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方法,现有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抗咪唑乙烟酸谷子种质的引进与应用,创制了一批抗咪唑乙烟酸谷子新种质和新品系,以承谷14号、承谷15号、承谷17号为例,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栽品种承谷13号。咪唑乙烟酸对谷田的各种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通过培育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品种,利用咪唑乙烟酸一种除草剂就能实现谷子生产中的间苗和除草,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对发展谷子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河西走廊紫花苜蓿基地上对几种除草剂进行施用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精吡氟禾草灵1 350 ml/hm25 d后,幼苗期芦苇除草明显,但对较大芦苇的防效较差;喷施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对较大芦苇有很好的防效;喷施咪唑乙烟酸在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上均能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途径。谷子不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其近缘野生种资源丰富、遗传变异类型广泛,对谷子的抗除草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各种类型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较少。咪唑乙烟酸能根治谷田的各种杂草,且价格低廉。我们现已培育出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新种质和一些新品系,产量已经接近于生产水平,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对谷子抗除草剂育种将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谷子抗除草剂材料、谷子抗除草剂育种研究进展以及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材料及其特点、育种材料的创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谷子抗咪唑乙烟酸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冀谷33是抗咪唑乙烟酸谷子(Setaria italica)品种,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喷施咪唑乙烟酸除草剂可达到间苗、除草的目的,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咪唑乙烟酸对冀谷33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为冀谷33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郄马试验站进行,试验设置0、56.25、75、112.5、150、225 g a.i./hm~26种咪唑乙烟酸剂量水平。对冀谷33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在田间进行,用药后7、10、13、16、20、25和30 d,分别调查统计苗高和鲜重;成熟期调查株高、穗长和穗径,并统计小区产量;并对小米、谷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检测。对后茬作物的影响试验在网室进行,研究其药后30、60 d和药后1年播种的8种后茬作物白菜、冀谷19、冀谷33、甜菜、高梁、玉米、小麦、棉花的安全性。【结果】56.25-225 g a.i./hm~2剂量下,冀谷33正常生长,无明显药害。药后不同时期对冀谷33苗高、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药谷子苗高和鲜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药后13—16 d处于拔节期初期,为苗高敏感期,药后20—25 d处于拔节期末期、孕穗期初期,为苗重敏感期,之后抑制逐渐解除,收获时冀谷33生长发育正常,产量高于对照。只有喷施225 g a.i./hm~2咪唑乙烟酸的植株中检测到(0.01±0.006)mg·kg~(-1)少量残留,低于检测限LOQ,其余处理均未检出。随着咪唑乙烟酸施药时间的增长,对后茬作物的抑制作用有所减轻,在药后1年播种的后茬作物中,株高差异显著,仅对白菜、高梁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夏谷区喷施咪唑乙烟酸的田地,冀谷33可与玉米、小麦、棉花轮作种植。【结论】施用56.25-225 g a.i./hm~2咪唑乙烟酸对冀谷33安全,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咪唑乙烟酸施药时间的增长,对后茬作物的抑制作用有所减轻,冀谷33可与玉米、小麦、棉花轮作种植。在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药量,合理轮作。  相似文献   

6.
