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用大豆是指采摘新鲜青绿色豆荚,取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一种大豆,其营养丰富,内在品质佳,既可鲜食,又可速冻出口创汇。利用部分改制早稻田大力发展菜用大豆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亩产鲜荚750公斤以上,亩产值1500元以上,亩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现将红壤稻田春种菜用大豆高产高效经验介绍如下。  一、选用良种选用增产潜力大、品质佳、商品性好的优良菜用大豆品种,采用菜、干两用大豆良种更佳,可降低市场风险,若遇上青荚菜豆滞销或积压时,则可收获干豆。现推荐三个品种:(1)台湾75。从台湾省引进的菜用大…  相似文献   

2.
菜用大豆是指采摘新鲜青绿色豆荚取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一种大豆.其营养丰富,内在品质佳,既可鲜食,又可速冻出口创汇.利用部分改制早稻田大力发展菜用大豆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667平方米产鲜荚750公斤以上,产值1500元以上,纯收入1000元左右).现将红壤稻田春种菜用大豆高产高效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方式对3个菜用大豆品种外观性状、营养物质和食味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净作相比,在间作模式下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除百粒鲜质量增大外,百荚鲜质量、百荚粒质量、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二粒荚率均降低;营养品质表现出菜用大豆的优良特性,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均高于净作,浙鲜豆4号和沈鲜6号的游离氨基酸高于净作。青酥5号间作模式的外观品质表现较优,浙鲜豆4号次之,沈鲜6号较差,而营养品质则是沈鲜6号表现较优,青酥5号较差。对品种与种植方式2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主要受栽培方式影响,而营养品质受栽培方式和品种的共同影响。对各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百荚鲜质量与粗脂肪、百粒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百荚粒质量和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选用适当的菜用大豆品种,采用玉-豆间作种植可以达到较好的品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拱棚菜用大豆套种荠菜栽培技术张志焱王磊早春中拱棚内春茬菠菜收获后,种植菜用大豆(又名毛豆)套种荠菜,每亩一季产值可达6000元,为发展高效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一、选用良种菜用大豆选用中国农科院湖北油料研究所培育的优良早熟品种“矮脚早”;荠菜系头一...  相似文献   

5.
菜用大豆品种与收获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和本省的湘春豆18号等为材料,对菜用大豆品种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春播的气候条件下,菜用大豆成品荚率达50%时至以后的14d左右为适宜采摘期;淮早1号品质较好,籽粒较大,产值最高,适合期南春季作优质菜用大豆栽培;中豆30和湘春豆18号可作为一般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发展北方菜用大豆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益,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引进了一批菜用大豆品种,于2007-2008年在邯郸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生态试种,在其能够正常成熟的基础上,筛选出鲜荚产量、感官品质俱佳且优于对照普通品种邯豆4号的有南农94-14、六丰、T5052、南农94-16四个品种以及采摘期较早的品种七星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鲜荚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荚和鲜籽粒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感官品质的负因子性状即苦涩味、硬度和豆腥味的变异系数最大,提示在今后继续从外地引种以及进一步改良和选育菜用大豆品种时对上述性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对26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96p11、东新1号、BN-1、9118和小萤壳-1是鲜荚、鲜粒产量最优的品种;BN-1、小萤壳-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东新1号和诱处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6个菜用大豆品种适合于北京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8.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9.
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华春1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华春18在3月15日播种,密度每公顷33万株,氮肥用量每公顷120kg时的产量最高。菜用大豆的产量与二粒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百荚重、每荚实粒数等外观品质则主要取决于多粒荚所占的比例,种植密度低的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较好。播期对菜用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适施氮肥能增加籽粒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优质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菜用大豆的品质标准,介绍了菜用大豆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耕细作、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菜农生产菜用大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毛豆就是鲜食大豆,也称菜用大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使毛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毛豆一般亩产鲜荚700公斤-900公斤,高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纯收入600元-1000元。但按照常规栽培,产量低、品质差、上市时间迟、农药残留超标,安全性差,影响市场销量和出口创汇。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示范,现将露地早毛豆无公害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根据12个品种最佳采收期鲜百荚重与百粒干重两者的回归系数,在已知大豆产量和百粒重的情况下,提出估测菜用大豆鲜荚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丰富山西省的菜用大豆种质资源,选用了山西省和南方城市的一些对照品种及本课题选育的2个菜用大豆品种共10个品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其口感、品质、茸毛色和农艺性状等外观品质和产量性状鉴定与评价,晋豆33、晋豆38、晋豆39、浙鲜4号等品种优质高产,适宜在山西春季种植,可选择作为培育出口型菜用大豆的基础材料;浙鲜8号、毛豆3号、汾豆78等品种可作为山西菜用大豆育种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4.
栽培技术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菜用大豆栽培技术与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不同品种间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播期、密度、土壤相对含水量、采收时期对菜用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效应显著。山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20号,合理密度为每公顷24万株,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过后40d。地膜覆盖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新品种桂鲜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鲜豆1号是以乌皮青仁为母本、桂早一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秋季菜用大豆品种,具有单株结荚多、青荚绿色饱满、鲜荚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较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作春、秋季菜用大豆种植。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合理密度、科学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 :软荚菜用豌豆品种食荚大菜豌 1号、赤花绢荚 ,早熟、丰产、矮生 ,不需搭架 ,可作主栽品种选用 ;广州二花、广东大荚 ,丰产性好 ,品质优良 ,可作架式栽培 ;在合肥地区 ,春、秋、冬 3季都可种植。春播和秋播均以广州大荚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4):F0002-F0002
株高1.2米,有效分枝12~20个,串结式花蕾,连续挂荚,结荚密密麻麻,单株一般结荚380多个,最多可结520个。三到四粒荚比较多,籽粒金黄富有光泽,出油率高。品质优,生育期110天,年需有效积温2200℃,该品种育成后先后与早丰大豆、密丰大豆、巨丰大豆、王中王、89-9等大豆试种对比,其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早熟性均比对试品种高30%左右。亩用种8斤,平均亩产700斤,最高亩产900斤。一般农民看到本品种长势后均会争相订购。每市斤售价8元。100斤以上批发每市斤6元。  相似文献   

18.
百丈涤镇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海拔650m的高山平台,鲜食大豆年种植面积0.16万亩,种植效益显著。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使鲜食大豆产量和效益下降。为此,我们于2003年从省农作局引进萧农越秀品种试种。萧农越秀系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和萧山区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从萧山农家品种八月拔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两年试种示范,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百荚鲜重重,鲜荚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鲜食夏秋大豆在浙南高山区示范种植。现将萧农越秀在浙南高山区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在慈溪市开展菜用大豆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以配方施肥及其减量10%处理对菜用大豆增产显著,相较CK,分别增产39.6%和33.5%,同时,可显著提高菜用大豆籽粒品质,提高二粒荚以上比例,分别增加18.2和18.8百分点,整体提升菜用大豆产品品质,可明显增加农户收益,667 m2收益分别增加469.8元和487.0元。当地常规施肥量偏高,以减量10%为宜。整体来看,本试验各处理条件下,土壤中磷素有盈余甚至过量,但土壤中氮素和钾素亏缺,建议在菜用大豆生长后期追施氮肥和钾肥,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量,以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