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可用漂白粉和大蒜或五倍子预防。打印病可按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预防。锚头鳋病可按每立方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预防。另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烂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经常清除水体内的残饵、污物,及时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作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3.
正一、出血病1.症状病龟呼吸道、肠道、肠粘膜、肝脏和肾脏有明显的出血性病变,其肌肉组织有发炎和充血现象。2.防治(1)在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增加天然动物性和新鲜植物性饲料投喂,加强营养,提高龟的免疫力。(2)间隔泼洒漂白粉、生石灰。先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克,5~7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20~30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隔1周后再泼洒1次漂白粉。(3)每公斤龟注射庆大  相似文献   

4.
1.烂鳃病 该病由产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病蚌鳃丝残缺不齐,灰白色,粘有污物,闭壳肌松弛,两壳张开无力闭合。防治方法:①及时加注新水。②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高锰酸钾20克充分溶解,或用2%食盐水浸洗病蚌1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15克或漂白粉1克化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5.
1.烂鳃病该病由产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病蚌鳃丝残缺不齐,灰白色,粘有污物,闭壳肌松弛,两壳张开无力闭合。防治方法:①及时加注新水。②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高锰酸钾20克充分溶解,或用2%食盐水浸洗病蚌15分钟。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15克或漂白粉1克化水全池泼洒。2.水肿病该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0,(4)
1.腐皮病由细菌引起,病鳝行动无力,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者表皮腐烂成漏斗状小洞。防治方法:①经常更换池水,保护良好水质;②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克/千克,连用3天,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千克黄鳝用5克磺胺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6天。 2.烂尾病多见于高密度养殖或运输途中,病鳝尾部  相似文献   

7.
<正>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2.菖蒲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千克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  相似文献   

8.
正小龙虾常见疾病主要有甲壳溃烂病和纤毛虫病。1甲壳溃烂病。主要症状: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防治措施:避免虾壳损伤;投足饲料,防止争斗;每667平方米用10~15公斤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也可用含量为每立方米2~3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但生石灰和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2纤毛虫病。主要症状: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厚厚的  相似文献   

9.
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1.烂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白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办法是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1克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0.
1.五倍子。每立方米池水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菖蒲、蓖麻叶各4公斤-5公斤,研成浆液状,略经浸泡,浆渣和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3.水辣蓼。按每50公斤鱼重用水辣蓼加铁苋  相似文献   

11.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用2克~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公斤~5公斤,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地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相似文献   

12.
兰天 《河北农业》2004,(10):24-24
五侪子每立方米水用2-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  相似文献   

13.
鳝鱼抗病力强,平时很少发病,只有当水质恶化或鳝体受伤时才容易得病。一旦得病,鳝鱼反应迟钝,活动异常,不摄食或白天游出洞外,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所以在高密度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病治病。如在鳝鱼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鱼池,用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鳝种20分钟等。现将几种常见鳝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鳝种放养初期,由于体外受伤后易得这种病。防治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用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水体各用4克)全池泼洒,或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使其在池水中含量达1~1.5ppm。还可在鳝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2分钟,可预防此病。  相似文献   

14.
幸奠权 《新农村》2014,(12):29-29
1.水霉病临床症状:病鱼体表可见菌丝大量繁殖,多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运动失调,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防治方法:1防止鱼体受伤。2放鱼前池水用生石灰彻底消毒。3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4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  相似文献   

15.
<正> 1.防治方法。先将割来的鲜草堆放在池塘边,按15千克鲜草用0.5千克漂白粉配比(用量不能超过全池泼洒浓度,即每米~3水体1克)。先在地上铺一层鲜草,再均匀洒上漂白粉,一层草、一层漂白粉,堆完后用脚将草堆踩实,以草有汁液溢出为度。堆放30分钟,再投入鱼池(最好在固定的食台中),让鱼自由摄食,1月3次。此法对防治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病效果很  相似文献   

16.
<正>(续第2期第18页)三、常见疾病防治1.赤皮病该病一年四季发生,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症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全身,尾鳍、胸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并溃烂,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游动迟缓,不摄食,随后死亡。防治: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有效氯30%)1克对水全池泼洒,4~6个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3克磨碎后开水浸泡);2每  相似文献   

17.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     
1.水霉病 该病因鱼体受伤霉菌感染所致。肉眼可见受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病鱼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消瘦而死。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或亚甲基蓝2克~3克化水全池泼洒,隔2天再用1次。  相似文献   

19.
早春季节,细菌、寄生虫处于繁殖初期,对药物比较敏感,此时灭虫、灭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水体消毒预防.春天池塘开塘后,首先进行全塘水体消毒.预防细菌性疾病,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或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1次;预防原生寄生虫性鱼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可杀灭车轮虫、中华鳋等,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可对寄生虫性鳃病或皮肤病,如指环虫、鲺、锚头鳋、中华鳋的幼虫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赤皮病又叫赤皮瘟,该病发病快,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大多是因黄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浸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病鳝身体瘦弱。预防方法:①放养时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鳝体20分钟;②在鳝池埂上栽种菖蒲和辣蓼;③发病季节用0.4克/米3的漂白粉挂篓;④捕捞和运输苗种时,小心操作,勿使鳝体受伤。治疗方法:①用0.5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②用100克/升的食盐水或10克/米3的孔雀石绿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