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旱地香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香蕉在旱地、坡地的栽培技术,包括蕉园建立、品种选择、定植、蕉因管理、蕉株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旱地香蕉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香蕉种植户黎王虎将焦地咀剩余不多的香蕉就地处理,拿一部分回家喂猪,其余的任其烂在地里做肥料: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现在地头收购价还不到1角钱1斤.种蕉已十几年的黎王虎曾多次经历蕉价风波并遭遇惨重损失,在今年的风波中他也没有能够逃脱噩运,投入20余万元种植的40亩香蕉最终亏损了十几万元:2007年的香蕉价格暴跌风波已接近尾声,黎王虎已开始新的种蕉计划,期待明年打一场翻身仗.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蕉冻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冬至1996年春贵州香蕉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香蕉品种中以天宝蕉受冻较重,受冻最重的冻害指数达52.5,顿地雷受冻较轻,受冻最轻的冻害指数仅为6.8,而芭蕉基本未受冻,冻害指数为0。另外,肥水充足,管理较好的蕉园受冻较轻;矮小的蕉株受冻较轻。贵州香蕉栽培适宜区可划分为:年均温大于19.5℃的地区为贵州香蕉栽培适宜区,年均温18.2 ̄19.5℃的地区为香蕉栽培次适宜区。建议蕉农种蕉时考虑  相似文献   

4.
香蕉是广西南部亚热带区域主栽果树品种之一,近几年来蕉区遭受台风危害,造成香蕉倒伏、折断等.香蕉抗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香蕉易受风害影响的情况,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采取竹木搭架、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提高香蕉抗风害能力,以减轻焦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栽培香蕉遭受台风危害倒伏折断造成的损失,确保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为霜:东地区和香蕉生长的次适宜区,冬季低温寒流来得早,每年霜期30天以上,早春气温回升慢,倒春寒明显。近年来,随着良种巴西蕉的推广和栽培技术不断成熟,梅州地区香蕉种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就是要培育好种植苗。通过提早育苗,利用温室大棚等栽培设施进行越冬反季节二次假植育苗,这样育出来的蕉苗生长整齐一致、粗壮高大,符合大苗的要求,梅州市农科所应用这项技术每年培育575-株以上春植香蕉苗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3):216-216
香蕉交脉蚜又名蕉蚜、蕉黑蚜。近年来该虫发生严重,吸食植株汁液,传播香蕉束顶病毒,对香蕉生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香蕉有反季和正季(造)之分。反季蕉种植时间最佳是每年的清明前后十天左右收获期为一年,每年的农历正月至四月为反季蕉的收成期;而正季蕉每年的收获期在农历6~8月,正季蕉虽然高产,但是客商收购蕉价贱。因而,湛江当地目前适宜种反季蕉且当家的品种为8818和巴西两个品种。香蕉的栽培方法很讲究。最好每年都种上一次试管蕉苗。不过,在已收获的蕉地上留芽也可以。两者的产量差不多,但前者稳产、果色靓,得到客商青睐。因此一般提倡每年种一次试管蕉苗。但是,不管怎样,其栽培技术都是从“水肥、药”做文章。在香蕉栽培中适时而恰当地运用。在栽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漳州市香蕉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2.6万hm2。但蕉区粮经争地矛盾突出,加上多年连作,土壤肥力逐年减退,病虫害严重,香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漳州市农技站提出在水田蕉园实行稻蕉套种栽培模式,即在早稻中期套种香蕉脱毒组培假植苗,当年多收一季粮食,第二年收获春蕉。三年来该模式在平和、云霄等县蕉区试验示范23.3 hm2,达到粮蕉双丰收,现把技术总结如下。 1 套作模式效益显著   稻蕉套作的第一年每666.7 m2(下同)蕉果产量达2436.4 kg,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同期假植组培苗的增产321.5 kg,增长15.2%;比老蕉园清明定植吸芽苗的增产360.8 kg ,增长17.4%。第二年套作的宿根蕉蕉果产量为3165.8 kg,比组培苗老蕉园的增 产459.1 kg,增长17.0%;比吸芽苗老蕉园的增产492.6 kg,增长18.4%,套作模式还多 收一季稻谷527 kg。该模式产品包括稻谷、稻草、蕉果总产值4985元,纯收入达2085元,分别比上述两者老蕉园增加收入778元和849元。该模式通过水旱轮作,促进蕉田土壤营养元素 的有效化,稻草回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在种稻淹灌下,闷杀了土壤有害病菌和蛴螬、蝼蛄、线虫等地下害虫。据吐蕾期田间调查:套作的蕉树叶斑病病情指数为8.4,分别比两种老蕉园降低12.1和18.8;田间金龟子幼虫蛴螬的虫口密度为1.5头/m2,分别比老蕉园减少8.3头/m2和8.6头/m2;蝼蛄虫口密度为2.3头/m2,分别减少6.4头/m2和7.2/m2。  相似文献   

