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沙砾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姗姗  韩琪 《森林工程》2011,27(2):77-79
水泥稳定砂砾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以及一定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但也存在一定的抗冻性问题。以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沙砾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砂砾在不同含水量、不同温度下、经冻融循环后的耐久性。对水泥稳定砂砾的低温性能进行比较,以确定保证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砂砾强度的最佳配合比,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半刚性基层收缩性能,文章提出了将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到水泥稳定基层中,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掺量废旧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性能和温缩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水泥稳定碎石相比,大掺量废旧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能有效的改善其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地区的典型粘土,采用美国路邦EN-1固化剂进行加固。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加固土的强度变化规律,然后从强度和抗冻性两方面与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砂砾)进行对比,确定加固土在该地区道路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上存在的不足,结合季冻区气候、路面材料和沥青路面结构特点,提出由沥青稳定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组合而成的组合式基层,并分析比较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层底拉应变较低,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沥青稳定碎石柔性材料具有的粘弹性和一定的自愈能力,在养护措施合理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好的道路使用性能;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工程造价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本相当。组合式基层能够改善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和温缩裂缝现象,更适合季冻区。  相似文献   

5.
程培峰  姜斌 《森林工程》2008,24(3):59-61
介绍国道G111齐齐哈尔至讷河段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的铺筑及检验情况,并对试验路配比进行室内收缩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中填加适当碎石,使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构成骨架结构,可提高基层的强度,并能降低水泥剂量,减少基层裂缝数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郑新黄河大桥抗裂型半刚性(底)基层施工及所施工(底)基层路段验收情况,从材料选材、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等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路建设进入维修养护时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亟待加以利用,同时半刚性基层路面易产生脆性断裂,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本文将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掺加到半刚性基层材料中,从不同角度分析废旧沥青混合料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料掺量的增大,材料的抗压强度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量在15%~20%之间时,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工程中完全可以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取代一定比例的新集料,但在不增加水泥剂量的前提下,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量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20%。  相似文献   

