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菌株接种法,三年共测定了16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感性,结果为:早稻837、鄂早6号和V优49均具中度抗病性;中稻杨稻4号、杨辐籼2号、259和DV85,具广谱高抗性;中染汕优63和两系杂交稻WS/CY85-41属感病型,W6154S/特青属“一般抗病型”;晚稻组中,杂交稻汕优64和V优64都属感病型,鄂宜105在晚稻植期测定为感病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菌株接种法,三年共测定了16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感性,结果为:早稻837、鄂早6号和V优49均具中度抗病性;中稻杨稻4号、杨辐籼2号、259和DV85,具广谱高抗性;中杂汕优63和两系杂交稻WS/CY85—41属感病型,W6154S/特青属“一般抗病型”,晚稻组中,杂交稻汕优64和V优64都属感病型,鄂宜105在晚稻植期测定为感病型。鉴于V优49在早稻(3月29日措种)和早中稻(4月14日播种)植期,进行抗性鉴定的结果,以在早稻植期的结果与大田反应更一致,说明不同栽植期,对品种的抗病性反应存在很大的影响。测定品种抗病性,应在该品种大田实际种植期进行,否则可能得出与大田表现相异或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耐虫性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稻株受害后感虫品种TN1、秀水11、汕优6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达20%以上,而抗虫品种ASD7、IR64和具有较强耐虫性品种培矮64S/32E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率在10%以下;受害稻株的三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同,SOD酶活性均增加,其中以汕优63和IR64增加最显著。POD酶和CAT酶活性有增有减,除TN1、ASD7、培矮64S/32E品种的POD酶活性和秀水11的CAT酶活性下降外,其他品种的POD和CAT酶活性均增加。受害稻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非可溶性蛋白质和蛋白质总量均下降;受害稻株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也不同,培矮64S/32E和IR64两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减少,其他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明显增加,且与稻株受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董代文(重庆市涪陵植保植检站648000)稻瘟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1984年在水稻当家品种汕优2号丧失抗性的情况下曾发病45.4万亩,损失稻谷280419万kg。1985年后推广汕优63和D优63新组合,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5.
稻(水稻、陆稻)株的枯心和白穗直接或间接影响稻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稻株枯心和白穗的形成因素诸多,对其正确进行识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枯心 (一)稻真枯心 1、稻螟枯心 稻三化螟造成枯心的,是因咬断稻株心叶基部,使心叶失水、褪色、纵卷,进而变黄干枯;早期叶鞘不枯黄,叶鞘内无虫粪,拔起时断处平齐。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汕优63产量高、米质中等,是湖北各稻区的当家品种,但由于易感染稻白叶枯病,常常给疫区中稻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科学的治理水稻白叶枯病,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稻白叶枯病疫区,就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汕优63白叶枯病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最佳肥水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稻田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由于感病性品种面积扩大(如桂朝二号、汕优二号等),加上气侯条件适宜,由原来次要的偶发病害上升为大面积发生的病害。1980年和1982年南昌地区较大面积发生,尤其是今年发生面积达42万余亩,给产量带来一定的损失,我们自1980年开始连续三年对稻曲病进行了调查、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稻曲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对抗性粳稻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镇稻2号、扬粳9538、徐稻3号及盐稻8号等4个粳稻品种驱避灰飞虱的原因,采用"H"型嗅觉仪测定灰飞虱对4个抗性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其中4个组分对灰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灰飞虱明显偏好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稻株的挥发物和避开扬粳9538等抗性品种稻株的挥发物。GC-MS 分析发现,抗虫稻株挥发物的组成与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感虫对照稻株的挥发物中有38 种成分;与感虫稻株挥发物相比,徐稻3号、盐稻8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增加了未知20组分,且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还增加了橙花叔醇。此外,徐稻3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较感虫对照中的有明显改变。生物活性测定表明,Z-法尼烯、橙花叔醇及雪松醇等3个组分对灰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百色地区稻曲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并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解稻曲病发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我们在田阳县晚稻田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考种、统...  相似文献   

