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新疆杨、速生杨、刺槐3种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新疆杨、速生杨是高光能利用效率树种;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刺槐;(2)刺槐树种蒸腾速率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的直接影响而变化的幅度最小,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3)新疆杨和速生杨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与水分竞争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反映出这两种杨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强于刺槐,实地调查结果与此相符;(4)速生杨气孔导度值最大;新疆杨气孔导度值居中,其变化幅度居中;刺槐气孔导度值最小,其变化幅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番茄气孔导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番茄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响气孔导度的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叶片自顶尖始第2对小叶的气孔导度与叶片的平均数最接近,具有一定代表性;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在垂直方向上,顶4叶气孔导度最有代表性;番茄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进程有2种类型,单峰型和双峰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除了受土壤水分制约以外,还受光照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育55 d的银新杨、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苗在生长季6月、7月和8月不同时间进行造林,测定缓苗期3个树种叶片的光合指标,以期为幼苗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则存在差异,以7月的值最大。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光合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胞间 CO2浓度在栽后1~3 d出现持续下降,4 d开始回升,5~7 d内恢复到栽前水平。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缓苗期为5~7 d,此时应该加强土壤水分的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确保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玉米的两个品种(抗旱性强的丹玉13和抗旱性弱的山农3号)在土壤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几种生理参数(渗透调节、弹性调节、气孔导度、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ABA浓度)的测定和对这些生理参数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抗旱性弱的山农3号在干旱过程中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壁弹性调节能力差,气孔导度下降慢,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快,ABA 浓度升高慢;而抗旱性强的丹玉13则与之相反.在复水过程中,山农3号的气孔导度恢复慢,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恢复慢,ABA浓度降低慢;而丹玉13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则短时间内恢复,ABA浓度降低快.由此看出,①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丹玉13伤害程度小,代谢能力强;②抗旱性强弱主要体现在生理上的差异;③ABA浓度可以作为衡量抗旱性强弱的一个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5.
柯世省  魏燕  陈贤田  葛勇  吴秀珍  陶梦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63-6365,6369
为云锦杜鹃的合理开发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5年生云锦杜鹃苗木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四种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对照(最大田间持水量MFA 75%~80%下同)、轻度胁迫(MFA 60%~65%)、中度胁迫(MFA 45%~50%)、重度胁迫(MFA 30%~35%),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云锦杜鹃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在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1%和33%、65%和44%、67%和82%,气孔导度的下降幅度比蒸腾速率大,云锦杜鹃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经逐步多元回归得到了不同水分处理下蒸腾速率日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回归方程。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退化生境主要乔木树种光合日进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境上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赞皇大枣Ziziphus jujuba var.inerm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光合日进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赞皇大枣的光合日变化类型属于左偏单峰型;其他树种光合生理代谢进程所属类型出现分异现象,表现为侧柏的光合速率属于左偏单峰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属于双峰型,刺槐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属于单峰型,气孔导度属于左偏单峰型.侧柏、臭椿和刺槐的Fv/Fm谷值出现在13:00,赞皇大枣的Fv/Fm在10:00~13:00出现谷底;刺槐在傍晚时Fv/Fm恢复较快,而臭椿、侧柏和赞皇大枣恢复相对较慢.依据树种生理代谢过程日进程所属类型的分异现象,可为人工群落构建时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佐证.图5表4参17  相似文献   

7.
玉米群体冠层内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了探明玉米群体内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用Li-1600型稳态气孔仪分别测定了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四密25”、“农大3138”、“吉单159”)群体冠层内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和冠层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群体冠层内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中午12:00达最大值;气孔导率的日变化近似单峰型,在上午10:00达最大值。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冠层变化均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广西热带岩溶区苹婆幼树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北热带岩溶区主要树种苹婆幼树的光合蒸腾特性。[方法]利用1年生苹婆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长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的苹婆幼树,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将导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结论]苹婆属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树种。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侧柏、刺槐等11个针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用改良的冲冼法测定各树种1a生枝条小枝水势、水力结构参数及木质部栓塞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1a生枝务导水率与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早晚高,上下午低。而各树种木质部栓塞程度的日变化情况与水力结构参数的日变化趋势相反,表现出早晚低.上下午高的单峰型变化趋势。从材性上看,针阔叶树种导水率和比导率的日变幅大小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无孔材树种,而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大小也依次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无孔材树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叶片气体交换的观测数据,分析芦苇叶片气孔导度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植物叶片气孔导度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芦苇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密切,当光合有效辐射较低时,气孔导度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加,当光合有效辐射大于1 200μmol·m-2·s-1时,气孔导度呈现下降趋势;气孔导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水汽压亏损的增加而增加,在水汽压亏损接近1.8kPa时,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之后气孔导度随水汽压亏损的增加而降低;当温度达到27.75℃时,气孔导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温度的增加,气孔导度逐渐降低。