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际林 《中国茶叶》1990,12(4):12-13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理条件特殊,境内具有寒、温、热气候带,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物种极为丰富,其中山茶科植物就有19个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81~1984年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联合考察结果表明,云南茶种占世界茶种的80%(根据张宏达的山茶属植物分类系统),在茶树形态结构上有着从原始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国的西南部是山茶属植物的起源地。山茶属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已见报导的种就196个。研究该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变异,对于确定茶树在该属的进化地位、探讨茶树的起源以及寻找新的茶树育种材料等,都具有一定意义,而同工酶的研究,则为这方面的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以同工酶为遗传标记研究山茶属植物,尤其是研究茶、红山茶、白山茶三个山茶属植物种,在目前还比较少,因为山茶属的大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我国13个省(区)的20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茶树各品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在花粉的大小、形状、极面观轮廓、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萌发孔类型来看,滕冲大叶种、崇庆枇杷种和江华苦茶,在茶种演化上属原始类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进行分类,並对各品种在茶树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三、对茶树分类的初步认识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种数超过200个种,90%以上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和华南。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植物资源调查,经过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大大改变了山茶属的分类系统和加深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的理解。与此同时,有关茶树的分类亦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尚未完全解决,并有较大的分歧。对于如何搞好茶树的分类,个人的初步看法如下: 1.对茶树的植物学概念应有一个新的认识。茶叶是世界性的普遍饮料,久经栽培,品种繁多。通常认为茶树为一个种和若干变种,国外曾有人提出有2—4个种,但对于茶树种或变种的植物学概念都比较模  相似文献   

6.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茶树育种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拟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75 3年林奈氏 (C Linnaeus)将茶树命名为Theasinensis,并以此为模式建立了茶属GenusTheaL 1881年孔茨氏 (O Kuntze)给出了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 (L )O Kuntze . 1874年戴尔氏 (W Dyer)将茶属并入山茶科山茶属 ,建立了茶组Sect Thea (L )Dyer 175 8年席勒氏 (J R Sealy)…  相似文献   

7.
一、茶树分类学现状 几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曾提出了许多茶树种和变种的系统分类法,但无论那种分类法,都是以形态特征,尤其是叶片形状等生物学特征为其主要依据。1981年庄晚芳等以茶树亲缘关系、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分布为依据,提出了茶树变种的系统分类法:即茶种——茶亚种(二个)——茶变种(七个)。在这一分类法中已运用了茶树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规  相似文献   

8.
一个多世纪以来,依据于野生大茶树的分布、栽茶饮茶的历史、史料的考证和地质变迁等,国内外学者对茶树原产地问题提出了多种论点。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再加各人研究的侧重面不一,故迄今未有定论。笔者曾在《茶叶科学》(1986年第1期)著文指出,我国云南为茶树原产地,滇东南是茶的起源中心。本文进一步就茶树如何从起源中心向外扩散以及茶种之间的变迁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按照席勒的观点,山茶属有82个种,分成12个亚属性的组Section,但是他认为解决种间的亲缘关系是很不容易的。茶C.sinensis中含有特殊的化合物咖啡碱、儿茶素和茶氨酸等。茶作为一种饮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些化合物的作用,这些化合物与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茶树杂种和亲缘植物中的这些化合物,不但在茶  相似文献   

10.
茶树体内茶氨酸代谢及其酶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属茶树特征性非蛋白质主体氨基酸。为系统揭示茶树体内茶氨酸代谢规律及其生理意义,本文分析了茶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变化,阐述了茶氨酸代谢途径及相关酶类的研究现状,并对荼氨酸代谢的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茶蚕是一种食叶类的鳞翅目茶树害虫,在我国分布较广,除江北茶区外其他三大茶区均有分布。本文从茶蚕的分类地位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危害、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介绍,以供茶树植保工作者和广大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南昆山毛茶叶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中国茶叶》1995,17(6):30-31
南昆山毛叶茶生长在广东省龙门县境内的南昆山上,其叶片长大,密被茸毛,根据张宏达的分类系统,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植物。然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该毛叶茶中的嘌岭碱主要是可可碱,与一般栽培茶树主要含咖啡碱不同,故又被称为可可茶。近年来,毛叶茶作为一种天然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资源而颇受有关各方重视,有关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化成分的研究已陆续报道,但有关其细胞遗传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特对  相似文献   

13.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14.
论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根据对云南茶树资源的考察结果和物种起源说,从云南茶种(Species)的数量、新种的发现、茶种的水平和垂直带分布规律、茶种形态结构的特点等论证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并根据滇东南的地质历史、原始型茶种的集中分布,认为在北纬22°40′—24°10′,东经103°10′—105°20′的文山、红河两州内的狭长区域为茶树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5.
陈红伟 《中国茶叶》2003,25(1):41-42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其叶片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披针形等形状,叶面有革质,具有光泽,较平滑,且生长势强,耐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其中,叶形较为细小的小叶种茶树在观赏效果上又优于大叶种茶树。 茶树盆景的造景材料可选用茶树老桩,也可选用茶苗,只不过以茶苗造景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不如老茶桩能较快成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法对秦巴山区镇巴、宁强和城固三地典型茶园茶树根际细菌多样性和茶树根际微环境进行分析.茶树根际细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地样品中所有土壤茶树根际细菌分布在41个门(其中13个门相对丰度大于1%)、1288个属(其中33个属相对丰度大于1%).镇巴采样地2年生茶树根际细菌数量最少,多样性最差.茶树根际...  相似文献   

17.
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特色茶资源的兴起,新梢白化茶树成为一种珍稀的种质资源被广泛关注,本文从白化茶的起源出发,讨论了白化茶树的分类、表型变化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茶树育种     
一、茶树(Camellia sisnensis(L)O.Kuntze)原产地与分类Camellia属包含82个以上的种。其原产地在北纬30°以南的东南亚,分布很广。西起尼泊尔,东北到台湾、冲绳和南日本。在日本除茶之外,自生的还有山茶(C.japonicaL.)和茶梅(C.sasanqua Thunberg)。  相似文献   

19.
茶种的起源1.茶种的原产地茶种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学名为: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的茶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有限,为了筛选可用于茶树鉴别与母系溯源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组合,将18个已报道的茶组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通过设计通用引物,在169个茶树品种/品系中进行候选分子标记扩增与一代测序分析,筛选出16对引物,共含25个SNP位点可用于茶树品种母系溯源与鉴别分析。另外,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结合茶树品种资源基本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最终形成由30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并构建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用于品种识别。本研究数据为茶树品种的母本溯源与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