10.
持续低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持续低温作用下,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汕优多系1号和汕优63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1)持续低温处理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稻瘟病病斑要早出现2-3d;低温处理3-5d出现病斑数目最多,对病害发生最为有利;但处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病害;(2)持续低温处理3-5d对病斑扩展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杭州对8T62、87品6、中育88-9 3个中籼品种及汕优63、Ⅱ优46两个杂交组合作了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3病4虫的抗性鉴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8T62、Ⅱ优46、中育88—9综合抗性较好,而Ⅱ优46较感白背飞虱,汕优63高感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2.
杜永全 《植物保护》1986,12(6):26-27
1985年本站进行三环唑防治稻瘟病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防治叶稻瘟选用杂交中稻“汕优二号”(感病品种),防治穗颈稻瘟选用常用中稻“2134”(高感品种)。试验田选择在稻瘟病常年流行的田块,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稻瘟菌致病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为100%,而不同生理小种群对汕优63的致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75%。致使这两个杂交稻组合丧失抗性的菌株来自四川省发病多年的常规稻、雄性不育系和早熟杂交稻组合。四  相似文献   

14.
我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350hm2,由于人少田多,稻田种植多年来一直采用单季稻种植及近几年部分面积应用水稻旱育抛秧再生栽培方法。种植品种绝大部分为汕优63。进入90年代以来,稻象甲在我场从无到有,从零星发生到大面积遭危害。目前己成为危害水直播田、旱育抛秧再生稻田、中插秧田低龄幼苗的一主要害虫。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简述如下;1生活习性稻象甲在我场危害代一年一代。主要以成虫在田埂的杂草基部及土缝或稻内越冬。据近几年的越冬基数调查,未冬耕田块一般百成虫10~20头,幼虫0.5~3.7头,田埂成虫1…  相似文献   

15.
三年共鉴定湖北省主栽的和参入省区试的早、中、晚稻品种或组合的抗性合计133份,早稻58份,全表现抗病;中稻39份,抗病的10份,占25.6%,其中CNA4127、CNA4206、IRAT177和IR26为高抗,可作抗源,稀播稻、中育糯、协优413、3588、粳籼89和90136为中抗可供应区选用。  相似文献   

16.
1994~1995年从我国南北主要冬、春麦区黄矮病发病田块采集BYDV标样,进行酶联免疫测定。1994年测定标样159株,其中GAV株系112株,占测定总数的70.44%;PAV株系8株,占测定总数的5.03%;与PAV抗体和MAV抗体都不发生免疫反应的共39株,占24.53%。1995年测定了187株BYDV标样,GAV株系84株,占44.92%;PAV株系18株,占9.63%;PAV与GAV混合感染9株,占4.81%;阴性反应的76株,占40.64%  相似文献   

17.
一、稻曲病在我县的发生概况及其危害: 稻曲病是在我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害。该病始见于一九七七年城关镇城北大队从福建引入的大穗型品种“千粒串”上,1978年城关镇三二五大队岳家庄生产队试种的“江南矮”感病严重。此后相继在广东引入的“桂朝二号”和推广的“汕优2号”品种上发病。1980年三标公社“桂朝二号”,  相似文献   

18.
锐劲特在湖北不同稻区防治水稻害虫的技术模式Ⅰ主害代二化螟防治技术模式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张求东孝感市植保站(432100)刘华林刘梦泽荆门市植保站(448001)连道悦高圣良选择汕优63(中稻)秧田1026.7hm2,每667m2施5%...  相似文献   

19.
郭世平 《植物保护》1994,20(1):52-52
1993年余庆县穗颈稻瘟流行成灾1993年余庆县水稻栽插面积15万亩,其中杂交稻占92%,以汕优、D优系列为主。1993年9月1-5日对全县水稻产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穗颈稻瘟发生危害作了调查,1993年余庆县穗颈瘟发生面积11.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危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中籼、中粳稻为对象,对稻曲病为害产量损失及精米下降率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中籼、粳稻品种(组合)中,稻曲病对粳稻的为害程度高于籼稻。对参试的3个中籼稻品种(组合)的为害程度基本相似,建立籼稻和粳稻危害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