量与植被盖度显著相关(P<0.05),与群落高度(除山地草甸外)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地上生物量随植被盖度和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各草地群落高度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均基本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P>0.01);地上生物量与同期水热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各草地群落高度和植被盖度对水热因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选取河南县能反映草地类型分布状况的11个样区,分析牧草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河南县气象局2008—2017年生态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草地资源近10年变化状况及主要气候因子对牧草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县天然草地以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为主。2008—2017年草层高度、覆盖度和总产量在5月变化不明显,6—9月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草层高度在2010年和2012年8月、9月明显增高,牧草产量在2010年、2012年和2016年6—9月明显增高。2008—2017年温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降水和日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草层高度随着温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不明显;覆盖度与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关系均不明显;牧草产量随着温度和降水量增加而增加,与日照时数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区高原鼠兔洞危害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三江源区果洛州玛沁县矮嵩草草甸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内高原鼠兔洞周围植被群落的调查和取样,探究了高原鼠兔的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未退化天然草地植物群落无明显危害,对其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也无明显影响;综合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与裸地面积,高原鼠兔对2龄人工草地危害最明显,高原鼠兔洞周围的裸地面积由大到小为:2龄人工草地>天然矮嵩草草甸>10龄人工草地>12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10~2016年对海南岛18个市县的莎草科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涉及低山丘陵热性草丛类草地、山地热性草丛类草地、热性灌草丛类草地、干热稀树灌草丛类草地、低湿地草甸类草地、滨海低湿地盐碱类草地及农田间隙十字草地。调查以样线法为主,按指定路线进行推进,调查记录路线范围内出现的该科物种;同时,根据部分属或种对生存环境的专一性开展点状调查。调查时详细记录物种的分布特征信息,并根据分布特征进行归类。结果发现该区域分布有莎草科植物24属164种6亚种和9变种,并根据各类草地的生态环境、群落外貌、结构、种的组成成分等基础信息对莎草科植物的分布特征开展了重点分析研究,发现海南岛莎草科植物的分布划分为5大生态类型:Ⅰ湿生沼生性类型;Ⅱ高郁闭度林下分布类型;Ⅲ向阳山坡灌丛、岩隙或山地灌草丛类型;Ⅳ滨海沙质草地、盐土沼泽和沙滩滩涂类型;Ⅴ旱生性广布类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贵高原人工草地退化机理分析,在人工草地建植试验和实践中得出:采用烧荒、除莠、补播、施肥等措施,可提高人工草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5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植物均一化指数(NDVI)数据,反演中国北方6省(区)草地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结合同期北方6省(区)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草地类型分析草地覆盖度的年际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6省(区)草地覆盖度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15年间平均草地覆盖度为46.14%,其中草甸覆盖度最高,平均为63.13%,荒漠草地覆盖度最低,平均为19.15%。(2)2001—2015年间我国北方6省(区)草地覆盖度呈上升趋势,平均为0.39%/年。其中坡面草地覆盖度增加趋势最明显,平均为1.01%/年;平原草地和草甸增加趋势次之,平均值分别为0.46%/年和0.45%/年;荒漠草地为0.35%/年,高山亚高山草甸最小,平均为0.28%/年。整个草地覆盖度增加趋势面积比例为80.48%,其中坡面草地覆盖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最大(75.95%),草甸草地次之(53.93%),高山亚高山草甸、荒漠草地和平原草地分别为53.12%、50.57%、45.59%。(3)2001—2015年间,我国北方6省(区)温度变化较小,温度平均降低速率为-0.01℃/年,降水量平均增加速率为3.38 mm/年。(4)我国北方6省(区)草地覆盖度与降水的相关性大于温度,与温度呈正相关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61%,而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86.8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原生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油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S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3种土壤0~40 cm土体内,S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13.13、111.61和93.54 t/hm2;LF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0.36、8.93和5.83 t/hm2。人工草地与高寒草甸相比,0~40 cm土壤SOC含量间差异不明显,但LFOC高16.01%;耕作20年的农田中,SOC和LFOC分别较高寒草甸低16.19%、34.71%。[结论]人工草地土壤中总SOC和LFOC则略高于高寒草甸,明显高于农田,人工草地和高寒草甸的植物-土壤系统的总固碳量明显高于农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工草地退化机理分析,并在人工草地建植试验和实践中总结出:采用烧荒、除莠、补播、施肥等措施,可提高人工草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永久围栏不放牧草地、围栏放牧草地、不围栏放牧草地等进行草地植物群落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调查;利用放牧空间梯度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扔取样圆,统计样地的植物种类;以Dyksterhuirs法评定草地基况,分析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资源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1)永久围栏不放牧草地植被组成接近原生植被,土质松软、土壤持水量好、地表平坦,基本上无鼠洞;(2)围栏放牧草地与不围栏离棚圈100和50 m放牧草地,优良牧草比例下降,增加植物占有很大比例,土壤硬度增加,保墒性能下降,地表有少量鼠洞;(3)栏外路边人类活动频繁区草地,增加植物增多,草地出现侵入者植物,土壤质地坚硬,地表有大量鼠洞,出现裸露与土丘.由此说明了天山北坡山地草甸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促进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高寒草甸退化严重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研究了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8号)、抗寒保水剂和化肥(尿素)3种不同处理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这3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P<0.05);3个处理间生物量和植物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3种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与对照相比,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增幅分别达到15.0%~24.8%和10.0%~27.0%。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8号)处理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要低于其他两种处理,在中度退化草地上,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GGR 8号、抗寒保水剂和尿素均能促进退化草地的恢复,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施《忻州市管涔山山地草甸类草地生态治理》综合技术承包项目,管涔山30万亩山地草甸类草地得到生态治理,草地鼠虫危害面积降低45%;草地植被盖度由60%左右提高到75%以上,草地群落密度增加63%;地表径流由50%~60%下降到35%以下;草地生产力提高1.5~3倍;草食家畜标准化小区饲养的比例由20%提高到60%;每年可增加畜牧业产值6965.64万元,草地生态治理一次投入数年受益,治理效果保持时间按5年计算,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可达3.4828亿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饲养方式转变,就业不用出门,增收不破坏环境的目标,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