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渭河陕西段水体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2010年渭河流域(陕西段)2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超标倍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进行了评价,对造成渭河水污染严重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的时空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污染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宝鸡段水质较好,咸阳至渭南段污染仍然严重;污染减排是促进渭河COD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渭河干流污染以支流汇入污染为主,渭河干流排污口污染负荷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主。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典型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徐建新  徐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231-234,237
根据一维、二维水质模型,建立了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在全面分析辽宁省某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污染源及污染物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进行计算。以河段功能分区情况为基础,结合该典型流域各断面水质及水文站的水文监测资料,对该河流的主要污染物COD在不同保证率(90%,50%,20%)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全河段平水年水环境容量达2 520.71 t/d,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典型流域进一步改善和控制水环境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翔  李愫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4):153-160,171
[目的] 对2014—2020年北洛河干流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改善该流域水环境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北洛河水量的年内分配规律,对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北洛河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 COD,氨氮和氟化物是影响北洛河水体水质最显著的指标。从沿程分布上看,北洛河干流上中游水质最好,下游水质相对较差;从时空分布上看2018年之后北洛河干流水质改善明显,基本满足水功能区Ⅲ类水质要求。[结论] 北洛河上中游河段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沿岸城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排放;下游河段煤化工等企业工业废水和氮肥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了解水环境容量大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辽河干流区河流特点,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辽河干流区柳河口以上和柳河口以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区每年最多可以容纳污染物柳河口以上为89 307.66 t/a、柳河口以下为33 732.77 t/a;其中化学需氧量(COD)61 910.75 t,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1 254.33 t,氨氮3 117.08 t,溶解氧7 306.47 t,高锰酸盐指数19 451.8 t。  相似文献   

5.
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治理前后的水质变化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整治项目启动以来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检验整治工程的治理成效,为后续河道的污染防治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方法]基于2010—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阐述水质变化趋势,运用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查明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河道水污染已由2010年的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了58.8%,Ⅳ—Ⅴ类断面比例增加了55.5%,Ⅰ—Ⅲ类断面占比保持平稳;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4个出境断面枯水期化学需氧量(COD)、NH3-N浓度普遍高于丰水期,治理后西安市出境断面污染削减最为显著,但是西安市出境断面仍然是4个断面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断面;4个出境断面NH3-N浓度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趋势且未来持续性较强;咸阳、西安、渭南市出境断面COD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未来持续性较弱,宝鸡市出境COD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且会延续。[结论]综合治理后,河道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质变化明显,但部分断面污染物浓度有上升趋势,需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简介了巩义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和近年来伊洛河水质变化情况,提出应以伊洛河及其支流水质持续改善和保障下游饮水安全的技术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化工企业水环境风险防范控制、高品质水质生态保障关键技术、乡镇混合污水处理关键技术、沿河土塬坡地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等研究,构建伊洛河风险防范及高品质水质的生态保障综合技术体系,为伊洛河水质的持续改善和保障黄河干流下游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引入能够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因子的模糊集和贝叶斯理论,构建客观、真实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构建水环境质量贝叶斯-三角模糊数评价模型。选取总磷、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辽河干流段5个断面的水质评价因子,综合评价辽河干流段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表明:辽河干流福德店、法库、新民、盘锦、六间房断面的水质区间分别为[3.316,3.365]、[3.122,3.180]、[3.277,3.195]、[3.430,3.426]、[3.405,3.471],均为[3,4]区间的Ⅲ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法库<新民<福德店<盘锦<六间房;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贝叶斯-三角模糊数模型的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基本保持一致,除法库河段外,其它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保持一致;综合考虑先验信息的评价模型,能够更加系统、客观的表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8.
以流经绵阳市涪江支流安昌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流水质现状的分析,根据该河流的水流特性和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绵阳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实测的数据,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来测算和分析绵阳市安昌河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安昌河水质良好,达到水质保护目标Ⅲ类标准,水环境容量还未饱和。本项目的研究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为安昌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体中CODMn,NH3-N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据1991—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1)渭河陕西段污染严重,其中咸阳铁路桥为CODMn污染最严重的断面;卧龙寺桥、虢镇桥、兴平是NH3-N污染较严重的断面。(2)从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污染呈加重的趋势。1996年NH3-N污染最为严重,1995年CODMn最高。(3)造纸企业排放的污水是造成渭河流域CODMn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田大量化肥的施用以及化肥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渭河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20年北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为北江水环境监控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北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 2020年北江监测断面整体水质良好,仅水车头、漫水河河口、黄浪水桥、龙归断面水质为Ⅲ—Ⅳ类,其他断面均为Ⅱ类。北江水温和溶解氧受季节影响较大,水体全年基本保持弱碱性,下游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程度高于上、中游。[结论]由空间分析结果可知,下游水质劣于上、中游,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营养盐和溶解氧,pH值单独作用不会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季节污染程度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全河段的水质主导因素为溶解氧,而下游河段的主导因素为营养盐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泾河、北洛河、渭河 ,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5 0 0 0~ 15 0 0 0t/km2 。采用“水保法”、“水文法”分析计算 ,1970~ 1996年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 5 45 6亿m3,年均减沙 2 2 3 8亿t ,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泥沙淤积 1 5 7亿t。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2.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eight selected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were examined for the 26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Han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within the city of Seoul from 1993 to 2002. The eight measurements are water 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xygen,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uspended solid,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There is no discernable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in four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A striking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all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is detected for eight stations along the Han River. Water quality dramatically declin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Han River where the river receives inputs from polluted tributaries. All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s, except pH, exhibit better conditions in the main river group than its counterpart tributary group. The 26 stations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main clusters; (1) the main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that have relatively good water quality, (2) the tributaries that have medium water quality, and (3) the tributaries nearby industrial sites that are heavily polluted.  相似文献   

13.