8.
钢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澎  王元纲  李芸  张兴丽 《森林工程》2007,23(5):65-67,77
本文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变形特性与钢渣的掺量、颗粒大小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钢渣的颗粒越细其干缩越小,钢渣的掺量越多效果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施工时污染小、早期强度增长快、板块整体稳定性好等特点,是近年来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中比较常见的半刚性基层。这种半刚性材料对我国公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强度、稳定性强、抗裂性能好、不会发生干缩和变形现象。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对施工设备、仪器的选择及验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混合碾压施工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养护施工提出了建议,以提高道路基层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最终提升道路工程的建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史云龙 《森林工程》2009,25(4):68-69,87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具有强度高、造价低廉及原材料来源广等优点,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黑龙江省的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针对齐齐哈尔当地的天然砂砾,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抗冻性试验,分析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变化规律,得出适合当地基层施工的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湿度条件下富士系苹果花过冷却点的分布频率,为苹果霜冻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种植最广泛的富士系苹果为研究对象,使用人工霜冻试验箱控制温湿度,模拟霜冻降温过程,设置高、中、低3个湿度范围,对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进行监测,研究环境相对湿度对富士系苹果花器官过冷却点的影响。【结果】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在-6.4^-1.9 ℃,5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3.5 ℃,80%的过冷却点集中在-4.4^-2.5 ℃,平均过冷却点为-3.7 ℃。苹果花蕾和花朵子房的累积冻害率达到30%(轻度)的温度为-3.2 ℃,累积冻害率达到50%(中度)的温度为-3.6 ℃,累积冻害率达到80%(重度)的温度为-4.2 ℃。花蕾过冷却点的变异大于花朵子房过冷却点,不同湿度处理下花蕾和花朵子房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湿(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过冷却点最高,抗寒性最差,而低湿(相对湿度50%以下)和高湿(相对湿度大于70%)处理均可降低植株的过冷却点。【结论】-4.4^-2.5 ℃是富士系苹果花组织开始出现损伤的主要温度范围。干燥和高湿的环境均可降低富士系苹果花蕾和花朵的过冷却点,尤其是干燥的环境可降低苹果花蕾的过冷却点0.6 ℃,可降低苹果花朵子房的过冷却点0.4 ℃,提高苹果花蕾及花朵子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开花早,花期和幼果期易遭受晚霜、寒流的危害,引起冻花冻果现象的发生,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为了解决仁用杏生产上易受霜冻危害的问题,以仁用杏主栽品种‘优一’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抗冻剂1,2-丙二醇、1,2-丙二醇+葡萄糖的混合液、金硅谷和灵护防冻液和水杨酸、施肥、柴堆熏烟处理对仁用杏抗抵御晚霜能力的影响情况,从中筛选出了能有效增强仁用杏抵御晚霜能力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其盛果期的采果之后,每株施有机肥10~15 kg或者复合肥1.0~1.5 kg,不仅能促进仁用杏树势的生长,提高其来年的花果质量,而且能有效减轻晚霜的危害,使其在幼果期的冻果率减少50%左右;在霜冻来临之前,喷施2~3次20%~30%的1,2-丙二醇溶液与10%的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可使其在花期或幼果期能抵抗5~8 h以上、-5℃以下的低温,能使其在幼果期的抗冻率提高80%以上,且对仁用杏花朵(花瓣、雌蕊、子房、雄蕊)和幼果均不会造成伤害,也不影响仁用杏的坐果率。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低成本,农民容易掌握,易于生产中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导法评价5个桉树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材料和条件控制上探讨电导法评价桉树抗寒性的应用,具体评价了4个桉树无性系和邓恩桉实生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EG-6无性系抗寒性较强,叶片半致死温度为-9.76~-8.95℃,井冈1号和广9次之,叶片半致死温度为-9.26~-8.22℃,邓恩桉和DH201-2较弱,叶片半致死温度为-8.80 ~-7.77℃.不同叶...  相似文献   

15.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Abies alba provenances during and alter ozone exposure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0/control, 125, and 250 ppb O3, respectively). The after-effects of ozone on frost resistance and growth rate were also analyzed. Pronounced reduction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an increased respiration were registered as a response to O3. Five months after exposure the winter frost res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growth depressions were registered during the following year. Differences in ozone sensibility and regeneration ability between provenances could b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抗寒性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0-1988年间26个产地的华山松实生苗和幼树的冻害情况,看到原产云贵高原亚热带山区的华山松,引种到暖温带气候区种植极不抗寒,基本不能越冬,云贵高原区域内种源的抗寒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尤以西部(云南保山地区)最弱,东部和北部(云南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部)较强,因而不经试验,不宜把云贵高原华山松种子调入暖温带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给枸杞春季霜冻预报和预警提供参考,以3年生盆栽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2018年在MSX-2F型霜冻箱内进行人工模拟霜冻试验,处理温度为-3、-4、-5、-6、-7、-8℃,处理时间为1、2、3h,研究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下宁夏枸杞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霜冻率,最终确定宁夏枸杞的霜冻等级。结果表明:根据霜冻率,将霜冻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轻度为霜冻率低于40%,中度为霜冻率40%~80%,重度为霜冻率高于80%;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对宁夏枸杞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影响程度不同,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宁夏枸杞的霜冻率越大;同一温度和持续时间处理下,花蕾期的耐霜冻性最强,初花期的次之,盛花期的最弱。  相似文献   

18.
日照地区部分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低温是竹类植物在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中得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究其抗寒性机理,扩大引种范围,本文以6个竹种(品种)为试材,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所有抗寒性指标分析得出,6个竹种(品种)抗寒性顺序为:金镶玉竹〉矢竹〉罗汉竹〉苦竹〉箬竹〉鸡毛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