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渔船是海洋捕捞的主要工具,是海洋渔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对于促进海洋捕捞转型升级、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和谐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南通市海洋捕捞渔船的基本情况 南通是江苏的海洋捕捞大市,海洋捕捞产量一直占据江苏的50%以上.历史最高峰全市拥有海洋捕捞机动渔船7583艘、功率30.1万千瓦、捕捞产量38万多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通认真贯彻农业部出台的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制度(渔船数量控制和渔船功率指标控制,简称"双控"),积极组织渔船报废拆解和渔民转产转业(简称"双转")工作.2002年开展渔船报废拆解工作以来,全市共拆解报废渔船1110艘,弃捕转产从事海水养殖29艘,实施部、省、市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配套项目40多个,8000多渔民弃船转产从事海水养殖业或其它产业.另外,该市渔民还自行报废拆解了一批旧、小渔船.  相似文献   

2.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28-28
为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我国自1987年开始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下发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捕捞强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执行”九五”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的最后一年,农业部渔业局将对海洋捕捞渔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根据普查情况制定新的压缩、控制措施,坚决把海洋捕捞强度压减下来。据了解,这些措施将包括:严格控制新增海洋捕捞渔船,停止审批新建。引进近海捕捞渔船;限制国内省际间近海捕捞渔船的买卖;对一些地方盲目建造渔船,屡禁不止的现象,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措施,严格查处,并不得发放捕捞许可证,坚决制止渔船数量和功率指标的增长;对各地普遍存在的”三无”渔船或”三证”不齐渔船,要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提高渔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近海捕捞机动渔船的盲目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宏观控制,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相适应,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指标控制,所有海洋捕捞机动生产渔船一律换发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纳入捕捞强度控制管理范围,贴附马力凭证。现就有突换证事项通告如下:一、实行海洋把捞强度控制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海洋捕捞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巨大措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6.
刘勇  程家骅  陈挺 《水产学报》2022,46(2):298-309
海洋捕捞渔船现为属地化管理,但其海上生产具有跨地区管辖水域作业特点.传统上,各地渔船因在近岸水域沿袭地方捕捞经验与传统捕捞习惯,均具显著的地方特性.但随着捕捞渔船的钢质化、大型化,海洋捕捞的作业空间不断扩展,了解与掌握当前海洋捕捞是否具有区域特征差异,对于渔业抽样统计调查研究和精准渔业管理有着重要的科学理论指导意义.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介绍了挪威海洋捕捞业和渔船管理状况:2011年,捕捞量230万t,产值159亿挪威克朗(约26.8亿美元);渔民数量12 791人,渔船数量6 252艘;近10年的捕捞量基本稳定,年均捕捞量为250万t,与此同时,渔船和渔民数量则呈持续下降态势,说明挪威渔船的捕捞能力显著增强,捕捞效率明显提升。挪威的渔业管理制度和法规建设比较完善,这为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法律基础。挪威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现阶段以实行渔船控制等投入控制制度为主、其他管理方式为辅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比较符合我国实际。实践证明,减船转产政策是控制捕捞渔船规模和降低海洋捕捞强度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在海洋捕捞生产中,渔船和渔网是最基本的生产工具。通常习惯地把渔船、渔网的数量和规模称作“捕捞生产能力”。海洋捕捞业的生产对象是鱼、虾、蟹、贝,是具有再生性的渔业生物资源,这种自然资源的拥有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用于采捕鱼虾蟹贝的海洋捕捞生产能力必须与渔业生物资源拥有量相匹配。也就是说,海洋捕  相似文献   

