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2000年种植红小豆650hm2,平均产量1.8t/hm2,公顷获利1380元.现将共青农场红小豆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也是我国和黑龙江省重要的红小豆生产基地。农场对红小豆种植业较为重视,并成立了红小豆协会,积极促进了红小豆种植业发展。近三年全场红小豆种植面积平均2667hm2以上,平均单产1830kg/hm2左右。然而,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还存在一些良种良法不配套的情况,如部分地块的播种、除草剂施用、中耕管理等技术还不标准,红小豆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提升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和总产水平,2012~2013年,八五三农场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共同  相似文献   

3.
彰武县红小豆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扩大彰武县红小豆种植面积,对引进的冀红9218、辽引红小豆4号、辽红小豆2号3个品种及当地品种大红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红小豆2号单产2 315.0 kg/hm2,较当地品种大红袍增产15.32%,稳产、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在彰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垦区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方式、密度和播期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大,本文初步研究了佳木斯地区红小豆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双条播种植方式产量较高,适时早播有助于红小豆产量的提高,1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红小豆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赵秋  徐敏 《农学学报》2013,3(12):1-5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红小豆品种‘辽红小豆8号’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进行播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辽红小豆8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有较大影响。‘辽红小豆8号’在辽阳地区的适宜播期为6月20日—30日,适宜密度19.5万株/hm2~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水氮耦合对红小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以‘保红947’作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水平和4个施氮水平,以对照小区田持(75±2)%时进行灌水,灌到田持(95±2)%,灌水量记为I(W3),4个灌水水平分别为W3:100%I、W2:70%I、W1:40%I、W0:0,4个施氮水平为104、80、56、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灌水量均对红小豆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红小豆的生长影响相对不显著;在正常灌溉(W3)条件下红小豆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均在处理W3N2(100%田持95%,80 kg/hm2)表现最大值,其最大产量为2 642.96 kg/hm2;在控制灌溉条件(W2、W1、W0)下,W2N3(70%田持95%,104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401.50 kg/hm2,与W3N2处理相差不大,达到了“以肥调水”的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W3N2(100%田持95%,80 kg/hm2)产量最高,为适宜的水氮方案,有利于红小豆的生长发育,比其他处理产量增加了9.14%~47.5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红小豆在北部高寒地区的适宜播期,该试验以"珍珠红"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气象因子对红小豆生育进程、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红小豆各生育阶段相应推迟,全生育期缩短.5月30日播种红小豆产量达到2264.02 kg/hm2,百粒重为8.78 g,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也为最高.通过气象...  相似文献   

8.
田再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90-91,95
为了筛选出适宜雁门关地区种植的杂豆新品种,提高雁门关地区杂豆产量,2017—2018年对引种的11个杂豆品种包括绿豆、红芸豆、红小豆进行了对比试验,考察不同种类杂豆品种的适应性、农艺性状特性及产量等.结果表明:绿豆品种以汾绿豆5号、1015-38-1、晋绿豆9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1738.5kg/hm2、1679.25kg/hm2、1665kg/hm2;红小豆品种以汾小豆2号、晋小豆2号、汾小豆3号的产量均较高,分别为1805.25kg/hm2、1686kg/hm2、1617kg/hm2;红芸豆品种品以金芸3号、英国红芸豆的产量均较高,分别为1898.25kg/hm2、1740kg/hm2.以上杂豆品种生产性能较好,产量较高,可在雁门关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晋小豆2号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小豆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小杂粮课题组从“柳林小豆”的混杂群体中选择的变异单株,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红小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稳产、抗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近年来在晋中市红小豆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种植,一般产量3000 kg/hm2左右,最高达3765 kg/hm2以上。为了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7,(4):30-32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28%氟磺胺草醚·烯草酮EC对绿豆、红小豆田杂草的药效、杀草谱及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试验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及田间定期调查的方法。28%氟磺胺草醚·烯草酮EC的杀草谱较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大部分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15 d调查,对各种杂草的株数防效在78.2%~100.0%之间;施药后30 d调查,株数防效在77.6%~95.9%之间,总鲜重防效在89.3%~97.4%之间。施药后,部分绿豆、红小豆着药叶片出现叶斑,后期可以恢复,对产量无影响。氟磺胺草醚·烯草酮在吉林省绿豆、红小豆田适宜使用剂量应为294.0 g a.i./hm2~357.0 g a.i./hm2,对水量375L/hm2;绿豆、红小豆1~3片复叶期是使用该除草剂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肇州县的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为主,土壤p H值为8.02。玉米是该县耕地产出率最高的作物。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4.92万hm2,年播种玉米面积在12万hm2左右,通风透光已成为玉米生产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文章以永胜乡永胜村村民的1.67 hm2地的间作技术为例,对玉米与马铃薯、红小豆间作的成效与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肇州县的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为主,土壤pH 值为8.02。玉米是该县耕地产出率最高的作物。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4.92 万hm2,年播种玉米面积在12 万hm2 左右,通风透光已成为玉米生产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文章以永胜乡永胜村村民的1.67 hm2 地的间作技术为例,对玉米与马铃薯、红小豆间作的成效与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d,株高31.8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cm,百粒重23.6g。籽粒含粗蛋白233.1mg/kg(风干基),粗淀粉535.2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相似文献   

