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断热铝合金窗简介我国北方属于寒冷地区,冬季漫长,因此在铝合金窗的设计上,一定要充分考虑保温、节能和利用太阳辐射热的问题。窗户是薄壁的轻质构件,是整个建筑保温、隔热、隔声的薄弱环节,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占整个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能耗的一半以上,其隔声量  相似文献   

2.
建筑门窗为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室内制冷或采暧方式越来越普遍,门窗作为建筑物的表面维护之一,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是保证建筑物能耗的主要途径。本文从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的概念入手,研究不同类型门窗的传热系数K值,找出适合寒冷地区(黑河市)的节能门窗。  相似文献   

3.
张宁  李永 《技术与市场》2023,(5):26-28+35
为提高建筑保温性能,以BIM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建筑保温性能检测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2个模块。硬件模块主要针对采集器、监测器和测控器进行设计;软件部分主要以BIM中相关功能模块的介绍与融合应用设计为主,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测控能力和测控效率,可以应用到建筑保温性能检测中。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技术可以在对建筑物的特性进行全面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能量消耗、室内物理环境、节能技术、建筑材料的选用、保温设计、窗墙比、风环境设计、采光、日照、遮阳、噪声与污染、绿化、空调与通风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模拟出结果,然  相似文献   

5.
外墙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外墙保温面层的裂缝成为保温建筑质量中的重症,其抗裂性是墙体保温体系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旦保温层、保护层发生开裂,墙体保温性能就会发生很大改变,非但满足不了设计的节能要求,甚至会危及墙体的安全;针对外墙保温体系的特点,对其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措施,改进施工技术与方法,完善外墙保温工艺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6,(10):24
采用陶瓷空心微珠为填料的陶瓷隔热保温涂料是在基本的装饰、保护、防腐等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其低导热系数、高反射率和发射率性能,反射和阻隔室外太阳光线和室内辐射热,并将进入涂层的能量辐射到外部空间,从而增大了室内外的温差,降低了建筑物制冷取暖能耗。作为一种在欧美广泛采用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陶瓷隔热保温涂料因经济、使用方便和隔热效果好等优点,它必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建筑涂料。产品测试表明,产品常规性能、导热系数、光反射率和涂层发射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指标常规性能:陶瓷隔热保温外墙涂料、陶瓷隔热保温高弹外墙…  相似文献   

7.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门窗的保温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本文介绍了节能门窗的影响因素:即窗型、玻璃、窗框材料、密封。本文阐述了提高建筑窗节能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地区戈壁环境下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耀宗 《绿色科技》2019,(4):135-136
基于甘肃河西地区的戈壁环境,针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导热系数变化及水分这两个因素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围绕保温被的抗老化性进行了探讨,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强化轻型木结构墙体热工性能的研究工作,笔者采用建筑围护传热系数现场测试法,对内置两种材质的玻璃保温棉在同一轻型木结构房外墙围护结构进行现场传热系数测定,以此比较墙体保温系数的测试值与理论值,并优选保温棉填充材料。结果表明,墙体内填充材料为玻璃保温棉A的墙体的隔热保温性能优于玻璃保温棉B。对轻型木结构墙体进行传热数值计算,得到各组成材料温度的计算值与测试值具有同向可对比性,因此可用复合材料理论预测木结构热学性能。有助于提高我国轻型木结构房屋墙体结构的传热现场测试技术水平,为轻型木结构房屋的墙体结构的节能保温等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市场》2010,(3):70-70
建筑节能技术可以在对建筑物的特性进行全面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能量消耗、室内物理环境、节能技术、建筑材料的选用、保温设计、窗墙比、风环境设计、采光、日照、遮阳、噪声与污染、绿化、空调与通风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模拟出结果,然后将该结果用于设计中。建筑节能技术是我国十五重点发展的技术,在建筑界有着十分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工性能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其稳态传热性能是节能效率评估指标之一.工程调研发现,轻型木结构墙体墙骨柱热传递过程易产生冷热桥,改善墙体保温构造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得到不同构造的墙体传热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设计人员优选墙体设计参数、研发墙体新型保温材料.试验采用标定热箱法与热流计法相结合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工程竹产品——正交胶合竹(CLB)。已有试验对CLB墙体在稳态传热过程下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研究CLB墙体在室外综合温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的传热过程并探究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房屋的能耗情况,通过建立在稳态传热过程下CLB墙体的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建立了受到室外综合温度作用下的5种墙体模型,以此分析CLB墙体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下的保温性能以及不同保温方式对于CLB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DeST对CLB墙体房屋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建筑墙体受到的温度作用时,太阳辐射引起的当量温度不应忽视;CLB墙体拥有优越的保温性能,采用CLB墙体的建筑室内热环境稳定;无论夏季或冬季,保温层最合理的位置在CLB墙体的外侧;围护墙体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能够达到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率6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落叶松胶合板复合墙体的结构设计、保温隔热计算方法.对适于北京地区复合墙体保温隔热的计算结果表明:由水泥砂浆、落叶松胶合板覆板、保温材料以及石膏板等国产材料组成的木结构复合墙体,当保温层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厚度大于24 mm时,该墙体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规范中的保温隔热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燕  罗义英  赵美红  徐丹妮  陈骆  汤俊雁 《绿色科技》2019,(12):210-212,215
基于嘉兴地区主流墙体构造,模拟墙体表面温度分布,分析了主体墙传热系数与热桥线传热系数的相关性,研究了热桥效应对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节能建筑墙体设计时,在满足墙体保温性能同时,不应只重视主体墙的保温,还要考虑热桥部位保温构造,使主体墙与热桥柱的传热系数相近,避免墙体外表面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优化屋面保温和防水的构造设计,认为喷涂硬泡聚氨酯(PUR)屋面体系可实现保温防水一体化,能够克服传统防水材料渗漏造成保温层保温性能降低等一系列弊病。在北方严寒地区应用,将会提高屋面体系防水性能,大大减少建筑热能的损失量,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提升严寒地区建筑室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简述了住宅内保温的概况及缺点,阐明了外墙外保温形式的优势发展前景;强调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建筑节能真正得以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wood framed construction. But,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population and lack of timber, wood framed construction is limited in the market,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carce. The modern wood framed constr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North American area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several decades. Rece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especially energy saving, the wood frame…  相似文献   

19.
以正交试验设计改造常规轻型木结构墙体,探索不同内外保温材料、墙骨柱尺寸、覆面板类型与厚度等因素对墙体稳态热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自制秸秆砖保温材料,夹心填充截面为38 mm×140 mm、相距400 mm的墙骨柱间隙,内外覆面板分别为11 mm厚定向秸秆板和石膏板时,墙体冬季、夏季传热系数分别为0.41、0.45 W/(m2?K),冬夏热惰性指标达到3.22,可实现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步提升,节约建筑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外保温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