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理性面对蚕茧价格的涨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脱贫致富重要的骨干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项目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我市发种88万张,产茧2·6万吨,农民茧款收入4·67亿元,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鲜茧作为比较特殊的农副产品,国家均是采取政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解放四十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全市年发种130余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2.3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蚕桑生产在我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农业生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当前,它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市农村顺利奔小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栽桑养蚕是我市农村一项重要的商品生产。市委、市府及各级领导对蚕桑生产历来都十分重视,解放至今,我市蚕桑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市产茧达2.6万吨,农民年养蚕收入2.2亿多元,丝绸出口创汇7000多万美元,名列全市出口商品创汇之首。蚕桑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治穷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主要经济项目,到1992年年底桑园面积已达2.33万公顷(35万亩),生产蚕茧2.5万吨,形成48个年产茧1500吨以上的基地乡镇,产量占全市的89%。同时由于蚕桑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乡镇茧丝绸加工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个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市的蚕桑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1.供求关系的转变,影响到价格的稳定。近几年国内蚕茧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已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国际上一些经济比较落后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在生丝主要消费国的大力支持下,也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产  相似文献   

5.
加强桑园科学管理是提高面积产叶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亮 《北方蚕业》2008,29(2):63-64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历史悠久、覆盖面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骨干项目,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据2006年统计,全市现有桑园面积4.8万hm2,养蚕50.04万张,产茧1680万kg,农民收入超过4亿元。与蚕桑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桑园面积养蚕量水平低下,桑园管理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丝绸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丝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人类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今丝绸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我市是全国重点蚕区之一,1989年全市发蚕种113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是解放初72.5万公斤的34.5倍,蚕农年茧款收入达2亿多元,户平180元。年产茧量仅次于四川、浙江、江苏三省,名列第四位,蚕桑已成为我市农村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蚕桑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9年,全市桑园面积达22.5万亩(1.5万hm2),养蚕22.58万张,产茧885.97万kg,蚕农茧款收入3.92亿元. 1 项目资金扶持“给力” 1.1 强化规划引领 市...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农工贸组织蚕桑生产大合唱,我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恢复和发展,1990年全市桑园已达8148亩,产茧5.3万公斤。为了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农村副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在“八五”期间,特提出如下规划: 一、全市“八五”末桑园面积要求达到2.5万亩,产茧500吨。其中宝鸡县、千阳县各1万亩,产茧200吨和300吨;岐山县2千亩,陇县、扶风县、眉县各1千亩。  相似文献   

9.
<正> 蚕桑是乐素河区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区有桑园面积1700亩,1990年养蚕1464张,产茧4.1万公斤,产值41万元。比1987年产量翻一番。为了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区委、区公所制定了蚕桑“八五”发展规划,计划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传统骨干副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蚕茧产量以每年平均递增500吨的速度发展,11个500吨茧乡脱颖而出。这一变化使乡镇一级成了与茧丝经济关系最紧密的层次,乡镇蚕桑职能机构上升到了组织指挥大规模生产的主体地位。这对乡镇蚕桑推广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鉴此,笔者就加强乡镇蚕桑站建设的问题提出几点初浅的看法。一、加强乡镇站建设,要强化服务功能我市于1990年11月开始筹建乡镇级蚕桑站,目前已有11个乡镇先后成立了蚕桑技术指导站,共投入资金88万元,建筑面积1564m~2,固定资产64万元,各站都分别辟有办公室、技术培训室、实验室、档案室等,并  相似文献   

12.
樊民军  郑琳 《蚕学通讯》2001,21(3):20-22
重庆市是国务院文件中确定的七个蚕业生产主产省区之一 ,目前其数量排位第五 ,是重庆市农业项目中唯一一个在全国排位前几名的产业。重庆市政府已把蚕业作为农村的3个重要产业 (香桂、蚕桑、中药材 )之一 ,“十五”期间要实现产优质茧 5万吨 ,而 2 0 0 0年产茧仅 2 .8万吨。目前我市蚕业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 :一是国务院分析我国“入世”后 1 0个受益的产业中包括有丝绸 ,并提出了“东桑西移”战略 ,即丝绸的原料生产基地要逐步由东部转移到中西部 ,四川、重庆希望最大 ;二是从市场角度看 ,2 0 0 0年全国产茧 47.5万吨 ,而专家们认为我国产茧…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2):34-36
<正>荣县蚕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一直都是四川省的产茧大县,现在也是全省的重点蚕桑基地县之一。最近十年,荣县蚕农每年的茧款收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蚕桑已成为荣县农村产业发展的骨干项目,发展蚕桑是广大蚕农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目前,荣县的养蚕量、产茧量和蚕农茧款收入,均占自贡市的70%,在全省综合排名由十多年  相似文献   

14.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传统的蚕业经济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作为自然生态条件比较优越的山区县(市),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1蚕桑生产在我市农业中的经济地位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1933年就有桑园3353hm2,产茧1490t。到解放初期,由于战乱,产量下降到66.5t。1986年产茧恢复历史水平,产茧量达到1501t。50~70年代时期,年均产茧量442t,80~90年代时期,年平均桑园面积1800hm2左右,产茧1871t。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市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蚕桑产值占农业产值的第二位,年产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是全国的蚕茧重点产区。丝绸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1986年出口创汇额5873万美元,占全省丝绸出口额的24.7%。发展蚕桑生产对振兴嘉兴经济起着积极作用。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我市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的蚕桑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1993年桑园总面积已达15万多亩。产茧265万公斤,养蚕户获得蚕茧收入2500多万元。但与“八五”末达到产茧10万担、2000年20万担的目标任务相比,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发展速度都还有很大差距,蚕桑生产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现对1994年全市蚕桑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市蚕桑生产近几年发展较快,现有桑田面积10万亩,蚕茧产量0.95万吨,连续十一年增产,但是蚕桑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蚕茧大战”后遗症仍然严重,蚕茧收购秩序尚未理顺。具体表现:一是为竞相抢购、多收蚕茧,有些地区擅自增设收购点,抢购临近地区的蚕茧;二是不适时开秤,大量收购统货茧、毛脚茧;三是不执行价格政  相似文献   

18.
姚丽娟 《蚕桑通报》2006,37(3):53-55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年饲养蚕种在40万张左右,年均产茧近2万t,产值近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5%以上,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整理工程和“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正> 在1995年以前丝绸行业经济效益好的时期,我市各地大栽桑,由于茧价高,虽然栽桑养蚕粗放,但蚕农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蚕桑生产得到了大发展,总产茧达到40万担。1995年以后,丝绸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大,我市桑蚕单产低,质量低,茧价低,蚕农经济效益差的矛盾突出,使投产桑毁损60%以上。因而迫切需要转变广种薄收方式,提高蚕桑科技管理水平,迅速转移到以经济效  相似文献   

20.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