14.
小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小杂粮.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药膳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红小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陕西种植面积4万hm2.主要在陕北地区种植,几年来笔者对红小豆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齐齐哈尔市杂粮的分布与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与当地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市各县杂粮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齐齐哈尔市各县杂粮5年累计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讷河市、泰来县、拜泉县、甘南县、克山县、龙江县、富裕县、依安县、克东县,其累计面积分别为:163 740 hm2、59 381 hm2、43 330 hm2、25 305 hm2、21 707 hm2、19 735hm2、15 990 hm2、6 690 hm2、5 307 hm2。在不同杂粮作物中,2009~2013年累计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芸豆、红小豆、绿豆、高粱、谷子、糜子,其累计面积分别为:164 155 hm2、84 418 hm2、66 582 hm2、27 597 hm2、16 627 hm2、1 806 hm2。同时,调查了各县主要杂粮的常见病虫害,为合理开发杂粮资源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引种与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阳自古就有红小豆的零星种植,近几年随着人类对健康的重视,在饮食上越来越追求营养的合理搭配.而杂粮内所含的营养成分恰好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因此,对杂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从此目的出发,通过引进红小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鉴定红小豆品种(系)的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筛选出适宜庆阳市种植的优良高产品种,并在全市推广种植,提高度阳市红小豆整体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本课题组从全国各地引进9个红小豆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红宝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研究其生长规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商品性,从中筛选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为庆阳市红小豆品种改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辽小2号综合性状良好、折合产量高,达到3068.20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红宝1号增产29.94%,增产潜力大,适宜在度阳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衣剂处理对小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比较了3个种植密度和3个种衣剂处理对‘辽引红小豆4号’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探讨适合辽宁小豆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小豆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大,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小豆豆荚长度最大。10万株/hm2小豆的单株产量最大,但15万株/hm2小豆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最高。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小豆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均最高。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小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指标,而对胞间二氧化碳(CO2)浓度没有明显影响。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小豆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同时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均达到最高值。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对小豆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最显著,而15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公顷产量最高,是‘辽引红小豆4号’最佳的田间栽培模式。这些结果为我国小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小豆“京农6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红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笔者根据华北地区红小豆育种目标,利用大面积推广的"京农5号"品种和从国外引进并经多代选择的优良株系(NL8 1)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历经1997—2003年7年的选育,育成高产、优质、大粒型新品种"京农6号"。该品种适宜华北地区夏播,全生育期95d以内,株型直立,株高40~60cm,产量潜力3000kg/hm2,百粒重16g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一、尚义县小杂粮生产基本情况尚义县小杂粮以荞麦、黍子、谷子、高粱、莜麦、绿豆、红小豆、豌豆、蚕豆、芸豆、黑豆等为主,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全县种植小杂粮面积达2万hm2,小杂粮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0%。生产的“天津红小豆”和“大粒蚕豆”、“美国红芸豆”等一直是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