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内外研究彩色铺面用胶结料的技术途径分为两类:一是用适当的溶剂将石油沥青中的黑色沥青质脱去,留下颜色较淡的其他组分,并配以改性材料;二是利用现代石油化工产品调配出与沥青性能相当的浅色胶结料。本课题选用的是后一途径,利用国产化工原料,经过大量筛选、组配试验,得到几种性能良好的浅色胶结料。其粘结性、弹性和韧性指标大大优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木质素掺量对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改善作用的影响规律,以不同木质素掺入量(0%,3%,6%,9%,12%,15%,质量分数)制备沥青试样。采用沥青三大指标及高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的沥青试样进行三大指标及高温流变性能分析,采用残留针入度比(RPA)、软化点增量(SPI)、延度保留率(DRR)复数剪切模量老化指数(G*AI)及相位角老化指数(δAI)对木质素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针入度与相位角δ减小、软化点与复数剪切模量G*升高,表明高温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延度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超过12%时低温性能仍优于基质沥青且满足现行施工要求。车辙因子G*/sinδ变化规律表明木质素掺量超过6%后,沥青高温性能可提升一个等级。经过对比分析沥青各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后发现,木质素的掺加能够延缓基质沥青短期热老化,采用相位角老化指数(δAI)作为评价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路面形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路面上沥青材料发生老化后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这样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比不同老化方法和不同的老化时间得到的沥青残留物的各种指标与实际的废旧沥青的各种指标,找到方便准确的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方法,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再生方法,寻找到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沥青再生方法,从而找到适用于实验研究的老化再生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出符合南京地区降雨特征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对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南京地区降雨特征采用体积法进行透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同时通过室内试验对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6.0%、空隙率22.4%)混合料,其承载能力、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符合路用性能要求。因此在南京市使用该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透水性沥青路面面层材料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雨水来不及下渗而出现地表径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用针入度、软化点、动粘度及脆点等常规试验方法与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对Styrene- Butadiene-Styren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简称SBS)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物理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在25℃时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温感性降低,动粘度也有所增加;SBS聚合物可有效地提高沥青粘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动态力学模量,降低相位角,而在低温状态下,SBS可以降低沥青粘合料的复合模量,增加相位角;此外,由于SBS的改性作用,导致沥青粘合料的脆点降低和低温(5℃)针入度的增加,SBS还可降低沥青的玻璃质过渡温度及温感性.  相似文献   

6.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沥青砼路面的路用性能。本文对试验人员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如何规范操作和进行数据分析,减小试验数据的变异性以及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丽敏  刘美爽 《森林工程》2007,23(4):61-63,79
通过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结构性能、运行质量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的公路网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对近年来黑龙江省公路网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当前黑龙江省公路网交通适应性情况的基本结论为:结构性能不够合理,但运行质量较好,为今后公路网建设和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比较抗车辙因子G~*/sinδ、疲劳因子G~*sinδ及软化点之间的主次要关系,得出沥青相容渗透剂的最优设计配比,进而为今后工程实际中能有效的改善老化沥青的路用性能,提高老化沥青的使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不同改性沥青高低温流变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以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沥青的流变特性,基于流变学和黏弹性理论,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不同改性沥青进行温度扫描和频率扫描,获取相关黏弹性参数,探究同一频率不同温度和同一温度不同加载频率两种模式下沥青黏弹性参数的变化,分别从沥青温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个角度分析不同改性沥青的高温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定义不清、评价指标不健全和均匀等级划分存在的问题,利用规范对物质均匀性的定义和材料力学对物质均匀性的假设,将沥青混合料定义为组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和刚度均匀,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多指标评价模型,给出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计算方法和均匀性等级划分依据。开展了AC-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实验,测试了沥青混合料的各体单元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弹性模量特征值和沥青含量,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并与传统均匀性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指标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成分和力学性能指标,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AC-13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综合均匀指数为0.896,属于中度均匀;采用传统均匀性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和密度变异系数很小,均匀性很好,但合格率仅为63.