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开春后,当水温上升到2O℃左右时,亲鳖便开始发情交配。雌鳖经交配后半月左右开始产卵,卵产于池边人工设置的产卵场内,经采集后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2.
鳖的人工养殖技术问答(连载)郭成舜,夏惠芝辽宁省凤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18100八、鳖在什么时间开始交配产卵?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鳖便开始在池内、池沿等处寻偶交配,在池内交尾。交尾前雄鳖急游,追逐雌鳖,然后抱对交配。发情交配时间可持续5—6...  相似文献   

3.
一龄半商品鳖冬季产卵试验在自然界,野生鳖需生长3—5年左右才可性成熟产卵,而要获得优质卵,需要耗费6-8年。鳖交配期一般在3—7月,产卵期多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据报导,在国内已有人进行了人工饲养2—3周龄,体重在1公斤以上的商品鳖繁育年龄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4.
每年秋末当水温降到15℃鳖就停止摄食,10℃以下则潜入泥沙中冬眠,翌年春天水温升到15℃以上后苏醒,从潜伏的泥沙中出来活动,20℃时开始摄食、交配,进入生长繁殖阶段。根据鳖的上述习性,最宜在水温由 15℃上升到20℃这段时间内选购亲鳖。因为此时亲鳖刚苏醒,较易适应环境变化,异地适应期短,放养后短时间内就能开始摄食、交配,顺利进入产卵期,当年即能获得较高的产卵率和孵化率。如果迟于上述时间选购,则因亲鳖在原地摄食、交配,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异地适应期长(一般要停食10~15天),这对亲鳖的生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鳖的习性及其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俗名甲鱼、团鱼,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生。其体色随栖息场所而异,呈暗绿色或黄褐色,腹面污白透黄。它对水温极为敏感,在24—25℃以上,显得很活跃,26—30℃最为适宜,10℃以下,必须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当春返大地时它也从冬眠中苏醒,并爬出来活动觅食。水温达到20℃以上,雌雄交配,到5月初,雌鳖上岸产卵,产前先用脚爪挖穴(直径15厘米左右),产卵后盖上沙土,然后离去。产卵3—4星期后可再产,在南方雌鳖一年产卵3—4次,每次产卵数依甲鱼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一次可产10—20多枚,卵为白色球形。  相似文献   

6.
一、配制亲鳖饲料的几个问题1.认识亲鳖在营养组分上的特殊需求。亲鳖对饲料营养的要求,在交配、怀卵、产卵、安全越冬方面与成鳖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亲鳖在正常生长时期,对蛋白质和脂肪营养的需求比鱼虾高得多,它的能量来源,不象鱼虾和陆生动物首先依靠饲料粮的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有养鳖温室,强化产后亲鳖的秋后培育,打破其冬眠习性,使之在冬季交配产卵,以提高亲鳖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所谓亲鳖是指已经达到性成熟,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雌鳖和雄鳖。亲鳖选得好,产卵多、卵粒大、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幼鳖生长发育快。由此可见,严格按照繁殖要求选择理想的亲鳖是搞好种苗繁育、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一、选购时间 鳖是变温动物,有休眠的特点。每年秋末当水温下降到15℃就停止摄食,10℃以下就潜入水底泥沙中冬眠。翌年春天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后,则从冬眠中苏醒,从潜居的泥沙中出来活动,当水温上升到20℃时开始摄食和交配,进入生长繁殖阶段。 根据鳖的变温生活习性,最宜在冬眠苏醒后至摄食交配前这段时间内,即3月下旬至4月底选购亲鳖。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养鳖专业户越冬期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我们通过解剖、分析,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 一、外购野生亲鳖内伤过量 由于大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且因为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很重的内伤。还有的是运输时群堆集装,互相挤压咬伤。这些带伤的成熟亲鳖开始虽也产卵,但食欲和抵抗力都明显下降,达不到越冬所需的肥满度,入冬后就会因难耐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和疾病的侵袭逐个上游水面。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逐步死亡。 二、产后培育差亲鳖产卵后,不但需要足够的营养恢复体质,还需要…  相似文献   

