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对标准,产品经商捡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0%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铁观音夏茶新梢,中开面3~4叶为原料,经包揉和压揉两种不同造型工艺制成毛茶,用SPME进行样品香气提取,GC-MS分析,探讨包揉、压揉两种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揉工艺制出的毛茶香气成分数量多于包揉;包揉工艺制成的毛茶含有较多的醇类组分,而压揉工艺制出的毛茶含有较多的酮类、酯类等羰基化合物组分,毛茶香气品质特征各不相同。这些结果可为今后乌龙茶造型新技术的改进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相似文献   

4.
茶汁膜分离浓缩工艺与热蒸发浓缩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蒸发 (EC)、超滤 +反渗透 (UF +RO)、超滤 +蒸发 (UF +EC)、反渗透 (RO)浓缩工艺分别进行绿茶、红茶、乌龙茶汁的浓缩试验 ,并对各个样品的主要化学成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四种工艺对三种茶浓缩汁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保留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明显不同。UF +RO和RO浓缩工艺保留主要的化学成分及香味品质最佳 ;UF +RO和UF +EC工艺从茶汁中去除蛋白质和果胶的效果及茶汁的澄清度最佳 ;因此UF +RO浓缩工艺是四种浓缩工艺中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5.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8,30(12):61-62
茶叶微波杀青工艺及设备;偶氮苯磺酰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茶类的茶氨酸、γ-氨基丁酸和其他氨基酸;用味觉传感器评价绿茶的鲜味强度;不同贮藏条件下茶花粉的蛋白质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茶花制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彩金  庞式 《广东茶业》2003,(1):12-15,32
茶树的鲜花或干花都含有与茶叶相类似的主要生化成份,已有研究证明茶花含氨基酸、维生素、黄酮类等营养物质较高。用茶花加工成茶花茶己在市场有销售,令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得到女士们的钟爱,同时提高了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但目前上市的茶花茶绝大多数是自然晒干的,色、香、味、形较差。如何加工出形质兼优、口感较好的茶花茶未见有研究报导。因此,为更好地开发茶花制作花茶这一丰富资源,开展茶花制茶工艺技术研究,经多年对茶花制茶工艺技术反复试验,找出最佳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采取蒸汽蒸花制作的花茶不但色泽鲜艳明亮,香气幽雅高长,而且滋味清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若干定性PCR方法部颁标准对含有0.5%的4份不同转基因混合样品进行检测,先以通用元件标准中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对混合样品进行初步定性PCR筛选。结果表明,4份样品中都含有转基因成分。Bt基因特异性标准检测表明,3#和4#样品含有转基因抗虫水稻成分。构建特异性标准PCR检测表明,2#、3#和4#样品含有转基因GTS-40-3-2大豆成分。以MON810、Bt176、NK603转化体事件标准进行品系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证实:1#和4#样品中含有Bt176转基因玉米成分;3#样品中含有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4份样品中均不含NK603转基因玉米成分。说明农业部颁布的定性PCR方法标准能满足于对多种转基因混合样品的检测,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茶花是茶树的性器官,也是茶树植物学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关于茶花外部形态特征已有很多研究,但对茶花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还不多,尤其对柱头和花柱道的认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王镇恒(1983)的研究表明,茶花柱头有2~6个分叉,一般为三个,呈“丫”形,柱头顶端中央有一沟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加温萎凋与复式萎凋过程中取不同萎凋样品及成品茶,采用国标方法分析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同时采用GC/MS分析两种萎凋方式制成的成品茶香气物质差异,来探究两种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萎凋制成的福鼎白茶可溶性糖、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复式...  相似文献   

10.
江北茶区绿茶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江北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制成烘青绿茶,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抗早、黄叶早、山坡绿、乌牛早等品种的鲜叶制作绿茶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1.
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饮品,在茶叶中含有多种主要常规成分,而茶叶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浸提工艺的影响,如何确定最佳的浸提工艺条件,以获得理想的浸提效果,已成为茶叶产品工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以茶饮料为例,深入研究了超声波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浸提效果,以此探究超声波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浸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浸提法而言,超声波对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浸出率与其较为接近,但在浸出果胶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却会受到抑制。此外,相比于其他浸提方式,可以发现超声波在儿茶素浸出效果上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SDE法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揉捻工艺制成的单丛茶的香气组成,并检测了多酚、氨基酸等滋味因子。结果表明,包揉工艺制成的颗粒型单丛水浸出物和酚氨比较高,提高了单丛茶的滋味品质,并表现出与条形单丛不同的花香。  相似文献   

13.
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三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文献,按照三七的化学成分分别综述。结果与结论: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探讨在散叶工商交接中不同外观质量烟叶对工业可用性的影响。选取2014年龙岩烟区工商交接中不同外观质量的散叶烟叶样品,进行外观质量评价、感官质量评价和化学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外观质量表现为身份较适中,叶片结构疏松度较好,有油分,色度较好的样品,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较高,工业可用性较高。即工业可用性较高的烟叶样品为外观质量较好的X2F,外观质量较好和中等的C3F,外观质量较好和中等的C2F;工业可用性一般的样品为外观质量中等的X2F,外观质量较好的C4F,外观质量较差的C3F;工业可用性较差的样品为外观质量较差的C4F。本研究结果为烟叶原料质量检验及质量把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茶花精油中的26种挥发性成分,并初步探讨了不同品种的茶花在开花进程中挥发性成分和萜烯指数的变化。茶花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戊醇、2-庚醇、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酮、香叶醇、橙花醇、2-苯乙醇等。各品种茶树在开花过程中,其芳樟醇类、香叶醇以及橙花醇的含量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但其萜烯指数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周冀衡 《作物研究》2009,(Z1):197-201
为深入了解中国烤烟氯含量的区域特征和分布情况,利用2003~2006年中国主要烟区2712份烤烟样品数据,对中国烤烟氯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地区差异、品种差异、部位差异以及氯含量与其他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氯含量普遍偏低,氯含量<0.40%的烤烟样品占74.22%;我国烤烟氯含量在烟区、品种、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北方烟区烤烟氯含量高于南方烟区,不同品种在不同烟区的氯含量表现差异较大,上部烟叶氯含量高于中下部烟叶氯含量;烤烟氯含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特征因烟区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二则     
《茶叶》1986,(2)
金华市工业科学研究所与武义茶机厂共同研制的 CGQ102—12型隔离窨花机,最近通过鉴定。该机的特点是,茶花分离窨制,密闭窨制过程能调节温、湿度,并能供氧,为花茶窨制工艺提供新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以烤烟G8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工艺对叶片色素含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烟叶内部物质的充分转化,促进上等优质烟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逐步判别分析在中国烤烟香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云南、河南、辽宁烤烟的多项化学成分含量,并对烤烟进行专家评吸香型鉴定。以化学成分为自变量对不同香型烤烟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构建判别函数,并对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烟碱、钾等8个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由判别函数的方差分析可知判别函数具有显著意义;用自身验证法和交互验证法对原样品进行回判,回判的准确率分别达95.5%和94.3%,新样品的判别准确率达93.3%,判别效果良好,在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火焰树为木兰纲唇形目紫葳科火焰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火焰树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具有抗疟、抗菌、抗惊厥、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等药效作用,在非洲传统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疟疾、细菌感染、HIV、血液循环不良等疾病。火焰树不同部位具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同,本文对火焰树树皮、叶和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其开发应用前景,以指导火焰树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