9.
以巴西蕉为对照(CK),对比了海南省海口市永兴镇3个地方品种(板蕉、斧蕉和粉蕉)的植物学形态特性、产量和果实内在品质。结果表明:3个地方品种植株高、假茎瘦、叶片长而窄、叶片少,果穗、果梳和果指形态总体上偏小;板蕉的株产显著最低,粉蕉和斧蕉的株产无显著差异而居中,巴西蕉对照最高;粉蕉的果实内在综合品质最优,板蕉的果实内在品质比巴西蕉的略好,斧蕉的果实内在综合品质最差。说明本地品种——粉蕉和板蕉在取得丰产栽培技术突破后可在海南省北部香蕉产区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今年香蕉的价格自今年的台风侵袭我省后一直非常坚挺。除了香蕉“量少”这个主导因素外,海南省香蕉协会秘书长张锡炎博士认为,早两年因为滞销,国外的许多大型种植公司砍了不少香蕉,导致今年国际市场总量缺少,同时由于国内香蕉品质提高,经营手段逐渐进步,降低了国外香蕉的优势,也给这些国外香蕉公司造成不小的压力,使得进口到我国的香蕉总量在不断减少。另外,对于今年蕉价持续坚挺,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有几个因素作用:农药、化肥等农资涨价,导致种蕉成本上升:全国的配货运送体系进一步完善,运销渠道增多等。  相似文献   

11.
广西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6年对广西主要产蕉区的24个市(县)的67个点进行了镰刀菌枯萎病调查,调查的品种有香蕉、红蕉、西贡蕉、牛角蕉以及野生蕉.调查结果发现,镰刀菌枯萎病对西贡蕉为害较为严重,病株率为4.5%~73.5%,而在香蕉和野生蕉资源材料上未发现枯萎病株;经病原菌致病性接种测定和PCR鉴定,确定广西主要蕉区发生的西贡蕉枯萎病是由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引起,在广西至今没有发现该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枯萎病,是真菌中的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属国际检疫对象.主要危害粉蕉,如西贡蕉.近年来,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该病的感染,已成片损失了2000多亩蕉园,造成广州市场上西贡蕉价格大涨,高出普通香蕉价格二三倍.云南虽未大面积发生此类病害,但也有部分西贡蕉植株表现相似病症.  相似文献   

13.
地处海南省南部的乐东县是我国香蕉产业十强县之一,每年香蕉种植面积在8000hm2以上,而巴西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为更好提高香蕉的单产和品质,自2000年起,我们开展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几年来,实现了大面积香蕉产量突破75000k、hm2的目标,探索出一套适合该县自然条件下巴西蕉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香蕉在我国南方的水果中,产量仅次于柑橘,居第二位。香蕉在正常年景周年都可以开花结果,因此,香蕉贸易主要是解决运输和销售的问题。其中广东东莞产的油蕉较耐贮藏,龙牙蕉(又名过山香)也耐藏,而西贡蕉和美蕉不耐藏。现将高温时节香蕉的采收和保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Musa spp.)的致病性。【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研究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大蕉、粉蕉、皇帝蕉和巴西蕉的幼苗的致病性。【结果】供试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都能明显侵染大蕉、粉蕉和皇帝蕉,并显著抑制大蕉、粉蕉和皇帝蕉的生长;只有2个种群对巴西蕉表现为弱致病,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结论】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普遍对大蕉、粉蕉和皇帝蕉有明显的致病性,少数种群对巴西蕉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香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蕉地选择、品种选择、定植、肥水管理、蕉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其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从种植历史、生产环境、土地资源、品种及栽培技术、风味和商品品质、产业规模及产业体系等方面对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特色进行论述,并从政府的规划引导、建设香蕉产业发展基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右江香蕉品质,重抓品牌建设、提高香蕉种植效益及强化政府服务引导、营造香蕉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对百色市右江河谷各县区大力发展香蕉产业并使之成为右江河谷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的经验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调查,从闽南地区束顶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台湾蕉和天宝蕉的蕉园中,分别选出4株和3株优良单株.取优良单株吸芽进行试管培养离体繁殖.试管苗用带毒的香蕉叶片汁液传毒和病健株混合培养,经血清学检测表明,并不会传毒.网室蚜虫传毒使绝大多数的健株在网室或在后来移入田间种植后,染上束顶病病毒.从蚜虫传毒的处理组合中选出一个有希望的抗束顶病株系,5a来生长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巴西蕉品种的来源、引进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特点,通过历年的区域试验对其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抗逆、抗病性差异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西蕉品种生育期9~13个月,植株高度237~300 cm;果穗长约84 cm,果穗周约120 cm,果指长20.1~21 cm,果数134~149个,单产24 kg,单产最高可达50 kg以上。耐瘦瘠、抗寒性较好,经济性状优良,主要缺陷是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高感,其他病虫害抗性也同普通香牙蕉。巴西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已成为我国主栽品种之一,占种植面积60%以上,累计种植面积达200万hm2,累计产值1 500亿元,年带动就业100万人。2013年1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香蕉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微卫星间隔)标记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十分有效的分子标记.根据ISSR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它作物上的应用,对收集到的包括3个基因型(AAA、AAB、ABB)在内的共15个香蕉样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其分成四大类:大蕉(ABB)、粉蕉(ABB)、龙牙蕉(AAB)、香牙蕉(AAA),并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农科1号香蕉的种性:农科1号香蕉属于香牙蕉AAA群品系,与巴西香蕉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