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石柱 《今日农村》2004,(10):40-40
我叫张石柱,今年47岁,是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乡大榆树村一普通农民,我家5口人,3个念书的孩子。孩子念书要交学费,家里生活也需要钱。面对一连串的经济问题,我也想了很多,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可光靠出去打工挣的钱,只能维持生活,遇上孩子上学交钱时还得到左邻右舍去借,可借的钱还是要还的呀!这总不是个办法。怎样才能致富,成了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离草     
正近读作家刘心武的散文新作《芍药盈筐满市香》。文章追忆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段往事。刘心武在即将乔迁新居之际,老邻居张叔送来满满一藤筐芍药。这花是他亲手栽种的。为什么要送芍药呢?张叔与大作家聊起了唐朝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诗《原上草》。张叔问刘心武,"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没等作家回答,他就自答:"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很久以前,广西瑶寨里有一个罗樵夫,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勤劳,孝敬母亲。一年秋天,罗樵夫的母亲患了风寒,咳喘不已,可家贫无钱请郎中诊治,樵夫只好拼命砍柴、卖柴挣钱为母亲求医问药。一天,樵夫在砍柴时不小心砍中一个马蜂窝,马蜂蜇得他心悸气促,头晕目眩,浑身红肿,疼痛。他踉踉跄跄向山下逃去。途中,他看见路边青藤上结满了野果,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又饿又累的他摘下一个野果狼吞虎咽。这野果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赣州市民工刘布柱怎么也没想到,由于自己捡到一本存折,而“吃”了一场官司。 去年五月,民工刘布柱在同其他民工一起帮助李某拆除旧房时,发现所拆房屋的墙角小盒子 里有一张面额2.7万元的定活期两便存折,便将小盒子连同存折取走。待房主李某第二天记 起来找存折时,小盒子和存折已不在墙角。当天李某到存钱的工商银行挂失,但银行告知这 笔钱连同利息已被取走,利息存单上的签名是化名。李某又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民警经过 调查了解,证实存折是刘布柱拿走了,找到刘布柱问话时,他承认存折是他捡到了,但存折 已丢失,他没去取…  相似文献   

5.
对话     
儿啊。男人说,我来看看你,我只是来看看你,过一会儿就走。要赶火车,回去晚了,矿上要扣钱的。我知道你想念书,可我去哪儿弄两千块钱?就算把我的血抽干,再把骨头砸了,只要能卖出你念书的钱,我就去抽,就去砸。好在咱这里有煤啊。有煤,就得有人挖煤。挖煤,一年就能挣好几千呢。你三  相似文献   

6.
同事刘某买房缺钱向我借了2万元,约定1年后还,但没有写借据,也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一位同事李某听我说过这件事。事隔2年多,刘某拒不还钱,称其2万元早已偿还。我想去法院告他,他却说到了法院还是这句话。李某说他愿意出庭说明他听我说过刘某找我借钱一事,但听说应当在2年内起诉,而且要有借据才行。请问,我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轻人,因为贫穷没有读多少书,他来到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发现城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就在年轻人决定离开城市的时候,忽然想到给当时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中抱怨了命运的不公,希望能借一些钱给他,他会先上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问:我妹妹因做生意向我朋友借了一笔钱,约定半年后还清。因我朋友要求我做担保人,我就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内容是如果我妹妹不按期还钱,由我承担责任。现在过去三个月了,我妹妹的生意不大好。请问,如果到期她还不了钱,是不是得由我来还?  相似文献   

9.
罚款     
话说农民赵六这天赶集时卖了一只羊,腰缠所得的700元返回家里时天已擦黑。几位牌友请他打麻将,三说两说几个人就坐到了麻将桌前。刚打了两圈,派出所的所长李四和干警王五就破门而入,他们被抓获了。其他牌友每人仅拿着二三十元,赵六那700元被当做赌资没收了。赵六苦苦哀求:“李所长,你行行好吧,我们几个人是在玩耍,不是赌博。我这几百元是卖了羊的钱。”李四所长和王五干警不愿意听他罗嗦,准备走人。赵六看到求情无望,口气硬了:“明给你说,你们公安局的张三局长是我娃他舅,我的钱不是那么好收的。”“啪。”一记耳光打在…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村触某建房向我借了2万元钱,约定1年后还,但没有写借据,也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一位邻居李某听我说过这件事、事隔2年多,刘某拒不还钱,称其2万元早已偿还。我想去法院告他,他却说到了法院还是这句话,李某说他愿意出庭说明他听我说过刘某找我借钱一事,但听说应当在2年内起诉,而且要有借据才行。请问,我能打赢这场官司吗?读者王春  相似文献   

