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河北省的最北端,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就是塞罕坝,在塞罕坝的最北端,有一抹美丽的绿色,那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从1994年至2020年,寒来暑往,27个春秋,他始终坚守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他是勤劳的植树人,也是负责的护林员。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场长张利民。张利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祖国是一片森林,我就是其中一棵树。"。森林和树相互依存、不离不弃。作为场长,张利民带  相似文献   

2.
1962年冬,寒气逼人,衣食困难,风沙纷扰的林业部河南省商丘机械化林场,迎来了北林大毕业生佟超然。一踏上这片沙滩,一片荒凉,一片悲凄,瞬间都充斥在佟超然青春的血脉里。 也许是生活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对什么都执着的他没有沉沦。他相信:逆境磨砺人生;路,就在脚下。 就这样,他放下行包就承担了全场8万多亩林区的规划、勘测和科学实验任务。为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背着干粮,以步代车,经常日徒步30余公里,深入林区每个小班,踏勘土壤,查看林木,进行细致  相似文献   

3.
桑主 《云南林业》2003,24(5):16-16
藏族老人从里争离开人世已经十几年了,人们还在怀念着他,因为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金钱、房产……但他留给后人的是他生前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十几年如一日,在一片乱石滩上创立的绿色遗产。如今,这一片绿荫不但惠及子孙后代,也成为人们纪念老人的绿色丰碑。在德钦县佛山乡境内有一个名不见经传,坐落在澜沧江边名叫双美的小村庄,这里绿树成荫,树木繁多,核桃等果树果实累累,挂满枝头,过往人们无不赞美这里优美的风景。可是,谁能想到,这片澜沧江边干旱河谷地区的绿色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里原来是一片乱石滩,是从里争老人在艰难的条件下付出了艰辛的…  相似文献   

4.
1日,午后的阳光晒得人周身暖洋洋.沐浴着这明媚的光线,彭明量坐在自己的农场里,簇拥着他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意. 彭明量的彭祖度假农场在武夷山景区上游崇阳溪畔,7年来,在他的精心守护下,这里没有砍伐一棵树,没有破坏一片土,还引入8万多株名贵苗木,将一块荒芜之地改造成了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5.
化石林     
在苏联顿巴斯德鲁日科夫卡市附近,有一片四季常青的树林。乍一看,这片树林和正常的针叶林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树高十二到十五米,树表的纹理枝叶清晰可见,可是,它们却砍不动,不掉叶。原来。这些树木都已经变成了化石。这个地区是苏联独具一格的古生物自然保护区。科学家们对这片化石林的起源是这样解释的: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到三亿年之前,在今天的顿聂茨低山脉地区原先是一片宽阔的沼  相似文献   

6.
绿色的情书     
我在平川路隔多远 他在深山,情有多长第一封信,他寄来一片绿叶,那么鲜明,仿佛叶脉还在跳荡。第二封信,他寄来几颗松子,深情的祝福长着翅膀。第三封信,他寄来一张照片,没有他,只有一片新栽的树袂。啊,绿叶、松子、树袂,他已经寄给我一座大山。绿色的情书@胡婕~~  相似文献   

7.
一片林子的故事李廷贤他叫海山,在五凤山上干了三十年,每星期上山两趟,检修山上的广播电视转播机。去上山,没有公路,从局里到山上有三十里山路,每次,他都是徒步上山。他有个习惯,就是爱山,每次回来,都要给局里的人讲山上的风景,讲松树,讲得很细,甚至讲到他上...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热血的男儿 ,怀着对绿色的一往深情 ,扎进深山一干就是 2 7年。他就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现任临夏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场长的高生祥。他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 ,就深深地爱上了太子山这片森林。因为他懂得 :有了这片森林 ,就有了全州近三分之二回汉人民赖以生存的条件 ,就有了临夏大地的丰收。1971年 ,不到 2 0岁的高生祥来到太子山林业总场紫沟林场 ,成为一名护林工人 ,从此与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紫沟林场的 4年里 ,他始终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护林工作。林区的生活是艰苦的 ,几个人挤在一间简陋、…  相似文献   

9.
一、不图舒适 争当护林员一九七一年,是我国大动乱时期,保护国家森林的法规,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一股乱砍滥伐国家山林的恶风刮到了木垒林区,有许多不明真象的人,弃农弃收,进山砍伐国家树木,一片片的林子遭到破坏,一位在采伐工作中腿负过重伤,痊愈时间不长的伐木工人,目睹国家山林被破坏,十分痛心,主动要求进山护林,他就是护林模范赵文玉同志.场领导当时认为:护林工作,一年四季在深山老林中奔跑,雨天雪地,十分艰苦,深怕他的腿支持不住,要安排他做其他的工作,但赵文玉同志却没有动摇他护林的决心,坚定地说:“我的这点腿伤算不了什么,国家的山林遭受这么大的损失,我怎能忍心不管”.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场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派赵文玉同志到平顶山林区护林.  相似文献   

10.
王树林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扁担沟村人。自1982年承包村里的果园开始,近20个春秋一直以山为家,与树为伴。 80年代初,扁担沟村在五苔沟栽了一片果树,由于病虫为害,已枯死一半,眼看整个果园就没有希望了。村干部找到当过生产队长的王树林:你挺有事业心的,包果园吧!就这样,王树林上了山。 看着一棵棵枯死的果树,王树林着实心痛。情急之下,他到旗果树站去请教。果树站站长孙炳坤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送给他一本防治病虫的书。王树林按照书上  相似文献   

