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稻高产优化施肥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和钾施用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获得四川省西昌市紫潮沙泥田上水稻产量(Y)与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模型为:Y=501.209+21.166N+13.038P+12.716K-0.612N2-0.044P2-0.058K2-0.118NP-0.501NK-1.011PK(其中N、P、K为N、P2O5、K2O的用量).在设定的氮磷钾肥料0~3水平范围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可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氮肥(N)12.287 6 kg/667m2、磷肥(P2O5)5.239 3 kg/667m2、钾肥(K2O)11.011 7 kg/667m2,最高产量为735.42 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11.273 9 kg/667m2、磷肥(P2O5)4.053 7 kg/667m2、钾肥(K2O)8.941 1 kg/667m2,此时产量为730.81 kg/667m2.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414”完全方案田间试验,探讨在宁南山区半干旱地区种植地膜玉米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运用shyfxExcel软件分析建立玉米目标产量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川区黑垆土667m2产量大于700kg的最佳施肥量为施纯N12.8~17.2kg、P2O5 5.6—9.1kg、K2O2.6—4.0kg,塬区浅黑垆土类田块每667m2产量大于650kg的最佳施肥量为施纯N17~20kg、P2O5 6.3~10.5kg、K2O2.5—4.2kg;氮肥的40%做基肥、36%于6月中旬做攻秆肥、24%于7月上旬做攻穗肥。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因地制宜施用氮、磷肥料,塬区少施钾肥,川区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对双季晚稻的增产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灰埭田土种进行晚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平均增产48.1%;磷肥次之,平均增产9.2%;钾肥平均增产8.6%。晚稻每667m^2最佳施肥量氮肥10.00~11.46kg、磷肥3.16~4.51kg、钾肥4.90~7.05kg,N:P2O5:K2O最佳配比为1:0.3~0.5:0.4~0.7。  相似文献   

4.
宁国市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寿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07-108,167
根据"3414"最优设计原理,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方程得出氮肥、磷肥、钾肥最佳施肥量,即纯N:13.47kg/667m2,P2O5∶3.27kg/667m2,K2O∶7.27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212.64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实际,建议油菜推荐施肥量分别为纯N∶14.0kg/667m2,P2O5:5.0kg/667m2,K2O∶6.0kg/667m2,折46%的尿素30.43kg/667m2,12%的过磷酸钙41.67kg/667m2,60%氯化钾10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不同目标产量苦瓜的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2个不同目标产量苦瓜的氮,磷、钾"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其氮、磷、钾的肥料试验效应,结果表明,汀圃村按每1 000 kg苦瓜产量计算,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每667 m2施纯N 8.75 kg、P2O5 4.05 kg、K2O 6-3 kg,黄洞村按每1 000 kg苦瓜产量计算,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每667 m2施纯N 10.5 kg、P2O5 6.25 kg、K2O 14.5 kg.结果还表明氮、钾肥理论最佳施肥量的高或低,基本与试验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水平相吻合;磷肥的理论最佳施用量则不能与试验地土壤速效磷含量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3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方程得出绩溪县水稻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即纯N:9.69kg/667m^2,纯P2O5:2.86kg/667m^2,纯K2O:5.43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591.68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实际,建议水稻推荐施肥量分别为纯N:9.66kg/667m^2,纯P2O5:3.0kg/667m^2,纯K2O:5.4kg/667m^2。  相似文献   

7.
王亮  管蓓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62-64
根据近年来在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完成的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进行花生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分级、分析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关系.结果给出了不同土壤的花生建议施肥量:土壤养分丰富时(相对产量大于95%),氮(N)、磷(P2O5)、钾肥(K2O)建议施肥量为4.5kg/667m2、4kg/667m2、7kg/667m2;土壤养分较丰富时(相对产量90% ~ 95%),氮(N)、磷(P2O5)、钾肥(K2O)建议施肥量为5kg/667m2、4.5kg/667m2、8kg/667m2;土壤养分中等时(相对产量75%~90%),氮(N)、磷(P2O5)、钾肥(K2O)建议施肥量为6.5kg/667m2、5kg/667m2、9.5kg/667m2;土壤养分缺乏时(相对产量小于75%),氮(N)、磷(P2O5)、钾肥(K2O)建议施肥量为8kg/667m2、7kg/667m2、12kg/667m2.  相似文献   

8.
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施肥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多点“3414”施肥试验,摸清了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条件下N、P、K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及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即小麦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9.70kg、7.82kg、4.19kg,最佳产量每667m。为621.66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18.00kg、9.67kg、8.80kg,最高产量为696.02kg。玉米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24.15kg、7.01kg、5.02kg,最佳产量每667m。为753.35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N、P、K为28.92kg、10.40kg、6.43kg,最高产量每667m。为886.09kg。  相似文献   