10.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人工制作的陶瓷管道诱导大弹涂鱼产卵的实验结果。未经激素催熟的亲鱼放人产卵池内7—12d未见产卵。经一次激素注射催熟的亲鱼放人产卵池内第3天开始在管道内交配产卵和受精,未能产卵雌鱼的卵母细胞开始退化吸收。不同产卵池中管道的产卵率差别很大。卵子粘附在管道不同部位的数量和受精率均不相同。强迫配对的亲鱼虽有产卵,但卵子不受精。  相似文献   

12.
在亲鳖越冬期间,常发生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造成损失,影响效益。这可能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所致。一、亲鳖内伤重因大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由于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很重的内伤。还有的是运输时群堆集装,互相挤压咬伤。这些带伤的成熟亲鳖开始虽也产卵,但食欲和抵抗力明显下降,达不到越冬所需的肥满度,入冬后就会因难耐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和疾病的侵袭逐个上浮水面。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逐渐死去。二、产后培育差亲鳖产卵后,不但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恢复体质,还需一定的能量积蓄以利越…  相似文献   

13.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螺类生活史腹足纲通称螺类,螺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年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螺和幼螺越冬。越冬后的成螺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越冬后的幼螺开春后开始生长发育到成熟后,也陆续开始交配产卵,雌螺不在水中产卵,产卵时爬到离水面15厘米以上的池边干燥处,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附着物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下卵块,并粘附其上,产卵活动常在晚上进行。每只雌螺可产卵多次,一只成熟的雌螺,一般每隔5~10天产一次卵块,卵块为粉红色,每次产卵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华鳖亲鳖场的选址修建、亲鳖的选购、亲鳖的饲养管理、掌握亲鳖发情交配产卵、鳖卵的收集、检查鳖卵的受精情况及鳖卵的孵化等环节开展试验,取得了成功,中华鳖卵的受精率达到了900%以上,孵化率达到了85%以上,孵化出壳的稚鳖成活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绍兴中华鳖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1994—1996年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工厂化养鳖常年产蛋技术研究”于1996年6月17日通过浙江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课题根据鳖的生殖生理特点,从控温、光照、营养三方面着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过程中选用100只亲鳖(80 20),在1995年5月25日至8月20日利用自然条件对亲鳖进行培育产卵,平均每只雌鳖产卵33.54枚;1995年10月11日至1996年5月1日在温室培育产蛋,平均每只雌鳖产蛋81.24枚,先后每只雌鳖产蛋114.78枚。与同批自然条件下每只雌鳖产卵28.6枚相比,增加86.18枚。证明通过控温、合理光照和  相似文献   

17.
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5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亲鳖产卵的季节.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温度低,温差大,天气多变,以及敌害的侵袭,孵化率较低,一般仅20%左右. 进行鳖的人工孵化,可以缩短孵化时  相似文献   

18.
走水路养鳖致富带乡邻同奔小康江苏省金湖县官塘乡卫东村四组农民陈广杰,1990年偶然从有关杂志上获悉养鳖可以致富的信息,便下决心走养鳖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几年来,通过学习、实践,逐步摸索掌握了从亲鳖的选择、饲养到交配、产卵、孵化、稚鳖培育、防病治病等一整...  相似文献   

19.
冬眠前的饲养管理是指雌鳖产卵结束至亲鳖冬眠前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这段时间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最重要的时期。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过冬,来年产卵量及受精率等问题。冬眠前的饲养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1.合...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1999,(1):10-11
一、严格选用和培育健康亲鳖1.对亲鳖的选用和培育应严格掌握达标条件,个体必须在1.0kg以上(其中雌鳖应在1.2kg以上),外无病残,内无金属物,体表无污物,反应灵敏,活力强。以当地野生中华鳖驯化培育成亲鳖最为理想。2.交配产卵期间及其前后2~3个月内加强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