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时节 ,板栗飘香。漫步街头 ,到处可见油光闪亮 ,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 ,使人留连忘返。板栗 ,俗称栗子 ,又名栗果、毛栗、凤栗 ,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类果品中 ,栗子的栽培历史最为久远。陕西半坡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里就出土有栗子 ,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 ,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对栗子写了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棒栗”、“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 :“山家菜栗暖”的诗句 ,把吃蒸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大成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 ,总输易栗十分甜”的佳句 ,把栗子奉为群…  相似文献   

2.
金秋时节,板栗飘香。漫步街头,到处可见油光闪亮、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使人馋涎欲滴。 板栗,俗称票子,又名栗果、毛栗、凤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类果品中,栗子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陕西半坡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里就出立有栗子。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对栗子写下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山家菜栗暖”的诗句,把吃蒸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成大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的佳句,把栗子奉为群…  相似文献   

3.
板栗营养丰富,富淀粉、蛋白质、糖分和维生素以及磷、钙、铁等,特别是维生素C、B1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板栗的吃法多种多样,生食甜而爽脆,熟食则粉而香甜,糖炒栗子更是糯、香、酥、甜味俱全。至于“板栗烧鸡”、“板栗炖猪蹄”、“板栗香菇”、“板栗肉芋头”等,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席上佳肴。它还是糕点行业及饮食业的好原料,像栗蓉月饼、栗子糕、桂花栗子羹、栗子香酥鸡等都是由栗肉作配料的名菜。板栗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相媲美,尤其对肾虚病人有良好的疗效。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栗,肾…  相似文献   

4.
金秋时节,板栗飘香。漫步街头,到处可见油光闪亮、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使人馋涎欲滴。板栗,俗称栗子,又8桑果、毛栗、凤栗,素有“干果Z壬”的美称。在我国合类果品中,栗子的栽培历白晏为悠久。陕西半坡村发现新召器时期遗址里就出立有栗子,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日上有许多8人曾对栗子写下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律采”、“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山家菜采暖”的诗句,把吃菜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成大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采十分科”的佳句,把栗子奉为群果…  相似文献   

5.
“粟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秋冬时节,城市街头又支起一口口大铁锅,灶火熊熊,经此加工的糖炒栗子,甜香飘逸,惹人口舌生津,一品为快。 板栗,又称栗子、粟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二千余年栽培史。  相似文献   

6.
补身入药话板栗缨士毅金秋时节,板栗上市了,家常的食谱中又多了一种美味。板栗,又名栗子、栗果、大栗等,系山毛榉科落叶乔木植物,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板栗北起吉、辽,南至川、贵、湘、滇,几乎各省均有栽培。天津板栗、无锡桂花栗、浙江上虞栗子...  相似文献   

7.
<正>板栗空苞就是栗棚中没有栗子,群众叫"哑巴栗子"、"哑栗树"。这种空苞或叫空棚现象,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据调查,板栗正常生长的地区平均有15%的空苞率。不少地区的空苞率占50%,北京、河北、山东及南方各省都有严重发生。板栗空苞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发生严重的地区年年都很严重,特别是嫁接树有时成片形成空包,已成为板栗  相似文献   

8.
板栗史话     
板栗是壳斗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可分为人工种植的板栗、半野生的锥栗和野生的茅栗三大品类。其中,以板栗颗粒最大,经济价值最高,分布也最广,北自吉林,南至广东,均有种植。我国是板栗的故乡,据对1954年西安出土的栗子化石的考证,已有六千年食栗史了。《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乾葆、榛实。”之句。可见,周朝人就有用竹器盛上枣、栗赠人的习俗了,这或许祝愿人“早”、“立子”谐音的渊源吧。《诗经》也有几处提到栗,如“东门之栗,有践家室”,用对栗的望眼欲穿隐喻对爱情的期盼。古人称板栗为“木本粮食”,据《韩非子》载,范睢说:“枣、栗足以活民”,劝秦昭王用御园的干果赈济灾民。历代皇家富  相似文献   

