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书苹 《中国家禽》2001,23(18):24-24
在孵化生产中,获得理想的孵化率除需要适当的温度、良好的通风、翻蛋及湿度外,种蛋的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现将我地区一起因种蛋质量不良而引起胚胎死亡、造成孵化率下降的情况叙述如下。1基本情况我地区某规模化孵化场,于2000年5月15日首次代孵黑羽乌骨鸡。第一批入孵种蛋12500个,出雏12400只,8天时照蛋,受精率94.5%,入孵蛋孵化率达86.45%,首次孵化成功。隔10天后,用同样的方法于5月25日入孵第二批种蛋17700个,在孵化期间,突然出现死胚率增高的现象,8天时照蛋受精率80%,…  相似文献   

2.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以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入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储存条件等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以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入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储存条件等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人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及储存条件等以保证人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入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及储存条件等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入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孵化机和出雏机室中的通风、卫生以及孵化场中的一般管理等对保证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3批仙湖肉鸭A、B两系入孵种蛋进行孵化对比试验,测定了各系各批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①B系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A系种鸭种蛋受精率;②A、B两系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③A、B两系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7.
孵化期间鸡胚内水分、脂肪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孵化期间鸡胚水分、脂肪、胆固醇的代谢规律,试验采集广西黄鸡种蛋,在第0(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卵黄和胚胎中粗脂肪及卵黄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卵白水分"下降-持平-升高"的变化趋势;胚胎水分在6~21 d逐渐降低;而胆固醇含量第0天最高,第6,21天时相对较低。说明鸡胚卵黄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而脂肪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种蛋孵化期间水分失重受孵化器湿度控制,孵化室内湿度、季节、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及种蛋自身的条件(蛋重、蛋壳质量、蛋壳空隙率和种鸡年龄)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的不同会造成胚胎成活率和种蛋孵化率的不同。为了测量孵化期问种蛋水分失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在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孵化车间进行了调查和部分试验。  相似文献   

9.
麝香鹑为森林禽类,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孵化与育雏⑴孵化前准备:麝香鹑的孵化期为35~ 36d,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火炕、电褥子、暖水袋等方法孵化。种蛋以产后10日内的蛋入孵为好。种蛋保存温度为10℃~15℃,最高不超过20℃;湿度在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和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常用熏蒸消毒法)。孵化期间的温度应根据入孵的时间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入孵1~3d为39℃,4~7d为38.5℃,8~25d为37.8℃,26~3ld为37.2℃,32~36d为37℃。孵化室的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40%~45%。孵化到20d时,土法孵化…  相似文献   

10.
将新鲜种蛋和贮放 4d、 8d和 12d的种蛋同时入孵 ,在入孵的第 2 ,2 4 ,48和 66h分别抽取 4组贮放不同天数的种蛋 ,测量蛋重丢失、蛋清pH值和蛋清厚度。结果表明 ,在孵化过程中 ,种蛋水分蒸发有利于蛋清向胚盘提供营养物质。新鲜蛋入孵后 2 4h的蛋清变化 ,相当于将种蛋贮放于 18℃、相对湿度 75%的环境中 4d的变化。种蛋入孵前贮放的最佳时间是 4d。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报道,种蛋从蛋库入孵前,对种蛋进行预热能提高1%~2%的孵化率。种蛋预热能缩短入孵后的孵化恒温时间。我们通过连续三批种蛋不经预热直接入孵与正常预热4h入孵孵化效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以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人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储存条件等以保证人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人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孵化机和出雏室中的通风、卫生以及孵化场中的一般管理等对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洲鸵鸟的孵化期是42天,其整个管理过程较一般禽蛋的孵化管理复杂,现详述如下。1种蛋的选择选择蛋重在1.4~1.8kg、蛋壳乳白色而光滑、干净无污染的种蛋入孵,种蛋在室温15℃左右放置不得超过10天。2种蛋的消毒种蛋入孵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0g高锰酸钾和20ml36%的甲醛溶液熏蒸60min(分钟)3入孵3.1入孵前称重:种蛋入孵时均逐校进行称重记录,以便于下一步的管理;同时检查每枚蛋的编号及父母代名称是否清楚正确,然后再放进孵化机内,气室朝上(澳洲鸵是横放,美洲鸵是横放或气室朝上),后行蛋对着前行蛋的间隙c入孵的蛋量不能超…  相似文献   

14.
正4孵化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在孵化过程中,雏鸡在啄壳出雏之前,胚胎必须损失适量的水分。如果胚胎保留了太多的水分,雏鸡啄壳将会变得非常困难;但如果水分损失过多又会面临脱水的风险。种蛋通过蛋壳上的气孔散失水分,水分损失量取决于环境的湿度、蛋壳的电导系数,同时也与种鸡的品系和年龄有关。显然,营养和卫生问题将会影响蛋壳质量,进而会影响水分的流失。在比较种蛋入孵时和入孵第18天的蛋重时,肉鸡种蛋的最佳出雏时间是在胚胎水分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广西黄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含量变化呈乘"升高-下降-升高"态势,卵白水分含量变化呈"下降-持平-升高"态势,胚胎水分含量在6~21d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确定鸡的性别,一般待雏鸡出壳后才能区分。本试验试图在种蛋未孵化之前,找到判别雌雄的方法,以利入孵前能按性别挑选种蛋,按计划孵出公雏或母雏,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经济效益。试验用我国培育的黄羽肉鸡种蛋和狄高鸡种蛋1050枚,分三批进行试验,试验期8个月。第一批和第二批用黄羽肉鸡种蛋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场投产初期,孵化率时高时低。照蛋时发现胚胎发育慢,尿囊不能按期合拢。起初以为是温度问题,用提高温度的方法,虽然促进了部分尿囊的合拢,但孵化率并未提高,雏鸡品质并不理想。为此,从1983年初至1984年6月,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了海拔高度及其相应的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和孵化期影响的观察。入孵15批共374,400枚种蛋。通过试验,初步摸索出,在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为扩大繁殖××血型鸡,从4月5日至6月2日,共入孵五批种蛋,计364个。该种蛋来自我院SPF鸡群,各批种蛋都是同群母鸡所产的,母鸡与配公鸡保持不变。同时,种鸡同养在密闭空调净化环境里,所喂的饲料也是相同,留选种蛋均保存在12℃恒温箱内。故种蛋来源具有相同遗传基础和一致的饲养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90年2月,本县孵坊在孵鸭生产中曾连续发生三批圈养鸭种蛋出雏率骤降,其下降幅度与同日入孵的放牧鸭种蛋出雏率相比,分别为31.1%、55.5%和39.6%,这在以往孵苗鸭生产中是罕见的。为查明原因,我们对三批种蛋孵化全过程,种鸭饲料和种蛋品质进行了调查,并采样化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种蛋来源及孵化方式:投孵种蛋,根据饲养方式不同,分为放养鸭和圈养鸭所  相似文献   

20.
高温保存种蛋造成受精率极低的假象李艳平(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养殖场064400)迁安市某孵化场于1997年7月30日晚对一批入孵7天的种蛋进行照蛋检测,发现入孵的8400枚种蛋受精率仅为31.1%,照蛋时种蛋多数澄清、无血丝、血环,打开蛋壳仔细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