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五加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生境下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蒙古栎林中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比较稳定,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级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刺五加种群的高度级和径级结构分布规律与年龄级分布相似,这与刺五加种群所处的群落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Leslie矩阵的构造过程,对处于不同群落中的刺五加种群建立了Leslie增长模型,由此预测出刺五加种群在近期将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无性系小株为基础,编制了无性系植物刺五加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并分析了刺五加种群的几个重要生殖参数。最后,对一般植物种群的生殖力表的编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刺五加种群经济产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参数、不同函数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进行预测。[结果]刺五加种群的构件生物量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估测,并且幂函数的估测效果优于其他函数,估测的精密度较高,其中以选用基径的平方×株高(D2H)为自变量估测的效果较好。[结论]建立了刺五加种群经济产量的数学模型,并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群结构特征,明确刺五加种群生存现状,预测种群未来的演替趋势,为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种群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具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立调查样地,并对样地内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动态参数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1) 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期和成龄期株数占该区域刺五加总株数的68.58%~83.04%,种群年龄结构稳定。(2) 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n)和考虑未来外部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指数(Vpn)均大于0,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为增长型种群,且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3) 3个区域1龄级的株数显著低于2、3龄级的株数,表明野生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低,是目前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3个区域种群均在前期逐渐减...  相似文献   

7.
植物种群构件数量统计是植物生态学的崭新领域,对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无性系灌木刺五加种群的地上部分构件枝、芽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及皆伐迹地上刺五加的平均枝长和分枝级数以及各级枝上着生的活芽数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群落环境和刺五加的年龄状况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种群的枝、芽构筑型特征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但随年龄和环境状况而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植物种群构件数量统计是植物生态学的崭新领域,对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无性系灌木刺五加种群地地上部分构件枝,芽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及皆伐迹地上刺加五的平均枝长和分枝级数以及各级枝上着生的活芽数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群落环境和刺五加的年龄状况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种不同群落中的刺五加种群编制了生命表,并根据致死力k_X、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了环境阻力与种群动态的关系。环境与种群的相互作用大致分为六个阶段。种群的存活曲线属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0.
二级构筑水平上刺五加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无性系群团在群落中以及无性系小株在无性系内的分布格局,运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了刺五加无性系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聚集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样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积累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法对吉林省敦化地区5个不同种群结构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根及茎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中紫丁香苷含量除4年生和5年生植株外,均高于根中紫丁香苷含量;根中紫丁香苷含量在4年生和5年生较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次生代谢产物紫丁香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不同样地中榆树川样地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较高。该试验结果对刺五加的种植、采集及药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刺五加地下茎的构筑型,地下茎长度及埋藏深度随不同群落类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五加地下茎的构筑型基本上属于游击的稀疏线型,随群落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变化;地下茎长度随龄级和群落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地下茎的埋藏深度大小顺序是:皆伐迹地上的〉蒙古栎林下的〉山杨林下的≥硬阔林下的。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叶片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扩大刺五加种群数量,以刺五加叶片、叶柄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调节因子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刺五加叶片、叶柄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6-BA+1.5mgL-12,4-D,诱导率分别为86.70%、46.7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20 mgL-1NAA,叶片分化率达80.80%,叶柄分化率为53.33%,愈伤块形成芽丛的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4.
剌五加种群的株数随龄级的增高而呈现负指数递减,用方程 N=ae~(-bt)能很好地描述。剌五加种群是一个进展种群。剌五加种群的平均年龄与群落的稳定性有关,而最大年龄及种群密度与群落内的综合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内生真菌对刺五加苷B和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对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E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分离自不同产地的刺五加内生真菌为试材.以伤口法回接,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结果表明,25株内生真菌中有16株为致病菌,9株为非致病菌。其中来自产地吉林省梅河口市刺五加的菌株P116-1a、P109—4、P116-1b和P312—1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刺五加茎、根茎中刺五加苷B、E的含量。[结论]刺五加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的代谢物调节刺五加苷B、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为五加科灌木,别名刺拐棒、老虎镣子、五加参、刺针.春季嫩茎叶作优质山野菜采食;根、根皮及茎皮入药.刺五加有效成分为刺五加甙B、C、D、E,药理试验表明:具有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力,即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刺五加多糖具有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近年来,刺五加的开发利用已引起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份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昆木  郑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07-14708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根皮和茎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进行测定,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茎皮和根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刺五加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高于根皮,且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根皮中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刺五加最适宜采收年限及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的根、种子和皮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此外它的嫩茎叶食用口感好,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山野菜之一。刺五加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因此人工种植刺五加是一个很好的增收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20.
从繁殖材料选择、繁殖方法和苗床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刺五加繁殖技术,目的是对刺五加繁育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总结,为刺五加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