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全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保护等五大问题的挑战,这五大问题是互有联系的,而其核心问题之一是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当前粮食短缺、资源减退、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一个直接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过去往往考虑不多,而认为我国能源问题不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大量采用矿物能源,我国地大物博,污染因工业未畸形发展并不严重,我国粮食增长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等等,因而对这些问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分析。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认真总结,对上述问题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试就我国的人口与粮食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粮食的生产潜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梁书民一、粮食生产的现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和粮食增长的相对速度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分析,1980~1993年的13年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谷物总计增产383%,同期人...  相似文献   

3.
一、粮食人口问题严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1951—1990年,世界谷物总产量已由7.7亿t,增长到19.5亿t,增长了154%,年平均增长率2.4%,同期世界人口从24.34亿增长到52.94亿,增长了118%,年平均增长率2.0%,同期年人均占有粮食也随之由330kg增长到360kg。 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状况极不平衡。1968—1977年,发展中国家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率(3%)虽高于发达国家(2.7%),但由  相似文献   

4.
科威特农业专家认为,近年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求比例失调据统计,十八世纪,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为0.5%,十九世纪初,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集中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到十九世纪中期(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率由0.5%增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到940平方米(1.41亩),而且人增地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人口的逐年增长和城镇人口的增多,粮食消费量将越来越大,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我国居民有60%左右的人爱吃大米,将近有9亿人口需要食用大米。世界粮食贸易中,大米在国际市场上调剂量很少,每年贸易量仅2600万吨左右。如果我国大量进口大米,不仅会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而且会带来不产粮国家和地区的粮食恐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解决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来粮食供需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间拉败手,预测了我国未来粮食的供求状况。研究表明,粮食供给总体上略大于需求,但可能会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和品种性的粮食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9.
1974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曾乐观地预计过,到八十年代初期可望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饥饿现象。然而这一预见并没有实现。从那时起的六年中粮食产量的增加依然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世界粮食增长速度分别为2.7%和2.4%,而人口增长速度平均为19‰。1974年后世界人口每年净增7,500万。按人口平均计算,六十年代粮食产量每人平均增长0.7%,七十年代平均增长只有0.6%。1972年是世界性的灾荒年,世界粮食产量下降了2%。1979年又比1978年下降了2%。  相似文献   

10.
1974年,全世界出现进粮食危机。当年粮食总产量为13.421亿吨,比1973年减产4,000万吨。库存量178万吨,占当年消费量的14%(粮食安全线是17%),联合国为此专门在罗马召开了世界粮食大会,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过去10年,情况怎么样呢? (一) 从全球讲粮食总产量是上升的,但人口增长快,因而按人均实际占有量,则  相似文献   

11.
<正>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忻州市坚持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膳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尤其粮食生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情况的出现,对发展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忻州市粮食生产现状1.生产概况忻州市是一个以杂粮为主的粮食产区,全市农作物耕种面积44.5万公顷,其中粮田面积占到80.28%。常年总产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位第5~6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当今世界农业问题之一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吴天锡在当前人口迅速增长、人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形势下,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缓慢,贸易停滞不前,储备也在趋降。世界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国际农业和贸易政策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粮农组织新任...  相似文献   

13.
人地矛盾中的粮食发展问题已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社会经济课题,本文在预测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耕地资源的粮食供给潜力,并认为依照目前的耕地发展态势,耕地资源可以满足宽裕型的生活水平,但在2000年无法保证小康型和富裕型生活水平.藉此作者认为,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变革耕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开发、推广农业科技、加强粮食市场建设,以实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人民生活,关系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辽宁,更有其特殊意义。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很大的发展,在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条件下,粮食产量获得了大幅度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的减少,社会需求量的增长,粮食问题仍将是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产量。1949年辽宁省粮食面积6543万亩,总产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耕地、粮食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耕地资源少,人口多,形势更为严峻。江苏省1986年人口为6270万,耕地6869.72万亩,粮食总产333.96亿公斤;人均占有耕地1.10亩,粮食553公斤。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与耕地不可避免的减少,人均所占耕地和粮食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对我省十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作认真回顾,从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对未来十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强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粮食需要将不断增长。而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粮食供求偏紧,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云南省粮食需求近几年增长势头强劲,其原因除了人口增长外,与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保障粮食供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回顾并总结宁夏粮食生产的增长规律,剖析其增长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增产潜力,为其科学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历年来宁夏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科研与生产,进行因果剖析和预测分析。建立了宁夏粮食及其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数学模型,描述了宁夏近60年来粮食面积、单产及总产的增长规律。得出:当前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入了总产300万吨,平均单产250kg/667m^2,人均粮食500kg的新水平;分析了粮食增产的品种及栽培技术因素及人口变化、市场需求的拉动因素,提出保证粮食可持续增产必须提高单产,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及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提出了宁夏粮食2010年、2020年及2030年的发展目标及其技术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过去饥荒频繁,粮食短缺,为满足国内需要不得不常年依靠进口,1956—1966年10年间进口的粮食在政府分配的粮食总数中竞占77%。60年代中期发生的百年不遇大旱,使印度的粮食危机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从那时起,印度政府决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1976—1986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5%,粮食库存增长了24%,粮食进口数减少到100万吨以下。这期间,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为2.8%,而人口增长率为2.2%,使印度实现了粮食自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口空前增长,有目共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而供人类生产粮食所必需的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却高度紧张,凉山州也不例外。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高产、安全的粮食,便成了摆在广大土肥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