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糯小麦绵13-923的产量和品质,为丰富四川省抗条锈病糯小麦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出丰产抗病的糯小麦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抗条锈糯小麦新品系绵13-923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及支链淀粉含量。[结果]绵13-923分蘖力强、株高适中,丰产性较好;在产量三要素中,绵13-923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相当,主要依靠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产量,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花粉镜检和籽粒染色鉴定红棕色比例均为100%,降落值为62 s。[结论]绵13-923属于多穗协调型抗条锈病纯糯小麦,今后可作为抗条锈糯小麦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对庆阳市引进的12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多抗1号、陇鉴99、济麦20号、德引2号高抗小麦条锈病,且抗性稳定,综合性状好,建议在庆阳市南部病害重发区推广种植;益丰98、农大3659、轮抗6号中抗小麦条锈病,应与本地抗锈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从CIMMYT引进的99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通过抗锈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出21份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的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99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筛选出8份携带1.5 10特异优质亚基和1份携带5 12亚基的合成小麦;利用筛选的抗锈、优质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组配正交、回交组合,不存在远缘不育现象,虽然较对照宁春4号熟期略晚,但其籽粒全为角质;对其中两个组合的F6代1 250个单株进行SDS-PAGE后发现,有64份含有1.5 10亚基,3份含有5 12亚基.作者分析认为,合成小麦的鉴定和育种应用,必将极大地丰富小麦种质资源,为培育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内现有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品质状况,对4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参数,以及反映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小麦品质与抗条锈性的相关关系,同时筛选了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主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小麦条锈病普遍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最主要自变量,加强小麦品种稳定时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条锈病以往在我省经常普遍发生,为害小麦十分严重.1950-1965年间曾几度广泛流行,造成很大损失,且由于小麦条锈菌小种的变化,迫使我省小麦品种进行了几次大更换.1964年全省最近一次大流行之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了阿夫、阿勃、丰产三号、郑引一号、郑州683、北京八号等抗条锈品种,使我省迄今十多年条锈病没有大面积流行,确保了小麦的大幅度增产.1967-1972年间,全省小麦很少发生条锈病,有时连小麦条锈标本也难找到,1973年,春季降雨多、湿度大、温度偏低,特别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陕西省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地区。从1956—1964年九年中,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其中1957、1958、1960和1964年出现过四次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1965年以来,推广了以“丰产3号”和“阿勃”为主的及“青春2号”、“武农132”、“生选2号”、“官村1号”等抗锈良种,其面积占麦田面积的80%。至1976年,我省关中小麦主产区,近十二年来基本上控制了条锈病的流行为害。实践证明,利用抗锈品种控制锈病灾害,是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洛夫林小麦抗条锈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洛夫林系统小麦是由罗马尼亚引进的抗锈良种,该系统品种除在陇南局部种植外,主要用作小麦抗条锈育种的抗源。北京、山东、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许多育种单位用洛夫林10号(Lovrin 10)和洛夫林13号(Lovrin 13)作抗源已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或品系,有希望取代目前华北、西北广大冬麦区已丧失抗条锈性的一些主栽品种。但是洛夫林小麦在陇南种植后,业已感染了条锈病,任其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中梁26(中梁91250)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选育的丰产、抗条锈、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是2007年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07005)。1育种目标甘肃陇南和天水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普通小麦品种贵协3号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特性,利用贵协3号与AVS杂交获得F1代和F2代群体,采用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对双亲、F1代和F2代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贵协3号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对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表现出高抗病性。贵协3号在抗条锈病育种中可作为重要抗源加以利用,以进一步丰富小麦的抗病基因类型,增加基因多样性,稳定条锈菌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对甘肃省及省外1 738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和混合菌接种及自然诱发抗性鉴定和监测.结果表明,对目前流行的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244份,占总鉴定材料14.0%,其中免疫近免疫品种171份,占70.1%,中抗至高抗品种73份,占29.9%.结合农艺性状和田间抗条锈病表现,筛选出了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小麦新种质P13对条锈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制,为P13种质的进一步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铭贤169为感病对照,用6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CYR33和Hybrid46-8)对P13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P13的田间抗条锈性;以P13和铭贤169为材料,采用常规的夏孢子悬浮液涂抹法接种条锈菌CYR29,以不接种为对照,然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苗期P13对CYR32表现为免疫,对CYR29、CYR33和Hybrid46-8表现为近免疫,对CYR23表现为高抗,对CYR31表现为感病。P13在拔节期、孕穗期和乳熟期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 P13接种条锈病菌CYR29后,其叶片内POD、PAL、PPO、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接种植株和感病对照铭贤169。【结论】P13对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其在贵州小麦生产及抗病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西科麦4号、西科麦2号是西南科技大学采用自创的已获发明专利的"小麦常规育种株穗选择法"选育而成。是西南麦区几十年来唯一能综合丰产、多抗、持久抗锈、优质、白粒抗穗发芽、特别适应山丘区生产条件及农户需求的顶芒等性状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1956年以来,在小麦抗锈育种上,我们一直坚持以抗秆锈为主,兼抗条、叶锈病,先后育成了徐州1号、3号、4号、6号、8号、14号、15号、17号和徐州32331等十多个小麦抗锈良种.这批小麦良种不但抗锈性强,而且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例如徐州4号、6号、8号能兼抗三锈,且穗大粒多,一般比碧蚂1号增产20~30%.徐州1号、3号除抗三锈外,抗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能力较强,适于亩产300~500斤的旱薄地种植.徐州14号虽然抗锈性稍差,但丰产性较好,品质优良,并可迟播早熟,能适应稻麦两熟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获得条锈抗性"真实"QTL区段。并利用QTL区段内的SSR标记,结合田间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7个控制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MQTL。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11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发病严重度、平均普遍率和病情指数低于10%。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存在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表现差异显著;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关联SSR标记的获得为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论文1李振岐,刘汉文.陕、”、青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之初步研究.叫北农学院学报, 1—18,1957(1)l 33~462李振岐,刘汉文.关于碧蚂一号小麦扰条锈性减退问题的讨论.西北农学院学报, 1~103李振岐.小麦叶锈病菌致病力的变异与品种抗病性和个体发育阶段关系的初步研究.西北农学院 学报,1960(3)l 39~52 4李金玉,李振岐. 小麦条锈病菌适应性变异初步研究.陕西植病学会论文集.1964,4;儿~38 5李振岐等.李振岐同工人,技术人员协作制成小麦抗锈接种用的微型接种器.中国农业科学, 1965,11:526李振岐.小麦品种抗锈性诞失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接种不同浓度的小麦条锈和叶锈菌种,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菌100 mg/L处理平均病情指数最大,发病程度最高;小麦叶锈病菌20 mg/L处理平均病情指数最大,发病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侵染引起的气传性叶部真菌病害,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增加抗病基因多元化并积极推广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抗条锈基因.对收集于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的684份农家品种采用田间成株期、温室内苗期抗性鉴定以及潜育期变温处理等方法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684份农家品种中获得只包含主效抗病基因且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反应型为中抗至免疫159份材料,其中117份为成株抗性材料,42份为全生育期抗性材料,所获得的抗性品种占所鉴定品种的23.8%.  相似文献   

20.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