11.
“俗”幸福     
正前些日子,单位办公室重新装修,负责施工的是几位外地民工。小王是民工中年龄最小的,二十七八岁的模样,身材魁梧,是个干活的好把式。在闲聊中我得知他曾当过兵,退伍后在老家的一个服装厂做过保安。当我问及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憨憨地笑着说:"我只想挣点钱回去开个小吃部,再把老婆和孩子都养得白白胖胖的!"  相似文献   

12.
问:我跟人借了笔钱,打了张欠条.两个月后我把钱还给了他.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欠条没要回来.现在他想赖账.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我当时还他钱时是在银行取的钱.就在银行里把钱给他的.  相似文献   

13.
借口一:我不是老板,我也是打工的,钱不在我这里找此借口的多为二道老板,他们常以三角债为由拖欠民工工钱。对付这样的老板最好是开工前认准与你直接接触的人,先说好谁是老板、工钱在谁那里领并留下电话,最好是坐机号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多打几次他自己也会受不了的。借口二:  相似文献   

14.
问:在两年前,华某向我借了8万元做生意.因投资失误,大亏一笔。我多次要求他偿还债务.也只要回了1万余元.为此.我告诉华某,如果3个月内不偿还借我的钱.我将向法院提起诉讼。最近,我得知华某要将自己的一些财产赠给他的好朋友.便怀疑他的行是为了逃避债务。我想制止他的行为.可华某却说这是他的财产.爱给谁就给谁。若华某的财产真给了他人.肯定会对偿还债务造成影响。请问:债务人将财产赠与他人.债权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现在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可是有不少人缺乏契约意识,只凭口头协议办事,往往造成纠纷无法解决。某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原告张某说曾给刘某2000元现金托他代买彩电,刘某还写了收条。可彩电没有买到,要求刘某还钱,刘某却说已经把钱退还了。刘某还说,钱退还后也想到要回收条,但张某说当时没找到,因是熟人,也就没有坚持要。现在张又拿着收条向我要钱,这实在是坏良心。我国民事诉讼中有一条原则叫“谁主张权利谁举证”。在此案中,原告和被告双方各执一词,办案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和调解,但是没有什么进展。由于原…  相似文献   

16.
李配银 《农技服务》2004,(12):60-60
我与丈夫结婚十余年来,双方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一直感情不合。从前年起.我们分居。分居后.丈夫未经我同意,干了个体生意.也没有给过家里一分钱的经商收入。前不久.我向法院起诉离婚。丈夫提出要我负担夫妻分居期间他经商所欠下的3万元债务,他说这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下的债务,应当共同承担。不知我有没有分担这部分债务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问:去年年初我因建房找同学借了1万元钱,借期是1年,当时没有说利息的事。今年年初,我给他还钱,他说得算利息,要我多给1000元.现在他要起诉我,请问,我该给利息吗?  相似文献   

18.
老实巴交的农民刘老桂一辈子别说没干过违法乱纪的事,就连说句粗话、与人红脸的事也都没有。可最后,他却输了场官司,赔了2万多元钱。今年春节期间,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农民刘老桂外出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时,又给他交了一笔钱,于是,他与家人商量打算盖新房。4月3日。刘老桂拉来一车沙子,卸在公路边上。  相似文献   

19.
《百姓》2004,(9)
我父亲一生很平凡,可他有许多事总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他并不是事事处处平凡。在我还是少年时代时,父亲对我说,人最重要的是在三十岁前,人到三十,就如走到了桥中间,无论向桥哪边走,都是一个“下”字了,当时我正忙着吃早饭,收拾东西去学校上学,他说这话的意思再明了不过了,以后,这话他再也没说过,就这么一句,就这么一遍,这句话数十年来时时萦绕在我耳边,今天,我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当想起父亲在我少年时教育我的这句话,我就很揪心,因为我早已离开那桥中央,今天几乎已到桥梢了,却一点名堂也没闹出,我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不跟我们讲什么故事的,今天已记不清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引发了父亲的感慨,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给我听,  相似文献   

20.
讲述人:小曹背景:作为从山东来到广东创业队伍中一员,小曹自称是二代"民工"。他历经过坎坷,也捡过破烂,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依靠互联网赚钱的精英。他的故事听来颇具传奇色彩……我来自农村,来到深圳这个不相信眼泪的城市已经有两个年头,可事业上却一直没有什么突破,这让原本满怀淘金梦想的我更加迷茫。直到我开始接触互联网,知道了短信通这个业务,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