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伟  曹丽娟  程茁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4192-4197
【目的】明确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d咪唑乙烟酸62.5,125和250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0.2198和0.2471mmolC2H4·g-1·h-1。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d咪唑乙烟酸62.5和125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1778和0.2177mmolC2H4·g-1·h-1。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30d内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土壤处理后的75d,叶片硝酸还原酶只有在咪唑乙烟酸250ga.i.·hm-2时酶活性才受到显著抑制。【结论】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对大豆氮代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莠去津(播后苗前喷药处理)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筛选适宜谷子生产的除草剂最佳使用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25 d和40 d后,莠去津4 500 ml/hm_2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鲜重防效达到83.16%和86.43%,与喷施清水(CK)相比2 250 ml/h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到54.31%,3 000 ml/hm_2次之,因此2 250 ml/hm_2是谷子生产中莠去津(播后苗前喷药)使用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0、10.0、20.0、40.0μg/kg咪唑乙烟酸在长时间尺度下(60 d)对黄棕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咪唑乙烟酸均表现出对黄棕壤细菌的抑制,14 d后抑制作用开始解除。高浓度(20.0、40.0μg/kg)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后7 d对黄棕壤真菌表现出刺激作用,处理后14 d恢复到对照水平。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放线菌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各个浓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黄棕壤的呼吸效应都有短暂的抑制。咪唑乙烟酸对黄棕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刺激的规律。高浓度的咪唑乙烟酸会提高土壤脲酶的活性,28 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抗除草剂水稻与常规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以及探索一种针对抗除草剂水稻育种过程中快速筛选杂交后代抗性材料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咪唑乙烟酸溶液对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滨稻K1及常规水稻品种垦育60的根与叶片喷施后,测量计算其生长率及浸种后计算种子出苗率。结果表明,常规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迅速降低,并在较低浓度下停止生长和出苗;抗除草剂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先缓慢均匀降低,达到较高浓度后快速下降直至停止生长和出苗。分析数据得出抗除草剂水稻的种子、根和叶片对除草剂的耐药能力分别是常规水稻的20、90、15.7倍,抗除草剂水稻种子、根和叶对除草剂的耐力极限浓度分别为1.000%、0.900%、1.100%,2种水稻的不同部位间的耐药能力均为叶片>种子>根;利用0.03%咪唑乙烟酸溶液浸种72 h,或用0.07%咪唑乙烟酸溶液在水稻3叶1心期进行叶面喷施,可快速杀死全部不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系品种的概念,结合从国外引进的谷子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抗除草剂基因,育成了适宜简化栽培的多系谷子新品种"冀谷25"。该品种由抗拿捕净的新品种"528-4"及不抗除草剂的同型姊妹系"528-5"组成。2004~200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为5 244.3 kg/hm2,较对照增产9.62%,2006年3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抗倒伏、抗旱且抗多种病害。通过研究姊妹系的适宜混配比例、播种量、除草剂种类、除草剂适宜喷施时期及剂量等,提出了与其配套的简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同时化学间苗和化学除草,喷药后7 d左右自动达到大田生产所需的留苗密度,出苗25 d内对杂草防效达90%以上,全生育期基本不需要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本项研究的相关内容"简化栽培谷子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方法",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410058088.9)。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安融乐对花生田除草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豫花22为材料,采用安融乐与除草剂混合茎叶喷施,分析加入安融乐后杂草防效、花生药害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内安融乐可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后期总体上降低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处理[(45+337.5)、(60+450)g/hm~2)]的除草活性,提高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48.6+30)、(64.8+45)g/hm~2]高剂量处理和甲咪唑烟酸72、108 g/hm~2处理的除草活性。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处理造成花生2~4级药害,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低剂量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高剂量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加入安融乐使低剂量下药害降低1~2级,对高剂量下药害无明显缓解,POD、APX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保持显著升高,CAT活性变化表现为低剂量下降至空白对照水平,高剂量下显著升高。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处理初有轻微药害,7 d后症状消失,甲咪唑烟酸处理14 d产生轻微药害,均表现为仅高剂量下APX活性显著升高,加入安融乐,前者处理低剂量下POD、CAT、APX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下APX活性降至空白对照水平,后者处理高剂量下APX活性仍保持显著升高状态,对其余指标影响较小。因此推测,花生叶片POD、CAT、APX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安融乐调节花生应对除草剂胁迫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甘草田除草良药,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了甘草田杂草防除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除草效果差异显著,用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l/hm~2播前土壤处理,对灰绿藜、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及苦苣菜有良好的效果,施药后30 d调查,其株防效在78.3%~82.3%,鲜重防效在77.1%~87.4%;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600 ml/hm~2苗期茎叶处理,对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效果,施药后30 d调查,其株防效在80.4%~82.4%,鲜重防效在86.1%~88.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宜绿豆田杂草防除的除草剂,以市场销售量大、易购买为前提,选择5种常用除草剂,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以人工锄草和不锄草处理为对照,设75%噻吩磺隆90 g/hm2+960 g/L精异丙甲草胺1 872 m L/hm2、乙草胺2 250 m L/hm2播后苗前土表喷施处理,15%乙羧氟草醚乳油900 m L/hm2、15%乙羧氟草醚乳油900 m L/hm2+15%精稳杀得乳油1 050 m L/hm2、15%精稳杀得乳油1 050 m L/hm2苗后茎叶喷施处理,进行了不同除草剂及配比对绿豆(冀绿10号)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除草剂均对绿豆安全,其中,75%噻吩磺隆90 g/hm2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1 872 m L/hm2复配在绿豆播后苗前进行土表喷施对杂草防效显著;15%乙羧氟草醚乳油与15%精稳杀得乳油复配在绿豆出苗后定向喷施对绿豆田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施药后30 d对绿豆田主要阔叶草杂草马齿苋、反枝苋及禾本科杂草牛筋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5.62%,绿豆产量为2 799.14 kg/hm2,较人工锄草处理增产2.57%。在绿豆播后苗前用75%噻吩磺隆90 g/hm2与960 g/L精异丙甲草胺1 872 m L/hm2复配剂进行土表喷施、绿豆出苗后用15%乙羧氟草醚乳油与15%精稳杀得乳油复配剂进行茎叶喷施对绿豆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可以用于绿豆田间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4.
