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硒是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之一,硒具有抗癌防癌、防衰老、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植物是人体硒的直接来源,给植物补硒可通过施用富硒肥来实现。富硒肥有有机富硒肥、无机富硒肥、基施富硒肥、叶面富硒肥、生物富硒肥、纳米富硒肥和缓释富硒肥等。每种富硒肥都有与农作物相适应的最佳施用量和适宜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微量元素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据土壤调查表明,我国72%的地区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对硒摄入量不足,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各地纷纷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富硒肥的研制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同样成为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统计分析中国10余年来富硒肥料研究的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重点从富硒肥料的分类入手,通过  相似文献   

3.
4.
5.
硒,硫对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腐殖酸对水培小麦吸收硒酸态硒和亚硒酸态硒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小麦对10~80μg/L硒酸态硒(Se~(6+))及亚硒酸态硒(Se~(4+))的吸收和腐殖酸的影响。[结果]小麦对Se~(4+)和Se~(6+)的吸收与其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小麦对Se~(6+)的吸收是Se~(4+)的6.0~10.5倍。腐殖酸促进小麦对Se~(4+)的吸收,平均增加12.1%;但腐殖酸抑制小麦对Se~(6+)的吸收,平均减少18.6%,且随Se~(6+)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有腐殖酸存在时小麦吸收Se~(6+)是Se~(4+)的4.3~7.4倍;有腐殖酸时Se~(4+)和Se~(6+)促进小麦生长,Se~(6+)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生物量平均增加12.3%。40和80μg/L Se~(4+)培养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硒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3.76%和3.31%,在这2个浓度下,小麦吸收的Se~(6+)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27.2%和27.8%。施用Se~(6+)是Se~(4+)作物利用率的7.2~8.4倍。[结论]可以通过土壤溶液Se~(4+)或Se~(6+)的浓度调控农作物硒含量,应用Se~(6+)更为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10个省(区)富硒大米的微量元素(Ca、Zn、Fe、Se)含量以及质构品质指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符合国家富硒大米标准的样品占比达76.74%以上,低于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比为6.98%,超过国家标准上限的样品占比为16.28%;大米Se平均含量以江苏最高(0.383 mg/kg),以宁夏最低(0.029 mg/kg);各省(区)富硒样品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为92.75%~100.00%;富硒大米钙含量范围为34.50~50.07 mg/kg,锌含量范围为9.52~13.70 mg/kg。  相似文献   

9.
应用土培盆栽方式,研究了施硒对花椰菜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的分布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在土壤施硒量为8.0~24.0mg·kg-1时,花椰菜茎、叶及花球中的含硒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花球中,硒主要以蛋白质硒和多糖硒两种生物有机硒形式赋存,二者分别可达25.69μg·g-1和17.27μg·g-1,分别占总硒含量的72.16%~86.63%、8.67%~10.00%.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市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富硒作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张家界市各乡镇位置对土壤中总硒含量进行普查(采样点不包括岩石露头、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垃圾倾倒点),结合张家界市土壤背景值及采样点的经纬度,划分出张家界市富硒土壤分布图,发现其总硒含量平均值为0.38 mg/kg,富硒地区分布呈斑点状、零星状。其中,永定区和桑植县的大部分土壤中硒含量≥0.40 mg/kg,属于典型富硒区。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黑色石灰土高山草甸土石灰性黄壤肥熟旱耕人为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水稻土。此外,发现富硒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基本达到富硒食品标准;土壤中总硒含量高的情况下植物中的硒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12.
土壤环境中的硒和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生态环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现有研究表明,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硒在土壤中的含量、来源、有效性和调节的方法。为目前的富硒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含不同浓度硒的Zarrouk培养液培养螺旋藻,用含不同浓度硒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酵母,并用含不同浓度硒的了皮培养基培养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螺旋藻,酵母及平菇生长最适宜硒浓度分别为60mg.L^-1,10mg.L^-1和200mg.L^-1,硒富集系数分别为19.2,14.4和22.6。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硒与土,草,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安康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及其根系土为研究对象,检测根系土pH、总硒和各形态硒含量及农作物硒含量等,比较水稻和玉米根系土各形态硒的比例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硒含量较高,有效硒含量较低,残渣态硒、腐殖酸结合态硒和强有机结合态硒是研究区土壤硒的主要形态。水稻和玉米均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水稻的富硒能力强于玉米。水稻根系土pH、总硒和各形态硒含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玉米根系土总硒仅与残渣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7.
富硒有机肥对水稻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富硒有机肥不同施用水平对宁粳43号水稻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富硒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各组织器官硒含量,尤其是根部硒含量。施用富硒有机肥各处理间籽粒硒含量均高于CK处理,籽粒硒含量顺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4),过量施用富硒有机肥会抑制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随着富硒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水稻产量也逐渐提高;水稻种植一年后CK处理和处理(2)土壤全硒含量小幅降低,处理(3)与种植前基本持平,处理(4)有所增加。综合考虑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和经济效益,适宜的富硒有机肥施用量以7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硒肥和土壤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硒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为富硒稻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3种类型土壤(紫色土、青紫泥、小粉土)上,开展施用不同水平亚硒酸钠(0.50和1.00 mg/kg)的水稻盆栽试验,并以不施亚硒酸钠作对照处理,分析土壤硒形态、水稻各部位中硒积累特征的差异。【结果】不同土壤类型和施硒量均显著影响水稻土壤硒形态及水稻各部分硒的含量(P0.05,下同),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根、茎、叶、籽粒和颖壳各部位的硒含量均随着施用硒肥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紫色土在外源施用硒条件下水稻各部位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紫色土的转运吸收系数高达7.00~8.21,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土壤,3种类型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大部分积累在水稻根部,而向地上部转运较难。施用硒肥后,可溶态、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5种土壤硒形态含量显著提高,且均随着土壤硒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在农业生产中建议选用0.50 mg/kg亚硒酸钠作为硒肥使用;3种土壤类型以pH较高的紫色土上施用亚硒酸钠水稻籽粒硒富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选用活性硒叶面肥和士伯有机硒叶面肥在水稻和茶叶上进行试验,探讨2种叶面肥对大米和茶叶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叶面肥均能有效提高大米和茶叶中的硒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高出12倍和6倍左右,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水稻推荐士伯有机硒叶面肥,茶叶推荐活性硒叶面肥。  相似文献   

20.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毒性最强和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硒镉间的拮抗作用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硒的施用量和耐硒细菌对植物硒镉积累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外源硒和接种耐硒细菌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 DS15菌株对镉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生理代谢以及硒镉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硒使水稻株高显著增加,促进了水稻对硒的积累,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与对照相比,低硒(0.5 mg·kg-1 Na2SeO3)和高硒处理(2.0 mg·kg-1 Na2SeO3)使水稻根际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了32.24%和9.43%,并减少了水稻地上部分对镉的积累和镉向地上部的运输。低硒处理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以及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均显著优于高硒处理。与对照相比,不接种L.macroides时高硒处理反而造成水稻镉含量显著增加。接种L.macroides使水稻生物量增加了1.79倍,降低了水稻的硒含量,使SOD和CAT活性升高,根际土壤有效镉含量下降了18.46%,降低了水稻对镉的积累和运输。外源硒和接种L.macroides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硒、镉积累和运输均有显著影响,低硒、接种处理可以降低水稻镉含量,而高硒、接种处理可减少镉向地上部分的运输。研究表明,适量的硒和接种DS15可以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减少水稻对镉的积累和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