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内蒙古旱地胡麻品种区域试验1984~1986年3年的结果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和估测稳定性的统计参数,分别测定了每一品种(品系)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品系)的胡麻籽产量随栽培环境不同有较大的变化,但参试材料中H624(内亚3号)在各给定环境条件下均有较高的产量,是1个丰产性和稳定性均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参试品种(系)产量要素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鉴别力,利用R语言的GGEBiplot GUI程序包对参加2017-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的8个参试品种(系)‘L1036-34’(P1)、‘F80’(P2)、‘201106-7’(P3)、‘D0602-10’(P4)、‘天11-8-2’(P5)、‘天11-8-24’(P6)、‘西和蓝’(P7)和‘陇薯6号’(P8)在6个试点的产量要素性状进行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年6个试点中小区产量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最强的参试品系均为P1;商品薯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产量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结薯数丰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2、P1,稳定性好的品系为P1、P5;商品率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6。综合产量要素分析,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排序依次为P1、P5、P6、P2、P4、P8、P7、P3。双标图能够简单直观有效的评价参试品系和试点,较为理想的品系为P1,较为理想的试点为会川、天水、临夏。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麦新品系区域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AMMI模型,对四川小麦新品系两年区域试验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线性模型中,影响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以品系与年份互作最大,年份和地点互作也较高。多重比较表明,46548-3、川麦107、98-18、R25和R8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川麦28。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分析表明,多数品系稳定性表现相似,但以99-1572最好。AMMI模型分别解释了2002和2003年的92.6%和76.9%的互作平方和;其双标图显示,环境改变较品系变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更大。同时,通过AMMI2双标图得到各参试品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情况。此外,通过稳定性参数Di值和AMMI1的品种排序分析揭示出各参试品系的稳定性表现,其中Y1496-15在两年区试中均表现稳定,而R88和46548-3则呈现出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红花品种稳定性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1992年,在巴盟临河红花生产基地进行的试验结果资料,采用回归系数和离回归方差2个参数对品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红花品种的产量随栽培环境不同有较大的变化,但参试材料中,无刺红和1-77-1红花品种,在各给定环境条件下,产量高而稳定,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胡麻高代品系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高代胡麻品系,为胡麻新品种鉴定及推广工作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兰州、景泰、榆中、清水、定西、张掖、白银、平凉、镇原9个试点种植甘肃省区域试验的12个胡麻高代品系,收获后测产,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enstat GGE双标图模型对产量性状适应性、高产性和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胡麻品系产量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性状适应性结果显示,对兰州和景泰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9012-3(G10);对榆中、清水、定西、平凉和镇原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10287(G4);对张掖、白银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88-1(G11)。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榆中、平凉、镇原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兰州、景泰、定西、张掖、白银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高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参试胡麻品系中高产不稳产的品种有200617-8(G7)、09162(G8)、99012-3(G10)和0523-2-1-3(G12),低产稳产的品种有0354(G1)、1S×980369(G2)、9894-4(G3)、陇亚13号(G5,对照)、0818-6-13(G6)和1S×QS3(G9),不稳定且低产品种是988-1(G11),高产稳产品种有10287(G4)。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显示,景泰和兰州试点对12个胡麻高代品系最具鉴别力和代表性。【结论】GGE能够直观显示胡麻多点多年高代品系试验结果,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和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  相似文献   

6.
海南东北部滨海沙地7品种禾本科牧草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7个品种(品系)禾本科牧草在海南东北部滨海沙地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品系)中,有6个能适应滨海沙地条件;杂交旗草、热研8号坚屁草的生长最旺盛,产草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问题.[方法]应用AMMI模型对冬性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稳定性参数Di(j)和双标图对鲜、干草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分析.[结果]参试品系在各试点上总体适应性表现较强,6个参试品系中WH07 -2鲜草产量上表现出既高产又稳产,适宜于作为刈割青贮品种.[结论]AMMI模型是分析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的有效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评价会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甘肃春小麦区试品系的适应性、稳产性及试点代表性,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品种的区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7-2014年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40个品系在7个试点的试验数据,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系)的适应性、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及相关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环境及品系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均大于品系,分别是品系效应的3.71倍和3.12倍;品系7095属于适应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品系;在7个试点中,黄羊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最好。产量及9个相关农艺性状与5个环境因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环境间的差异是造成甘肃春小麦区试试验参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最主要的因子。筛选出了在甘肃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的春小麦品种(系)以及具有代表性和良好鉴别力的区试点。  相似文献   