对2类气孔导度模型进行验证与对比,结合实测数据,建立适用于博斯腾湖芦苇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 t/hm2)>杨树林(13.42 t/hm2)>刺槐林(6.88 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 t/hm2)>油松林(14.24 t/hm2)>刺槐林(11.44 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 t/hm2)>油松林(22.02 t/hm2)>刺槐林(15.80 t/hm2)。3种人工林枯落物的吸水过程均表现为在浸水0~3 h持水量不断增大、吸水速率由最大不断下降,到4~12 h变化趋于平缓,到24 h变化基本达到动态平衡。建立了3种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及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论】杨树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比油松林和刺槐林强,对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刺槐幼苗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人工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研究1年生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形态指标均逐渐降低;结合异速生长曲线的分析,说明植物能根据干旱胁迫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加的同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减少,光合限制因素由气孔限制为主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同时光系统的保护机制减弱,造成光抑制程度的加剧。土壤干旱降低了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尤其是侧根迁移,使根生物量比增加;而这种分配方式是以降低叶生物量比为代价的,因此造成根冠比的增大、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的减少。可塑性指数分析表明:刺槐幼苗主要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差异可能存在异速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复垦模式(刺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复垦耕地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率(WSAR)、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破坏率(PAD),并通过和原地貌及未复垦地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来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复垦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在团聚体DR0.25(0.25 mm团聚体质量)、WSAR、MWD和GMD值上呈现出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2种纯林复垦模式未复垦林地,以及林地内排耕地的总体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PAD值呈现出相反的排序。上述复垦模式中,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中,DR0.25、WSAR、MWD与GMD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AD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土壤重构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刺槐群落优势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群落不同植物水分利用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群落稳定性关系,以延安宝塔区公路山半阴坡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内12种优势植物,并在林外选择相同植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系统地测定水分平衡参数(叶片水势、水分饱和亏缺、临界水分饱和亏缺等),通过对不同植物的水分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内、林外不同生境下,12种植物水势日变化曲线一致,但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其水分参数都要进行调整。水分参数在相似生境下不同,在生境条件变化后也不同。2)根据不同植物黎明前水势、日最低水势、水分饱和亏缺等水分参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林内12种优势植物划分成4个水分适应类型,每一种植物均有其特殊的水分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对胶南市4种乔木树种刺槐、麻栎、火炬树和山合欢以及4种灌木树种杜梨、胡颓子、胡枝子和紫穗槐的水分生理指标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以及它们的影响因子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① 4种乔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 ② 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②4种乔木的日平均叶水势为:山合欢<刺槐 ③ <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水势为: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③各树种水分 ④ 利用效率乔木树种中山合欢最高,灌木树种中紫穗槐最高.④从4种乔木和4种灌木的水分消 耗与水分摄取分析中,反映出它们的抗旱性顺序排列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紫 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木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刺槐(乔木)、柠条(灌木)、撂荒地(草地)3种退耕植被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不同退耕植被下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的季节和垂直分布。[结果]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均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分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碳氮的趋势相反;此外,与耕地相比,3种退耕植被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均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水分在表层(0~30 cm)整体表现为撂荒地较林地低,而30~200 cm土层,表现为撂荒地大于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显著。可溶性碳氮在0~30 cm土层也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递减趋势,且显著受土层变化的影响(P0.05)。另外,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研究阐明了黄土丘陵区典型退耕植被的土壤水分、可溶性碳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应用PV技术研究了京西山区油松、侧柏、白皮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及火炬树等7个树种人工林水分参数RWC ̄(tlp)、ROWC ̄(tlp),Vs,Va,Va/Vs,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①3个针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4个阔叶树种的RWC ̄(tlp)和ROWC ̄(tlp)则均具有随季节和枝叶生长发育进程而变化的趋势;②7个供试树种的Vs及Va/Vs均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有较大的差异;③在V_0/DW和Ns/DW的季节变化中,供试阔叶树种较供试针叶树种更为明显,其中栓皮栎和元宝枫、刺槐和火炬树、油松和白皮松的变化趋势分别基本一致;④依据供试树种各种水分参数的变化,应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判树种的耐旱能力的结果由强至弱为:侧柏、白皮松、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火炬树和刺槐,这一结果与其苗木的研究结果及野外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3个园林观赏树种苗木耗水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舍仪和BP-3400天平等仪器。对北京市常用园林观赏乔木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的蒸腾速率大于夏季和秋季,3个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春季2.32,2.23和1.85mmol·m^-2.s^-1,夏季1.61,1.58和1.46mmol·m^-2.s^-1.秋季1.67,1.66和1.47mmol·m^-2·s^-1;3个树种均为春季耗水型,日平均耗水率分剐为春季2.2846,1.9529和1.1237kg·m^-2·d^-1,夏季1.0668,0.9658和0.3007kg·m^-2·s^-1,秋季1.1300,0.7837和0.4466kg·m^-2·s^-1;3个树种年平均日耗水率分别为1.4938,1.2341和0.6236kg·m^-2·s^-1,由年平均日耗水率可见,3个树种耗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白玉兰、鹅掌楸和刺槐。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可以显著地提高蓄水效益。整地深度为50 cm的刺槐林最大持水量为2 142 t·hm~(-2),分别比整地深度40、30 cm的刺槐林蓄水效益提高29、117 t·hm~(-2);保水剂对蓄水效益也有明显提高,造林时,施用30 g保水剂的刺槐林有效持水量为2 184 t·hm~(-2),分别比施用20、10 g保水剂提高30、45 t·hm~(-2);土壤蓄水量与株行距呈显著正相关,与整地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