9.
板栗空苞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空苞就是栗棚中没有栗子,群众叫“哑巴栗子”。这种空苞现象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并消耗大量营养。据调查,板栗正常生长的地区平均有15%的空苞率,不少地区空苞率占50%,易县赵家沟村有些山坡地空苞率占87%,严重影响板栗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对板栗空苞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粟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秋冬时节,城市街头又支起一口口大铁锅,灶火熊熊,经此加工的糖炒栗子,甜香飘逸,惹人口舌生津,一品为快。板栗,又称栗子、粟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11.
"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金秋时节,街头巷尾,经加工的糖炒栗子,香气扑鼻,惹人口舌生津,一品为快。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千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培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吕氏春秋》也说:"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唐代杜甫咏  相似文献   

12.
栗子,俗称板栗,原产于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栗子营养丰富,栗肉中含糖及淀粉62%-70%,蛋白质5.7%-10.7%,脂肪2%-7.4%,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与大米小麦相近。  相似文献   

13.
板栗味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和淀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煮食、糖炒和做菜均宜,还可以制成精美的糕点, 供人们享用。板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铁杆庄稼”之称,是群众十分喜爱栽植的树种。据多年栽培经验和自1965年以来所作的试验,我们总结出几条使板栗优质丰产的技术措施: 栽培地的选择。板栗喜欢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潮湿而微酸的地方生长。因此,栽培地要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14.
<正>"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金秋时节,街头巷尾,经加工的糖炒栗子,香气扑鼻,惹人口舌生津,一品为快。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千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培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吕氏春秋》也说:"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唐代杜甫咏  相似文献   

15.
栗子(板栗)是备战、备荒的重要物资,又是我国传统的内供外销果品。南方的粟子,历来霉烂严重,不易贮藏保鲜,每年霉变损耗很大。我所从1973年开始,进行了栗子的贮藏保鲜试验。几年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初步取得一些成  相似文献   

16.
栗香栗市——信阳县板栗市场发展侧记文/图/刘传伦余光明“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在栗香漾满山野之际,我们慕名到河南省信阳县走访了板栗市场。信阳县:建栗市没商量大别山、桐柏山展开铁的臂膀,将信阳县紧紧揽于怀中。信阳,踞于三关之扼,处...  相似文献   

17.
板栗是我县主要果树之一。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近年来板栗发展较快,到1974年底,已发展到100万棵,并涌现出一批大搞板栗上山的先进典型。全县1973年产栗子30多万斤,1974年产栗子达80多万斤。但是,目前在板栗生产上,我县仍存在着幼树结果晚、老树产量低的问题,平均每株产量不到1斤。通过调查发现,实生繁殖(即播种)是我县板栗结果晚产量低、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例如: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板栗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板栗坚果生产大国,其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板栗营养丰富,但在贮运过程中,常因条件不当而大量腐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办法是对板栗进行深加工,介绍了板栗罐头、栗子粉、板栗果脯、板栗奶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山乡粟市好红火杨家山,徐金玉不是亲眼见到,真难以相信;在大别山腹地,豫鄂两省交界处的琥胜关下,有这么一个红火、兴旺,闻名大半个中国的板栗集散地──河南省信阳县李家寨乡板栗专业市场。“七月杨桃八月植,九月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笔者起了个大早,到这个市...  相似文献   

20.
板栗的栽培     
板栗又叫大栗,是我国特产的重要干果,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栗子果实含淀粉60%左右,糖分10—20%,蛋白质5—10%,以及多种维生紊和少量脂肪。因此,栗子不仅可以代粮,备战备荒,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板栗又是果材兼用树种,木材较坚实,可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栗蒲、树皮含有大量丹宁,是提炼烤胶的重要原料。此外,栗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是保持水土,改造自然,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板栗的繁殖,有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之分。用实生苗繁殖,后代变异大,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栗子小,产量低,因此,多用嫁接繁殖。嫁接繁殖不仅能保持原优良品种的特性,而且能提早结果。过去不少地方,采用野生茅栗移栽后嫁接或就地嫁接,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成片栗园、保证栗园整齐,现在多提倡育苗嫁接繁殖。这种繁殖方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