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桦南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 ,是佳木斯市的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主要以粗放为主。牛种退化 ,其体型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我们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结构 ,更好的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1989年开始从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引进夏洛来优质细管冻精 ,对当地自然发情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繁改点 ,5 0处乡村繁改点 ,其冻配黄牛12 340头 ,受胎 110 80头 ,总受胎率为 91%。在以粗放为主的饲养条件下 ,夏杂一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方面 ,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1 夏本F…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我县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促进养牛向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我县于1992年引进了法国利木赞种公牛1头,在近20处冷配站点对黄牛进行了大面积的冷配改良。到目前已改良黄牛11万头,杂1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方面比当地黄牛均有较...  相似文献   

3.
利木赞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地处闽西北山区 ,是三明市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以放牧为主。长期以来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牛种退化 ,其体型日益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极低 ,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 ,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 ,我县自 1 996年开始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到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 ,1 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 ,1 4个黄牛冷配点 ,冷配黄牛 51 1 7头 ,受胎 4 733头 ,总受胎率 92 .5%。在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宁化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繁殖,其体型日益变小,生长速度缓慢,产肉性能极低,俗称“小狗牛”,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改良当地牛种,提高经济效益,我县自1996年开始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7年来全县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1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14个黄牛冷配点,冷配黄牛18260多头,情期受胎率49.3%。在以放牧为主的粗放饲养条件下,利杂一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方面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不同月龄体尺、体重及屠宰率、净肉率都明…  相似文献   

5.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南端,是回族聚居区,当地群众素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和经验.目前,全县农业人口11.8万人,总农户2.5万户,户均饲养黄牛3.2头.  相似文献   

7.
富裕县友谊乡东吉村,水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牛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过去主要饲养黄牛,以役用为主,体型小,生长慢,各项生产能低,经济效益差,群众说:“养牛不如卖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来生产队饲养的黄牛放给各家饲养,有的农卢挑选产犊母牛开始挤奶自食,后来村里设了收奶站,农民利用自繁自养的黄牛开展改良、挤奶,把一部分体型较大,改良代数较高、乳房发育好,产奶多的改良牛转为奶牛,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群众养牛、改良、挤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1985年来,全村养牛存栏达到1050头,比197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奶牛资源缺乏,良种奶牛更是稀少,而我国的黄牛资源却很丰富。据统计。2004年全国黄牛存栏数量为13060万头。奶牛仅为1063万头。所以,以良种奶牛作为供体提供胚胎,用当地黄牛作为受体,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是改善目前我国优秀奶牛资源缺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目前全国范围来讲,胚胎移植成功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50%左右。除了胚胎移植技术操作水平、胚胎质量等因素外,供、受体牛的饲养管理水平较差也是导致胚移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胚胎移植的受体黄牛在饲养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台州小体黄牛,也叫山地黄牛,含有较多的瘤牛血液,属亚热带瘤牛的一个品族(Bos indicus),是我区人民经过长期的精心饲养和选育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地方小体黄牛品种,是群众喜欢饲养的主要牛种之一,饲养也极为普遍,1973年底全区存栏达68,350头。由于该品种体型矮小,体质结实,耐热抗寒,耐粗省料,爬坡能力强,有  相似文献   