9.
简讯     
《水利渔业》2007,27(6)
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主要目标与任务近期(2006~2010年):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过剩的捕捞能力得到压减,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压减到19·2万艘、1 143万kW和1 200万t左右;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种苗数量达到200亿尾(粒)以上;省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00个以上。中期(2011~2015年):渔业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压减到17.6万艘、1 07…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海洋捕捞渔船事故主要指标、种类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事故中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是造成事故死亡(含失踪)人员的主要因素,碰撞是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碰撞和风灾是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2月、1月和2月是事故发生和人员死亡(含失踪)的高发月份,282、283、291、292、301、302和东山岛海区等近海海域是事故高发海区.并简要提出漳州市海洋捕捞渔船生产事故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濒临南中国海,渔区分布广,渔民数量多,海洋捕捞渔业曾经辉煌一时。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对海洋捕捞业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补充国民对蛋白质的需求。我省渔船从单一的帆船开始向机帆渔船、机动渔船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内陆渔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但海洋捕捞量不足,明显低于周边沿海省份的捕捞量,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苏海洋捕捞渔船以小型、木质船舶为主所致。明年起,江苏将启动海洋捕捞渔船"万船改造"工程,期以大幅提高海洋捕捞量。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海洋渔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海洋捕捞许可制度,我部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了捕捞许可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和海洋渔船普查工作。检查和普查情况表明,我国海洋渔船管理和捕捞许可制度的建立,对保护渔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洋捕捞强度增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执法工作不力,“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大量存在,特别是小船艇和排、筏数量庞大。 “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的大量存在,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14.
导管螺旋桨在木质渔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泰淳  章可畏 《海洋渔业》1990,12(4):164-165
<正> 7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机动渔船迅速增加,其中250马力以下的小型渔船占极大比例。虽然渔船大量增加,但海洋捕捞产量不尽人意,海洋鱼类资源状况在不断地恶化。为此,我们认为,在国家大力发展远洋和外海渔业的同时,必须尽快减经近海捕捞压力,加强渔政管理,同时对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渔船实施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他们向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渔业增产增值而渔民普遍减收海洋捕捞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渔民收入普遍减少,这是当前海洋渔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引导,它将挫伤渔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渔船停港停产,给海洋渔业带来严重影响。最近,农业部调查组到海洋捕捞重点地区舟山市普陀区调查,调查表明,海洋捕捞生产成本上升、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近海的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渔业资源已日趋贫乏,因此,海洋捕捞渔业正在向深海、远洋渔业发展。目前,国家农业部为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近海资源,已实行海洋捕捞渔业零增长、对渔船实行船数、功率双控制和伏季休渔等制度,而且提出五年内不再发展渔船和实行渔船报废制度。  相似文献   

17.
海洋捕捞业是辽宁渔业的主体。全省拥有捕捞渔船2.7万艘、总马力70万匹,从事捕捞渔业劳动力10万人。 纵观辽宁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史,综合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问题是很严峻的:一是机动渔船发展失控、近海资源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辽宁省机动渔船与马力增加,不但捕捞产量不是同步增长,而且马力单产呈下降趋势。这就说明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再从1994年渔船数量分析看,小型渔船比例大:22马力以下的渔船占总船数的80%;40~120马力占18%;135马力以上占2%,其中200马力以上仅占0.9%。这就表明,辽宁省两万余艘小型渔船拥挤在沿岸、近海渔场竞相捕捞,不但加大了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破坏力度,而且造成渔场秩序混乱。二是渔船在外海捕捞能力在弱化。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79年至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船数量、渔船功率和海洋捕捞量等数据变化,结合近年来对渔船柴油机型谱与标识的核查结果和行业调研情况,分析国家渔船"双控政策"实施以来对渔船捕捞能力的控制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行业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一、引言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1987年国务院批转原农牧渔业部《关于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意见》,由国家确定全  相似文献   

19.
~~捞企业从事海洋捕捞生产,对非渔劳力下海实行资格准入,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将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再就业工程体系,逐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行业的竞争力。建立渔船报废制度,对到报废年限和渔船检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渔船实行强制报废;完善已有法规,如专属经济区渔业管理制度、捕捞许可制度、休渔制度等。!四"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建立海洋捕捞渔船的档案,为捕捞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渔船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性的海洋捕捞渔船档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全国捕捞渔船许可证…  相似文献   

20.
海洋捕捞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高能耗产业之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借助76份问卷调查数据,对长岛县2012年海洋捕捞渔船生产状况与燃油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捕捞渔业生产是全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船龄老化、木质渔船为主、功率小型化特征突出以及船长、总吨指标偏小等特征与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总体特征较为一致。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单船功率、总吨、渔获量以及作业方式对海洋捕捞燃油消耗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船功率和渔获量指标的影响为正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