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的实行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合理发展,为农民增加收益,对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弊端和制度的不完善进行分析,在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创新进行有益的讨论与总结,阐述了我国进行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并指出创新方向,分析认为应该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善农业经营模式,为进一步发展专业化、一体化形式获得制度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营体制组织和制度创新,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建立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  相似文献   

3.
赵山虎 《农家参谋》2022,(8):102-104
家庭农场作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模式,在新时期有必要创新全新的模式,来加速农民的增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家庭农场新模式推出的可行性,了解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助于农民稳定增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社会创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工作方法和发展机制上有所创新,否则我们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无法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科技特派员是我国农村发展实践中的一项社会创新。本文从社会创新理论的角度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在解决我国农村科技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收入。但是,近几年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制度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农民收入。以制度创新,克服、消除制度性因素的约束,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度约束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进行了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制度环境的变化,市场体制的逐步深化和完善,一些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果不进行创新,就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下仅就农村的几个基本…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重大的制度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农经济的弊端,并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其有效实现形式,即发展专业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农业与农村经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涵、类型、发展历程的探讨,以及对其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在此基础上,小规模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问题有:农业竞争力弱、农产品加工技术差。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农业现代化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越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梨树县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新和深化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方式,较好地带动了全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永顺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模式,二是农业经营企业的带动模式,三是科技能人的助推模式。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业主用工人数28150人,用一劳务收入225万元,业主经营收益2114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发展"两型农业"根源,通过与传统农业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两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发展模式。认为"两型农业"就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内容,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支撑动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的循环经济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2.
Under the premise of unchanging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and the mode of family business, China should choose land shares pack system as the goal pattern of farmland system innov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e pattern is accepted and supported by both sid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armers, and then it constructs the land reasonable circulation and the effective centralism mechanism, thus realizing smooth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the modem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六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把"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沼气发酵-物流-销售市场"六者紧密、有机结合而构建而成,形成典型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指出必须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恰当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该模式的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该模式的适宜范围、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中心农业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系统运行机理是农业生产科学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借助结构化模块分析方法,运用资源共享原理,通过构造一种网络中心农业体系结构分析省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来研究这种机理,初步的成果表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农业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共同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使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层次减少,从多层次结构向偏平化结构方向发展,使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执行的新格局,研究其运行机理对于制订适应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农业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视角下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出当前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有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民俗旅游"观光模式、"飞地经济"精准扶贫模式和山区林下经济综合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政府要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扶贫,以及增强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等促进湘西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河南省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既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为例,在分析农业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力和河南省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节约循环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设施,增强科...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新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有力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阐述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所取得成果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高效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议,以改善农村信息传播状况,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已大部分解体,而相应出现了各种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服务模式.本文根据目前新疆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依托新疆地方特色,介绍了示范区新的农业信息服务的组织模式与传播方式及推广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而结合试点对农业信息服务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超  黄伟  白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33-6035,6038
模式即范例或样本,具有典型意义和学习价值。借鉴现有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模式,选择特定城市郊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建构相应的实现形式,是制订相关农业政策措施的基础。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城郊型农业、都市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目标与实现条件,提出了城郊型农业的进程定位及其引导产业化阶段的发展模式。针对九江市庐山区城郊型农业,分析了庐山区城郊型农业的进程阶段,依据九江市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庐山区农业的自然环境资源,选择了2种发展模式,并建构了相应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