9.
烤烟品种(系)经济性状和评吸品质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EBERHART和RUSSELL回归模型对烤烟品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评吸总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品种的产量、级指和上等烟比率等经济性状因环境不同而存在变异,品系9102的产量、级指和上等烟比率均为最高,且适应范围较广;VA427的综合经济性状次之,具有特殊适应性;Coker 371产量最低,但具有较高的级指和上等烟比率及良好的稳定性;品系9714,X9726的综合经济性状较差。烤烟品种的评吸总分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VA427和9102的评吸品质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SHMM模型分析了2020年浙江省早籼稻联合品种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的稳产性、 适应性和各试点的辨别能力.对嘉兴试点各参试早籼品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1938属于高产稳定性材料,台早19-114、 绍籼1905和甬籼811属于低产低稳定性材料.试点中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辨别力最强,其...  相似文献   

11.
作物区域试验的目的就是要鉴定作物新品种(系)的生产潜力、稳产性及区域适应性,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的项目繁多,但试验结果往往是对参试品系产量进行排名,其他性状进行描述,缺乏一种能代表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的总成绩。本研究把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建立了小麦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参试材料综合性状表现,准则层包括田间记载性状、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指标层有16个指标构成。通过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和转化值,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分数值,分数值代表了一个品系在区域试验中的综合表现,可用于参试品种(系)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熵权法引入小麦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系)的评价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参试甘薯品种(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代表性,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10个甘薯品种(品系)在2年9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丰产、稳产甘薯品种(品系)及鉴别力、代表性较好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极显著,其中环境效应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比最小。湘菜薯3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高,最接近理想品种(品系),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黔菜薯2号、薯绿2号、EC15、海大7798、福菜薯25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在特定区域推广,湖南长沙地区最适的甘薯品种(品系)为薯绿2号,其次是海大7798、福菜薯25;湖北武汉、重庆、海南琼海、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地区的最适甘薯品种(品系)为黔菜薯2号,其次为EC15。海南琼海、福建福州是菜用甘薯茎尖产量鉴别力、代表性均较强的试验点,更适合作为菜用甘薯的鉴定试验点。研究首次在菜用甘薯产量分析中同时使用AMMI和GGE 2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北省1998-2007年间春播花生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系、对照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及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系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在增加;在生育期、出米率上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双列杂交选育的8个烤烟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选取了株高、总糖等10个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试点的联合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对烤烟各个品种(系)的各个性状进行了稳定性、丰产性的估计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叶数外,其它各个性状在不同的试点都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各品种的产量、总氮、烟碱等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变异.在地点间、品种间、品种x地点间变异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通过稳定性分析明确了各参试材料的稳定性及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667.1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463.66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897.19kg/hm^2)增产19.55%;比第l对照圆对照果品种179增产18.86%,相比其它所有参试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纤维支数398公支.纤维强力280N,均优于对照品种;中抗小黑点炭疽病.在大田种植一般不发病或少见病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多元分析法对河北省1981年至1989年的棉花抗病品种(系)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参试品系列的产量因素结构最佳,其皮棉产量最高;在产量因素结构预测方面,能够满足预测标准的参试品系具有最佳产量因素结构,可获得最佳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高稳系数(HSC)估算马铃薯新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陕西省农科院温振民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全国马铃薯东北片1990年区域试验6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HSC)与平均产量呈较高正相关,与标准差(S)呈弱相关,与变异系数(CV)呈中等正相关。回归系数(b)与x呈中等正相关,与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V呈较高正相关。参试品种的S、CV和产量的稳定性有关,产量高低与稳定性无关。只有高稳系数(HSC)能综合表示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19.
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别运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6个试点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都能为大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评价提供参考,但它们各有其局限性。变异系数侧重于揭示产量的稳定性信息,结合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法计算简便、直观易懂,但其可靠性较难保证,且难以反映出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高稳系数法侧重于反映品种(系)的丰产性,虽然实用性较强,但稳定性劣势易被高产掩盖;AMMI模型分析不仅有效地揭示了环境、基因及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对参试品种(系)的影响,对9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潜力和稳定性类型划分也很充分,而且分析过程严谨评价结果可靠性高,在区域试验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中应该优先选择运用。综合3种分析方法,品系052DM3-8-8、071DM11-7为高产稳产类型,其中品系052DM3-8-8的产量最高,生产潜力最大;052DM3-3、071DM11-4、凤03-39为高产不稳产类型;对照品种S500及品系凤03-9、071DM16-1、071DM16-4为低产稳产或低产不稳产类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综合积分法对中早熟型玉米新品种(牡单8、牡单9、牡单7、东农248)的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特单8所有性状均有上乘表现,是产量高、稳定性强的新品种,其次为牡单9和东农2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