湘江流域人类活动对湘江水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利用M-K次序法、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湘江干支流1953-2014年的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和非汛期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关系,并分析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与水沙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湘江干支流水文站的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与输沙量的相关性强,且1990年后湘潭站径流量-输沙量的相关系数为0.83,而非汛期相关性较弱。1990年前,干流站点径流量和输沙量处于波动状态,1990年后干流站点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输沙量呈减小趋势,且老埠头站的输沙量发生微幅突变。除个别站点之外,支流站点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与变化规律均一致。2)水土保持以及水库建设对湘江流域的拦沙作用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相比支流,水土保持对湘江干流流域的输沙量减少影响更显著,水库建设与湘江干支流输沙量减少均密切相关。3)根据湘江流域输沙量突变点可划分A(1960-1987年)、B(1988-1996年)、C(1997-2013年)3个时期,在不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以A时期1960-1987年为基准期,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可知,相比基准期A时期,B、C时期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等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减少的贡献率为88.58%和94.01%,人类活动为输沙量减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88个监测站点,在2009,2010,2012年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等9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河流水质的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和总磷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非汛期总氮和氨氮为主要污染物,汛期总磷和总氮为主要污染物,非汛期的水质状况较汛期好,说明非点源是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点位的水质评价结果均为最好。所有站点中,海城河的支流(五道里河、运梁河、南沙河下游)区域的水质最差,达到劣Ⅴ类水质,且出现黑臭现象。研究结果对指导浑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国内外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述评,对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河谷的淳化县中心镇(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水资源、水环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适合于污染物均匀混合河段的河流零维模型,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主要污染物指标,对其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淳化县中心镇甘泉湖风景区现状年(2011年)和规划年(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COD最大容许排放量分别为0.007 3 kg/s(231.87 t/a)与0.005 6 kg/s(或176.66 t/a)。即年均COD排放量下降速率为2.38%,高于国家“十二五”年平均COD排放量下降1.60%的目标。鉴于此,提出了水质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Timing and causes of the present-day channel downcutting of Carpathian tributaries to the Vistula River are exemplified by a case study of the Raba River, a gravel-bed stream characterized by great variability of water stage and discharge. Up to 3 m of river incision has occurr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present centur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tream power caused by river-control works, and reduction in bed-material load linked to changes in basin management. Gravel extraction from the channel and modifications in flood flows have increased rates of incision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Lowering of ground-water levels on the valley floor, increase in river-bank susceptibility to erosion, decrease or cessation of overbank-sediment accretion, and impoverishment of plant and animal communities of riverside biotopes are the princip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hannel downcutting.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于枯水季对广东西枝江一东江流域的淡水河、西枝江、东江干流上120多公里河段范围采样,共10个点,每个点同步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3种代表性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及2种代表性整合酶基因(int1、int2)的存在及其丰度。结果显示,水样及沉积物样品中sul1、su12、sul3和int1、int2均具有100%检出率,表明西枝江一东江流域水环境受到这5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sull和sul2在水样和沉积物中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最高,为优势抗性基因。抗性基因丰度在水体和沉积物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54)。无论水体和沉积物,一些抗性基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sul1和int1(R2〉0.95,P=0.000〈0.01),sul1和sul2(R^2〉0.8,P=0.002〈0.01),sul2和int1(R^2〉0.8,P=-0.004〈0.01)。西枝江一东江流域的不同采样点的丰度水平并没有明显峰值,从支流到干流抗性基因丰度未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削减,反而随着微生物繁殖和新的污染源排放而不断富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可承载最大灌溉面积及超载情况,该文依据水量平衡原理,以当地实际情况调用水原则为基础,计算出2010年和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4条源流和1条干流(四源一干)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及实际灌溉面积。结果表明:1)2010年四源一干实际灌溉面积有17.1×105 hm2,而流域可承载最大灌溉面积只有12.9×105 hm2,共超载了4.33×105 hm2,超载了33.6%,其中有4个流域超载严重,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开-孔河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灌溉面积分别超载了21.0%、35.2%、84.6%、66.7%;2)与2010年相比,2020年预计只有3个流域超载而且各流域的超载比例均大幅度下降,超载面积总共减少了2.98×105 hm2,减少了68.86%。2020年环境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水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和规划灌溉面积减少。该研究可为塔里木河流域绿洲规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