不同除草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市场混乱,鱼目混珠,除草效果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大豆生产中利用的3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进行研究,为大豆生产上选出除草效果较佳的除草剂。在辽宁省营口监狱大豆试验地用28%乙嗪悬乳剂、50%乙草胺乳油、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3种除草剂以喷雾法施药,药后40d进行调查,调查杂草的种类和株数、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来研究除草剂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28%乙嗪悬乳剂2625ml/hm2的株防效达93.3%,鲜重防效达96.1%,28%乙嗪悬乳剂2325ml/hm2的株防效为92.2%,鲜重防效为94.5%,而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125ml/hm2的鲜重防效为94.9%,略高于28%乙嗪悬乳剂2175ml/hm2,但株防效为90.7%,效果一般的是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28%乙嗪悬乳剂2325~2625ml/hm2和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125kg/hm2,在播后苗前使用一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5.
在免耕夏玉米田 ,乙阿乐 ( 4 0 %乙阿合剂 3 0 0 0ml/hm2 +74.7%农民乐颗粒剂 90 0g/hm2 )于玉米播后苗前喷施 ,药后 47天株防效达 91.8% ,除草效果理想且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慧  丁伟  姜俊凤  王怀彪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4173-4178
【目的】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结果】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 d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112.5和225.0 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28天得到解除。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量显著增高,且分别在第 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1个重要原因,同时细胞浆中氨积累也造成了对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7.
3种除草剂对糜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糜14号为指示品种,在糜子播后苗前选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分3个剂量水平进行喷施,施药45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在糜子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25%辛酰溴苯腈乳油分2个剂量水平进行茎叶喷雾,用药30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喷施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4 200 mL/hm~2处理对糜子出苗没有影响,对杂草株防效达76.39%,对杂草鲜重防效达90.04%,糜子产量提高35.08%。25%辛酰溴苯腈乳油3 000 mL/hm~2苗期茎叶处理对杂草株防效达54.84%,鲜重防效达73.4%,但比对照减产19.9%。  相似文献   

18.
冀谷24是R219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抗阿特拉津,通过喷施阿特拉津可以实现化学除草,能够减轻谷子除草的劳动强度。2004~2005年国家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024.8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5.26%,居2 a所有参试品种第4位。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9.
以谷子品种陇谷13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剂量3种除草剂。结果表明,以25%辛酰溴苯腈乳油苗期喷施防除杂草效果最好,在3 000 g/hm~2的剂量下,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谷子出苗和产量影响最大,而25%辛酰溴苯腈乳油影响最小。综合考虑,25%辛酰溴苯腈乳油1 500 g/hm~2在杂草2-4叶期茎叶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除草剂骠马对核桃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除草剂骠马的3种喷施剂量对核桃树幼苗进行处理,研究其对核桃幼苗生长发育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1/2推荐喷施剂量(2 .5ml/L)对核桃幼苗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株高生长量的影响最小;2 .5ml/L和5ml/L处理仅在喷药后5d作用显著,10ml/L处理在喷药后10~15d对核桃苗生长仍具有抑制作用。建议在核桃苗圃使用骠马除草时,应于核桃萌芽前后5d施用,浓度不高于5m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