10.
漳浦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南端,境内可牧草场面积2.13×104hm2,农林间隙地3.37×104hm2。草场载畜量达11万黄牛单位,每年还生产40万t各种农作物秸秆。漳浦的闽南黄牛具有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型匀称、结构紧凑、肉质细嫩、皮薄、繁殖率高、遗传性稳定、挽力大等优点。对饲养闽南黄牛的投资与效益分析表明,饲养黄牛基础设施投入:(牛舍、化粪池、牛粪晒干场)500元/头,日增重:(0.75~1.0)kg/头,价格:(6.6~6.8)元/kg毛重(现行价),每头每日需饲料款:(3~3.8)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试通江黄牛的体尺性状和产肉性能,并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进行比较,试验选择18月龄的通江黄牛和夏西本杂交公牛各6头进行体尺测量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规模化舍饲条件下饲养的通江黄牛18月龄各项体尺性状、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和头蹄皮及内脏重量获得了较好的表型值,其中屠宰性状优于农户散养条件下的通江黄牛。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相比,通江黄牛虽然体型较修长,产肉量较少、大部分器官较小,但是通江黄牛产肉率和部分肉质性状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肉质性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为合理保护、评价和利用四川本地黄牛品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引入的娟姗牛与西藏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调查分析表明:(1)西藏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指标都有极显著提高;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2)调查15头初产牛产奶量发现,杂交母牛的产奶量比本地牛高1 594.1kg;调查50头市场屠宰牛发现,饲养一头杂种牛的经济收入比本地牛高2 100余元。采用娟姗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不仅可以改善西藏本地黄牛体型小、生产性能低、饲养年限长等缺陷,还对提高西藏黄改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西黄牛与利木赞牛杂交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机抽取鲁利杂交一代(F1)100头、鲁西黄牛100岳(公母各50头),自初生开始至18月龄结束进行育肥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体型外貌:鲁利F1牛基本显示了艾本利木赞牛的特点,呈现较好的肉枝兼用体型;(2)体重:在当地农村饲养管理基本相同情况下,鲁利F1牛各月龄纽平均增重均高于同龄黄牛,改进了鲁西牛生长较慢的缺点;(3)体足:鲁利F1牛各阶段主要体足增长较快,体躯增高,其体长、胸围、髋宽等体足均比鲁西黄牛增长幅度大。从F1牛的体足、体型来看,遥淅向内役兼用转变;(4)内用性能,经90d肥育、屠宰试验,其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58.79%和48.72%,比黄牛分刺提高2.68和2.21十百分点,眼肌面积平均为99.1cm,比本地黄牛增加9.5cm^2,且保留了鲁西黄牛肉质鲜嫩的扰良特性,其经济效益也很可观,F1牛1.5岁比同龄本地黄牛增加收入304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珲春市政府坚持把壮大黄牛产业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兴边富民的重要渠道,以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推动我市黄牛产业不断发展,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市黄牛发展到6.1万头,其中存栏4.2万头、出栏1.9万头;能繁母牛存栏近1.5万头,犊牛及架子牛2.7万头。  相似文献   

15.
宁化位于闽西北山区,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少,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改良当地牛种,发展肉牛产业,我县自1996年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利杂一代不同月龄的体尺、体重及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当地黄牛,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德国黄牛与当地土种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测定。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本F1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适应性、经济效益等方面,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人口87.6万,耕地面积182.5万亩。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3.4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4.8%,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1.2%。该县黄牛属华北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至1990年9月,共冷配母牛  相似文献   

18.
黄陵黄牛属蒙古牛类型,具有体小灵活,结构紧凑,爬坡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是当地人民长期饲养的地方品种。但是,黄陵黄牛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缺点,需进行改良。我县的黄牛改良工作,最早从1954年引进秦川黄牛开始,起初主要用本交配种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山区黄牛体型小、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我县于1979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公牛共86头,其中温岭高峰牛种公牛62头,占引进种公牛数的72.1%,成为我县改良山区黄牛的当家品种。如玢溪乡玢溪村种公牛户郑球朝,1983年开始饲养温岭高峰种公牛1头,至1987年9月,4年时间共配种母牛1252头,年均配种313头,其中1984年配种达397头。目前玠溪村存栏牛124头,其中杂交牛80多头,占存栏数的  相似文献   

20.
徐闻黄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闻黄牛王安庆(广东省徐闻县畜牧局徐闻524100)徐闻黄牛中型较大,肌肉丰满,耐热、耐劳、性情温驯,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和役用性能好。是广东省优良的黄牛品种。1中心产区和分布徐闻黄牛原产徐闻县,饲养历史悠久。1993年存栏量达7.86万头。其中繁殖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