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正> 1 虫害种类1.1 菌蚊。包括眼菌蚊、小菌蚊、大菌蚊、菇蚊等。成虫因种类不同,为黑褐色或黄褐色,体长1.8~6mm。幼虫乳白色或灰白色,体长4.7~16mm,头黑色。幼虫主要为害食用菌子实体,也为害培养料和菌丝体,造成子实体枯死或腐烂。1.2 菇蝇。包括黑腹果蝇、菇蝇、菌蝇等。成虫褐色或黑色,触角比菌蚊短,幼虫白色,无头。幼虫无头是与菌蚊的主要区别。成虫常在腐烂的子实体上觅食和产卵。幼虫蛀食子实体,造成子实体腐烂,亦能为害菌丝体,使菌丝腐烂。1.3 跳虫。常见的有角跳虫、黑角跳虫、黑扁  相似文献   

2.
在杨树林下进行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林下培养料(60 %玉米秸秆+40 %稻壳)栽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为34.7天d,发菌后现蕾时间最早为7.1d,现蕾后子实体个数多,子实体形态、整齐度较好,产量最高,折合每666.7m2产量2561.79 kg,可以作为在杨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栽培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常见食用菌的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虫害种类 1、菌蚊 包括眼菌蚊、小菌蚊、大菌蚊、菇蚊等。成虫因种类不同,为黑褐色或黄褐色,体长1.8~6毫米。幼虫乳白色或灰白色,体长4.7~16毫米,头黑色。幼虫主要危害食用菌子实体,也危害培养料和菌丝体,造成子实体枯死或腐烂。  相似文献   

4.
菇棚常见害虫巧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明 《农家科技》2009,(10):25-25
<正>1.菇蝇。菇蝇幼虫又称菌蛆,主要取食子实体造成隧道而影响品质,且造成的伤口还很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烂。防治菇蝇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方法。出菇前有菌蛆大量发生,可用敌敌畏按0.9千克/100平方米的量进行熏蒸,同时在每个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虫害发生特点1.1菇蚊。又名尖眼菌蚊。该虫自培养料进房后直至栽培结束,对培养料、蘑菇菌丝和子实体都能造成危害。幼虫寄生、腐生能力强,具有趋糖性、趋湿性、避光性和群居性,成虫有很强的趋腐性和趋光性。  相似文献   

6.
胡文华 《吉林农业》2002,(10):36-36
一、发生特点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蝉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其繁殖能力极强,个体很小.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已对生产造成损害,使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产生危害,而且对工作人员亦产生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菇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取食菌褶中  相似文献   

7.
<正>1对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识别平菇厉眼菌蚊对平菇及其它袋栽食用菌菌袋的危害是成虫迁飞入菌袋并将卵产入菌丝体中,卵孵化后,幼虫开始蛀食菌丝体、菇蕾甚至于培养料,从而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危害。其在平菇菌袋上危害可以从菌丝量减少的外观上进行早发现,也可以从观察幼虫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来发现。一般来说,现在的菇  相似文献   

8.
危害食用菌的主要害虫有以下几种:菌蚊包括眼菌蚊、小菌蚊、大菌蚊、菇蚊等。成虫因种类不同,分别为黑褐色至黄褐色,体长1.8~6毫米;幼虫乳白色至灰白色,体长4.7~16毫米,头黑色。主要以幼虫危害子实体,造成子实体枯死或腐烂。菇蝇包括黑腹果蝇、菇蝇、菌蝇等。?..  相似文献   

9.
在出菇期间,姬松茸(巴西蘑菇)经常发生菇蕾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等现象,有时甚至成片或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了姬松茸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姬松茸发生死菇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死菇的原因,根据生产实践,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死菇原因1.培养料养分不足:培养料中的养分是姬松茸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培养料不足,势必影响菇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部分死菇。培养料营养不足主要的因素:一是氮源不足,培养料配方不当;二是铺设培养料偏薄,致使后期营养不足而死菇;三是培养料堆制不符合要求。堆料时没有掌握好稻草的水分,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易造成厌…  相似文献   

10.
<正>1.平菇。当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10℃温差,同时要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0~18℃,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向空间喷雾进行补水,一般每天喷2~3次,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90%,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白灵菇培养料在不同出菇时间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每袋40 g时,总产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菇蕾死亡 1.原因 ①空气过干。②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菌蕾逐渐枯萎死亡。③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2.防止方法 ①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  相似文献   

13.
<正>生理性病害1."冬菇""冬菇"的主要特征:柄短肉厚,菌盖难开。形成"冬菇"的原因主要是,菇蕾生长阶段长期处于5℃以下,香菇生长缓慢,产量低,品质差。防治技术措施:菇蕾生长阶段,严格控制简易温室内的温度,保持5~12℃。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引起冬菇或者次品菇。2."香信菇"香信菇的主要表现:肉薄、菌盖易开,菌柄较长,品质差。形成香信菇的原因是,菌丝形成子实体期间,长时处于20℃以上较高的温度,刺激了子实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料栽培的长根菇氨基酸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长根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不同栽培料栽培的长根菇子实体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而芬香族氨基酸含量低。氨基酸的总量和各类氨基酸的含量有区别,培养料配方(4)栽培的长根菇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谷氨酸含量最高,培养料配方(1)栽培的长根菇子实体,其支链氨基酸含量与芬香族氨基酸之比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香菇的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螨类、线虫等。这些害虫一方面取食香菇的培养料、菌丝、子实体,降低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携带病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给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在香菇的栽培过程中要重视害虫的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雾霾对菌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菌菇生长过程中吸入有毒气体,或附着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微粒,或沾染细菌和病毒,轻则造成菌菇子实体畸形、色泽异变或发生大量死菇、死蕾,或者沾染病毒、病菌后形成新的侵染性病害,或者不再出菇等,重则在菇体内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者造成人体伤害。1.采取设施化生产,减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设  相似文献   

17.
1.菌丝的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20~25厘米,一般需培养25~30天长满菌袋。2.搔菌出菇袋菌丝发满菌袋时要立即进行搔菌,搔菌是把原种菌种块和深1~2厘的培养基一起刮掉使金针菇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生长,搔菌采用负离子搔菌机自动旋转的机械化方法。搔菌后移入催蕾室。3.催菇蕾管理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或自动增湿机来加湿,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  相似文献   

18.
<正>双孢菇生产中,自覆土后直到出菇,除常规管理外,正确掌握并应用下述四个用水要点,对于确保菌丝数量及菌丝活力、确保现蕾数量及现蕾一致、确保子实体健康生长及其商品质量等,均具重要作用。1."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  相似文献   

19.
<正> 1 粗柄菇 1.1 症状 香菇菌柄粗短,菌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1.2 发病原因 大叶品种或高温型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菇蕾得以形成。子实体生长过程,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菌柄可以继续生长,而菌盖生长缓慢,即形成粗柄菇。 1.3 防治方法 按品种的温型特点,调节好生产期,使香菇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在低温条件下出菇,可加强光照,提高菇棚温度,使菌盖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其繁殖能力极强,个体很小,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已对生产造成损害,让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进行危害,而且对工作人员亦会造成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菇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取食菌褶中的担孢子,并躲藏栖息于菌褶中,不但影响鲜菇品质,而且危害人体健康.若吃下一定量的菌螨以后,即可引起腹泻等肠道疾患.三是直接危害工作人员,菌螨爬到人体身上与皮肤接触后,将引起皮肤搔痒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