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两种复海鞘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4种海鞘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实验室内对柄海鞘、玻璃海鞘、中国瘤海鞘和史氏菊海鞘的排氨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温度和体重与排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海鞘的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酚海鞘和玻璃海鞘的排氨率与温度呈倒钟形曲线变化趋势,排氨率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23℃和18℃。柄海鞘和中国瘤海鞘的单位个体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呈幂函数变化趋势,23℃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QN=52.67W^0.667(R^2=09807);QN=1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见海鞘的呼吸代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网箱、网笼上附着生物耗氧对养殖品种的影响。本文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封闭系统,对我国北方常见附着生物--柄海鞘(Styela clava),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和中国瘤海鞘(Styela sinensi)的耗氧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海鞘体重、温度和氧张力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海鞘的耗氧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在12 ̄28℃范围内,柄海鞘的  相似文献   

6.
袁甜  杨辉 《科学养鱼》2016,(7):60-61
正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属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内性目、玻璃海鞘科。玻璃海鞘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渤海居多,与柄海鞘和乳突皮海鞘并称为优势种,在南海偶尔出现但数量很少。玻璃海鞘属广温性种,在5~30℃均可存活,随着温度降低玻璃海鞘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玻璃海鞘幼体有尾,营自由生活;变态  相似文献   

7.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李霞 《齐鲁渔业》2009,(8):54-56
柄海鞘(Styela clara)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Urochordata)、海鞘纲(Class Ascidiacea),系统发育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属过渡物种,具有生殖周期短、繁殖快等特点。柄海鞘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相当丰富。然而,柄海鞘在沿海贝类养殖中危害性很大,它们附着于养殖笼外,少量进入养殖笼内附着于贝类的附着基及贝壳上,严重影响了网笼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笼内缺氧、缺饵、排泄物积聚,不利于贝类生长。此外,  相似文献   

9.
柄海鞘对栉孔扇贝养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通过试验比较,认为大长山海域柄海鞘附着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主要附着于5m以上水层;由于西柄海鞘的大量附着,使栉孔扇贝的养殖产量降低了28%左右,产值降低了38%左右;通过不同试验对比发现,采取分苗后直接下沉养殖水层及西风海鞘附着高峰期过程后上提网笼到适宜养殖水层的处理方法,对于预防柄海鞘的附着栉孔扇贝养殖的危害问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柄海鞘和玻璃海鞘食物颗粒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柄海鞘(Style clava)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温度对其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海鞘对大规格的藻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且其选择性不受温度的影响;柄海鞘在12和28℃时,有选择较大颗粒的倾向(φ=10.45μm),在18和23℃时,对较小规格的藻类(φ=1.49μm)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见,在不同温度下,这两种海鞘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已成为制约福建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可为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根据近年来福建沿海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资料,综述了福建沿海渔业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以及今后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忠义  林群  李娇  单秀娟 《水产学报》2019,43(9):1870-1880
本文对中国海洋牧场自建设以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牧场建立的背景与必要性,介绍了我国海洋牧场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状况。阐述了国外海洋牧场研究内容与研究经验,特别是日本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的经验总结,国外研究者提出海洋牧场建立的终极目标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我国海洋牧场当前的研究侧重于牧场本身的建立与增殖种群数量恢复方面,对于牧场生态系统的研究虽有所涉猎,但多停留在研究初级阶段,研究精度与深度不够。提出我国海洋牧场今后研究重心应集中于牧场生态系统实时食物网结构与能量传递方面,在此基础上提高海洋牧场生产力,并建立海洋牧场与周边水域的自然营养通道以逐步改善与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海洋贝类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目前已报道的海洋贝类病毒病的病原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目前国内外海洋贝类病毒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应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海洋生态资源的价值。近年来,为了协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沿岸各国在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中纳入了生态系统方法,这使得开展海洋生态补偿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对海洋生态补偿课题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针对海洋生态补偿类型、手段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在海洋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海洋生态价值的探讨;,寸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的研究;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探讨。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海洋生态损失的计量方法与模型研究、海洋生态补偿量的模型研究及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源包括自然和人为2种类型,人为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由于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的差异对海洋生物造成的毒害也不尽相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力也显示出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底栖生物的耐受力最强,一些植物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鱼类和浮游动物对这种毒害较为敏感,但部分污染区渔场出现反常现象令人迷惑。  相似文献   

16.
海藻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因其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成分而成为开发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来源于海藻中的降血压肽,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海藻中的降血压活性成分和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海藻降血压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过程,并提出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工鱼礁是实现海洋牧场建设、海域生态调控和海洋生境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鱼礁的聚鱼效果主要取决于礁体建造材料、结构造型、流体力学特征及礁体布局等因素。总结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人工鱼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礁体造型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现有人工鱼礁礁体材料的优、缺点,新型复合材料应用空间等;主要礁体构型及现有设计方法;采用流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开展礁体水动力学行为研究的进展;人工诱导流场和人工鱼礁布局主要方法。结合我国人工鱼礁现状,提出人工鱼礁设计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造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生物技术革命为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从海洋生物中寻求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新药源,“向海洋要药物”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药源高值开发现状为切入点,浅谈福建省可选择发展的关键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探讨发展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新兴...  相似文献   

19.
黄瑞芳 《福建水产》2004,(4):29-31,28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水养殖鱼虾病害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以及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从病害的检疫防疫,养殖模式,健康抗病苗种的培育,宏观调控和健康养殖,渔药的使用和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皓文 《齐鲁渔业》2005,22(4):11-14
论述了近10余年来(1990-2003)我国海洋病毒研究状况。包括对虾和其它无脊椎动物、鱼的病毒病及其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并对我国海洋病毒学今后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