11.
在杜鹃花开的季节 ,他带着些许的遗憾淡出人生 ,融进了一片绿色。80年代 ,一篇关于《立体开发森林资源》的论文在林区 ,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他提出“要建立起大森林资源体系的概念 ,对林下食用、药用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的观点。当时作者参加了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是有时效性的 ,而他的这部著述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仍有实用价值。他曾是东北林学院50年代的毕业生 ,他毕业后 ,预定为留苏预科生 ,后期没有成行 ,就来到了林区 ,四十年风雨 ,四十年耕耘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着林业的发展之路。我觅踪找到他时 ,他已…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年老的时候。如何走过这段依旧美好的人生之路,原乌鲁木齐南山矿区新华书店经理,共产党员林作园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他没有追恋都市里舒适的生活,却来到条件艰苦的山沟沟,自费创办“森林公园”,用一腔赤诚和无数汗水播下了一片片绿荫。 赤诚心 1987年5月,林作园离休了。看着那张印着红头文字的离休通知书,他心中蓦然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这位13岁就加入  相似文献   

13.
克一河林业局利克斯林场附近,有一片三四十年生的落叶松林。这片林木中有一部分长势旺盛,与通常见到的落叶松林没有什么两样。而这片林子的另一部分,枝头上布满罗松挂(俗称长胡子),树木瘦弱弯曲,给人以衰败的感觉。相距呎尺,生长在同一地块的树木,其长势为什么会两样呢?原来,这是十八年前人们在前一片林中进行人工排水改造有林沼泽的实验,而后者作为对照地被保留下来。这是谁的杰作呢?询问这个局的樊久卿局长,才知道这是营林处副主任、营林工程师邹庆普同志1965年搞的改造落叶松小老树试验地。邹庆普同志老家河南省,1962年毕业于北京黄村林校。毕业后,他怀着一颗支援边疆,振兴林业的心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克一河林业局,一幌二十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六年,袁工程师的故乡——玉林地区贵县几次来人来信,要调他回原藉工作。可是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舍不得离开患难与共的壮族同胞,舍不得离开战斗了三十年的地方啊。”是的,这里的一片又一片的葱笼绿林,倾注着袁桂芳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象孩子热爱母亲一样地深深爱恋他的第二故乡——田阳县。  相似文献   

15.
一位哲学家带领他的学生去世界各地旅游,10年之内,他们游览了所有国家,拜访了很多有学识的人,如今他们回来了,个个博学多才。在进城以前,哲学家坐在了一片草地上,说:"游览了10年,你们都已是有识之人,如今即将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延安市柳林乡王家沟村67岁的郭志清,是1939年参军,1950年复员的一名老八路。他人老心红不居功,数年来,坚持用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治理国土,发展林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片绿荫。人们夸他:“脱了军装还是兵”。 落实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年月里,一些农民离土经商了,而郭志清却一步也舍不得离开养育他的土地。1984年春,他主动承包了集体的1500亩荒山沟,并将家从川道的石窑洞搬到他承包的九菜沟的小土窑里,整天与他为伴的是一只叫鸣的公鸡和荒凉的九菜沟。郭老每天吃的是小米干饭,两面馍和南瓜菜,坚  相似文献   

17.
七月的大地,是绿色的世界。然而,商都县八股地林场的两万多亩榆树林,却是另外一种样子:有林不闻鸟鸣,有草不见羊群,一片“夏天的树,冬天的景”。 1981年,刚分配到商都县林业局担任森防检疫员的罗青朴,来到八股地林场,看着眼前凄凉的景色,心头一阵阵颤动。经过了解,他弄清了这片处在风蚀干旱地带的榆树林,立地条件十分恶劣,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6倍。干旱使各种害虫纷纷“出笼”,最为猖獗的是榆尺蠖。1978年至  相似文献   

18.
绿色与政治     
正4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接连种下6棵树苗。他一边劳动,一边同身旁的少先队员亲切交谈,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习主席的话很有人情味。是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时,那应该是生  相似文献   

19.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这是五十年代我国东北林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林业工程师马世瑞同志,今天唱起这首歌来,仍然那么深情、那么自豪——因为他是大兴安岭人。1956年,21岁的马世瑞毕业于扎兰屯林校.同学们谁不希望能留在东北林区工作,而他向组织递交的决心书上却写着:“愿到西部沙区营造一片新的森林.”申请很快变成了现实。二饼子牛车载着他一步一“咯吱”地滚进了毛乌素沙漠深处——乌审旗达  相似文献   

20.
农历一九八四年腊月十日,罗山县定远乡春秋村这个偏僻的小山庄传出了一条新闻:四十七岁的共产党员毕家林,承包集体荒山三百亩,办家庭林场。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赞赏,有的怀疑,有的讥笑。老婆也反对说:“大队办了好多年还是荒山一片,你有什么能耐,就是干出点成绩,政策一变,收归集体,咱图个啥。”面对一些人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毕家林没有退却,他耐心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说:“咱队人多地少,光靠种粮食不行。现在政策好,允许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