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新饲料添加剂N,O-羧甲基壳聚糖对昆明种小白鼠精子畸形的影响。采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取50只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N,O-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其剂量分别为1000、2000和4000mg·kg-1。连灌5d,药后30天处死动物取两侧附睾按Wyrobek方法涂片,观察小白鼠精子畸形状况。结果N,O-羧甲基壳聚糖各剂量组所诱发的小鼠精子畸形率2.46%、2.64%及2.78%与阴性对照组小鼠精子畸形率2.48%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性(P<0.01)。N,O-羧甲基壳聚糖精子畸形试验结果阴性,说明其对雄性生殖细胞没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N,O-羧甲基壳聚糖对AA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N,O-羧甲基壳聚糖对AA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抗生素相比,添加0.1%的N,O-羧甲基壳聚糖能显著增加肉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且有高于空白对照组的趋势;添加0.1%和0.2%N,O-羧甲基壳聚糖可显著增加肉鸡血液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添加不同剂量的N,O-羧甲基壳聚糖均可有效提高肉鸡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的保护率(甚至达90.00%)。可见,N,O-羧甲基壳聚糖可以增强肉鸡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硒对小鼠脏器指数、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选择KM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和羧甲基壳聚糖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亚硒酸钠组和羧甲基壳聚糖硒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羧甲基壳聚糖硒(其剂量以硒计均为0.2 mg/kg),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硒组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高于亚硒酸钠组,亚硒酸钠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壳聚糖硒组小鼠血浆SOD活性高于亚硒酸钠组,亚硒酸钠组小鼠血浆SOD活性高于对照组,且羧甲基壳聚糖硒组与亚硒酸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亚硒酸钠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羧甲基壳聚糖硒组与亚硒酸钠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指数相比均有所增加,亚硒酸钠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羧甲基壳聚糖硒与亚硒酸钠均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和血浆SOD的活性,但对小鼠的脏器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平均体重为(10.69±0.5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在镉水平为50 mg/kg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5%、1.0%和1.5%的壳聚糖饲喂7周,研究壳聚糖减轻饲料镉对吉富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效果。结果显示:与未添加壳聚糖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显著提高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1.5%壳聚糖添加组淀粉酶活性、1.0%壳聚糖添加组和1.5%壳聚糖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以及各壳聚糖添加组的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降低了血液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随着壳聚糖的添加水平升高,肠道、肌肉和养殖水体中镉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饲料镉致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缓解效果随其在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强,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发挥吸附作用减轻了饲料镉对罗非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评价螺旋藻的毒性,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水溶液进行小鼠灌胃来测定螺旋藻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10.0、5.0、2.5g/kg)不同剂量连续饲喂28d,在给药第28天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10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用药组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论]螺旋藻实际无毒,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胆翘注射液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评价胆翘注射液的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胆翘注射液来测定胆翘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10、5、2.5g/kg)不同剂量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8d,在给药第28天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及饲料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_(50),最大耐受量为20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用药组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及饲料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表明胆翘注射液实际无毒,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观察辣蓼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开展安全性评价,为该药物后期研发和应用提供剂量支持。分别选取雌、雄各半的昆明系小鼠进行试验,设不同剂量的辣蓼总黄酮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小鼠对辣蓼总黄酮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5 g/(kg·BW);小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小鼠体重、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个别血清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病理性损害。结果表明,辣蓼总黄酮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长期连续用药也无亚慢性毒性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硒对肉兔全血硒含量以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 kg左右的肉兔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Ⅰ组、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羧甲基壳聚糖硒和亚硒酸钠(其含量以硒计均为0.30 mg/kg)的日粮,Ⅲ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含量以硒计为0.10 mg/kg),试验期为30 d。饲喂10天、20天、30天时空腹采血,30 d后观察羧甲基壳聚糖硒对肉兔全血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硒含量相同的羧甲基壳聚糖硒和亚硒酸钠时,与亚硒酸钠组相比,羧甲基壳聚糖硒可以提高肉兔全血硒含量及其血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丙二醛(MDA)活性。20天时,Ⅰ组血清GSH-Px和T-AOC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30天时,Ⅰ组全血硒含量和T-AOC与Ⅲ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Ⅰ组CAT活性与Ⅱ组、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肉兔饲料中添加羧甲基壳聚糖硒能提高肉兔全血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每千克商品肉鸡饲料中分别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和赭曲霉毒素A(OA)100μg、200μg以及同时添加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各100μg,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毒素对商品肉鸡IBD疫苗免疫抗体的影响。采血监测结果证实:在18、30、36、45d,AFB1—100、OA-100组与对照组比较IBD疫苗免疫ELISA抗体效价没有明显降低,没有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差异不显著(P〉0.05);AFB1—200组,OA-200组、F/O-200组与对照组比较IBD疫苗免疫ELISA抗体效价都显著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产生了明显的免疫抑制。研究为商品肉鸡生产者控制商品肉鸡IBD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考察天蚕素抗菌肽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牧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昆明种小鼠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给药量(MTD)的测定。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通过饲喂给药,试验组添加剂量分别为40、400、4000、2万单位/g,连续饲喂4个月,观察饲喂抗菌肽对小鼠的临床表现,进行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脏器指数、血液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未发现小鼠死亡,未测得LD50,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28万单位/g,灌胃1 mL时未见毒性。亚慢性毒性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日增重、脏器指数、血液常规、血液生化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未见与抗菌肽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另外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提高小鼠的生产性能,降低小鼠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对动物机体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可安全应用于畜牧行业。 [关键词] 天蚕素抗菌肽|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安全性|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