9.
天长滨湖圩区稻茬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农技服务》2009,26(9):20-22
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天长市中、东部滨湖圩区水旱轮作区进行稻茬麦高产施肥试验,建立氮磷钾三元二次回归方程Y=b0+b1N+b2P+b3K+b4N2+b5P2+b6K2+b7NP+b8NK+b9PK。结果表明:最高产量为462.4kg/667m2(6936kg/hm2)时,需要施氮肥(N)19.11kg/667m2(286.65kg/hm2)、磷肥(P2O5)4.07kg/667m2(61.05kg/hm2)、钾肥(K20)4.21kg/667m2(63.15kg/hm2)。施氮肥(N)15.19kg/667m2(227.85kg/hm2),磷肥(P2O5)3.39kg/667m2(227.85kg/hm2),钾肥(K2O)4.38kg/667m2(50.85kg/hm2)时经济效益最大,可取得最佳产量456.5kg/667m2(6847.5kg/hm2)。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覆盖栽培氮、磷、钾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肥料试验,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稻田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其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7.85kg/667m^2,磷肥(P2O2)8.63kg/667m^2,钾肥(K2O)11.52kg/667m^2,其产量为1824.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吴邦强 《农技服务》2012,29(5):562-563,566
为了探明道真县威芋3号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方组合,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以威芋3号品种为材料,通过"3414+1"田间试验,探索偏砂黄泥土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等偏砂黄泥土的最优施肥量为:N=10.14 kg/667 m2,P2O5=5.08 kg/667 m2、K2O=11.42 kg/667m2,缺N、缺P和缺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59.41﹪、74.57﹪和73.43﹪,中等肥力的偏砂黄泥土施用氮、钾对马铃薯产量仍有较大影响,磷次之。说明,偏砂黄泥土增施氮、钾肥,配施磷肥仍是夺取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萝卜“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胡萝卜施用氮、磷、钾肥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增施氮肥、控制磷肥有利增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显示,胡萝卜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推荐胡萝卜最高产量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7.21 kg/667 m2、0 kg/667 m2、25.47 kg/667 m2,N∶P2O5∶K2O为1∶0∶1.48,最高产量为5897.6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上进行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磷肥影响次之,钾肥影响最小;水稻最高产量每667 m2施肥量:N 13.59 kg、P2O56.36 kg、K2O 10.44kg,水稻最高产量达508.23 kg;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N 12.08 kg、P2O54.82 kg、K2O 7.28kg,N∶P2O5∶K2O=1∶0.4∶0.6,最佳经济效益达1 268.87元。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2,(10):8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发布《2012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其中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提出了各产区小麦的施肥量:1.华北平原冬小麦①产量水平(667平方米,下同)600千克以上:氮肥(N)(667平方米用量,下同)16~18千克,磷肥(P2O5)8~10千克,钾肥(K2O)5~8千克。②产量水平500~600千克:氮肥(N)14~16千克,磷肥(P2O5)7~9千克,钾肥(K2O)4~6千克。③产量水平400~500千克:氮肥(N)12~14千克,磷肥(P2O5)6~8千克,钾肥(K2O)3~5千克。④产量水平300~400千克:氮肥(N)10~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表明,该地区氮、磷、钾肥养分已成为限制啤酒大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单施钾肥较对照增产16.2%,单施磷肥较对照增产12.2%,氮、磷、钾配施较对照处理增产39.2%。在每hm2施磷肥(P2O5)76.5kg和钾肥(K2O)30.0kg的条件下,氮肥用量的适宜范围为51.0~76.5kg,最佳经济施肥量为51.0kg。啤酒大麦的最佳施肥配方为:每hm2施纯N76.5kg、P2O576.5kg、K2O30.0kg。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甬优9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开展甬优9号“3414”肥效试验,摸清甬优9号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蛄果表明:甬优9号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排序是:氮肥〉钾肥〉磷肥,同类土壤最佳施肥量N、P2O5和K2O分别:12.91kg/667m^2、1.11kg/667m^2和3.82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绩溪县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釆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方程得出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即纯N 10.72 kg/667m2、纯P2O53.25 kg/667m2、纯K2O 6.06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187.2 4kg/667m2。  相似文献   

18.
进行白菜3414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白菜产量的影响远高于磷肥;每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N15kg、P2O5 4.8kg、K2O 14kg,白菜产量为2709kg,经济效益达4721.91元。  相似文献   

19.
阳山县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山县晚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点的基础地力产量占59.3%~61.4%:肥料的增产效应表现为氮>磷肥>钾肥,钾肥的经济效益较低,氮、磷肥的经济效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肥料利用率低,其中氮肥利用牢为27.2%~34.4%、磷肥为2.8%~13.9%、钾肥为~6.8%~17.4%;适宜且最经济的施肥配方是每667 m2施用N 10~12 kg、P2O52.5~3 kg、K2O 7~8 kg.  相似文献   

20.
长安灌区小麦氮磷钾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安灌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穗粒数增多有显著促进作用;磷肥对小麦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促进作用。根据肥效方程确定小麦产量达最高为414.9kg/667m2,相应的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14.37kg/667m2、P2O511.50kg/667m2、K2O 5.97kg/667m2,N∶P∶K=1∶0.8∶0.415。最大利润施肥量为667m2施氮11.86kg、P2O56.75kg、K2O 8.44kg,此时小麦产量为409.4kg/667m2。小麦达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29%、1 109%和42.64%;小麦达最大利润施肥量时,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4.45%、17.85%和28.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