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橡胶粉末中添加功能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的方式,获得了新型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沥青改性剂.用该复合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制备新型SBS改性沥青.针对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大量的结构研究和路用性能测试.包括三大指标试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分析以及马歇尔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碳纳米管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大的π电子结构,能够提高SBS与沥青之间的物理溶胀及弱化学相互作用(这里主要以π-π堆积作用为主).加入碳纳米管的SBS沥青较单纯SBS改性沥青在综合性能上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拉性能,采用Burgers模型表征沥青砂浆的黏弹性能,通过Computer Tomography(CT)扫描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基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的虚拟劈裂试验模型,并通过室内实测结果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以劈裂劲度模量、拉应力最大值、拉应力平均值、拉应力方差以及应力集中性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细观结构因素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证实了建立的沥青混合料虚拟劈裂试验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AC-20混合料相比,AC-13混合料表现出更优的抗裂性能和应力分散能力;级配和集料分布特征均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造成影响;采用橡胶沥青或者SBS改性沥青可以显著增强沥青砂浆抗变形能力和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空隙的存在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因此,在进行虚拟仿真分析时必须准确地表征沥青混合料非均质的细观结构特征,才能有效地反映其宏观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沥青路面两侧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公路中心线10-120m范围内,由公路行运产生的重金属Cd、Ni、Pb、Zn对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i、Cd、Zn、Pb;在10-40m范围内,Cr、Pb、Zn的浓度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同时,根据单因子指数法对污染物污染程度评价的结果表明,镍(Ni)的污染程度最重,最大污染指数达21.9,其次是Cd,最大污染指数达到11,Zn最大污染指数达到2.9,Pb最大污染指数达到1.4。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基层裂缝应力强度因子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缝扩展的重要指标,然而应力强度因子是路面材料及结构参数的复杂函数,针对其计算的复杂性,本文根据神经网络理论,考虑了荷载、裂缝长度、基层模量及厚度、面层模量及厚度和底基层模量等主要因素,采用三层BP网络近似计算沥青路面基层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沥青路面基层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预测模型。通过大量的计算与验证,训练好的BP网络精度高、速度快、泛化能力强,且易于实现,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与验算。  相似文献   

15.
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精土具有多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强、良好的分散性等特性,对沥青路面强度和附着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在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室内试验研究基础上,在江苏进行试验路段铺筑,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比较;论证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江苏、安徽等华东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向差分灰色模型,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灰色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结合该模型对某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指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与路面实际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和该指标的发展,讨论双向差分灰色模型在路面使用性能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准确获取浙江省森林城市主要评定指标值,本文利用研究区2008年的彩色航片,辅以更新至2009年的二类调查及造林、园林绿化数据作补充和修正,通过布设大量高密度样点并判读赋值,基于成数抽样原理和"3S"技术,根据浙江省森林城市主要评价标准体系,以浙江余杭为例进行评估,并计算主要评估结果的估计精度和估计区间。结果显示:2009年,余杭区建成区林木覆盖率为24.92%(未达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91m2(达标),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56.04%(未达标);建设区域内道路绿化率约为92.16%(达标),河道绿化率91.99%(达标);建成区内97.40%(达标)以上的市民出门平均500m有休闲绿地。综上,采用以上评估方法获取的研究区浙江省森林城市主要评定指标结果,有很高的精度保证和较好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前道路上安装的反光式突起路标存在破坏率高、反光功能失效快等问题,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得出反光式突起路标的主要破坏形式为脱落、压碎、凹陷、反光性能衰减等,破坏主要原因有基体材料抗压强度不够、机体与路面粘结不牢固等。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静荷载与动荷载两种情况分别加载到有限元分析模型上进行力学分析,模拟得出突起路标的主要应力集中点在突起路标表面四个边缘区域与钉脚与基座衔接段。将ANSYS分析数据导入Fe-Safe软件,模拟得出突起路标在荷载作用150482次后发生破坏,疲劳寿命系数为0.613,屈服极限为603Mpa。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道路的生态环境特性,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最终形成了2大类准则层(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和17个指标层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