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果实内总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试验通过在果实膨大期,以新鲜采摘的成熟红富士苹果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叶片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分裂素,研究植物细胞分裂素对果实内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都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果实内的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激动素对提高果实抗氧化活性,提高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的效果最明显,6-苄基腺嘌呤的效果居中,玉米素的效果最不明显。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的植物细胞分裂素,能提高成熟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改善果品品质,为开发生产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保健苹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开发富硒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茶叶硒形态、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等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无机硒含量、有机硒含量与总硒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喷施0.02 g/L处理茶叶各化学品质指标含量最高,化学品质满足GB/T14456.3—2016标准要求,茶叶硒含量满足GH/T1090—201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冬小麦品种新冬3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冬小麦养分吸收、生长及籽粒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浓度小于90 mg/kg范围内,施用硒肥能促进冬小麦对氮、磷、硒养分的吸收,减少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且冬小麦植株氮、磷含量及株高、单穗重、穗粒数、地上部干重、千粒重、产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冬小麦喷施60 mg/kg硒肥时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4.68%;冬小麦籽粒、面粉、麸皮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现象,喷施90 mg/kg硒肥时,籽粒、面粉及麸皮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608 mg/kg、0.103 mg/kg和0.969 mg/kg。综合考虑,在石河子垦区富硒冬小麦的生产以喷施60 mg/kg的硒肥为宜。  相似文献   

4.
针对阿克苏“糖心”苹果“糖心”出现晚、上市迟、不耐贮藏问题,本研究以“糖心”苹果为试材,研究田间不同临采时间(10 d和20 d)喷施100 mg/L赤霉素(GA3)处理,对(0±0.1)℃贮藏的“糖心”苹果“糖心”调控能力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心”苹果在贮藏100 d内,L*值(亮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与对照(喷施等量蒸馏水)相比,采前喷施100 mg/L GA3处理的果实能显著延缓这些指标值的下降速率,利于果实的整体视觉质量维持,保持果实“糖心”完整。同时,与采前10 d喷施GA3处理相比较,采前20 d喷施GA3的“糖心”苹果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小,尤其在100 d贮藏结束时,其MDA含量仅增至2.813 mmol/g,相对电导率为49.1%,有效地维持了果实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综上所述,采前喷施100 mg/L GA3可调控“糖心”提前出现,促进“糖心”积累,而采前20 d喷施GA3能显著延缓采后水心扩散,并能更好地保持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提高“糖心”苹果耐贮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黄金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时期连袋采收‘黄金富士’苹果与常规采收‘富士’苹果的果实品质和香气组分差异,为适时采收不摘袋苹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常规果实品质测定与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果实品质和香气组分差别。结果表明:10月16—28日,随采收时间的延长,连袋采收‘黄金富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由12.1%增加到14.75%,Vc含量由1.92 mg/100 g增加到2.22 mg/100 g,可溶性总糖含量由10.26%增加到11.09%,而可滴定酸含量由0.318%下降到0.268%,硬度由8 kg/cm~2下降到7 kg/cm~2;于10月23日采收的果实中香气物质种类总数最多为29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百分比均为最高,分别是15个和65.2%,醛类的特征成分2-己烯醛和醇类的特征成分正己醇百分比含量也为最高,分别占19.78%和4.94%,果实口感、风味最好。因此,适当延迟采收期有助于增加果实的糖度和风味物质种类,但会影响果实的硬度和贮藏性,生产上应根据生产和食用目的不同,在10月20日之后适期采收‘黄金富士’。  相似文献   

6.
中宁圆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10年生的中宁圆枣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白熟期 ̄全红期)生理和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中宁圆枣果肉硬度变化具有明显的2个阶段,从白熟期至初红期,果肉硬度大幅度降低;从初红期至全红期,硬度维持在12.0 ̄12.5kg/cm2。(2)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86;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4。(3)果实发育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均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葡萄糖含量和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中宁圆枣果实在白熟期前以积累单糖为主,果实糖份累积总体表现为“果糖 蔗糖”型。(5)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果实相对甜度不断增加。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果糖含量与果实相对甜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0.9827、0.9750和0.9259;葡萄糖含量和果实相对甜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117。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次氯酸钙浸泡处理(0.15g/L、0.6g/L)对其常温(17~25℃)贮藏120天的生理变化与品质影响。同时以多菌灵处理(1g/L)和清水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供试的次氯酸钙处理浓度对红富士苹果不产生药剂伤害,能有效地减少腐烂、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的损失,但对硬度作用不明显,其中0.15g/L处理可以降低呼吸速率,与0.6g/L处理对果实品质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1-MCP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MCP处理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熟期的凯特杏果实糖分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次之,属柠檬酸型。用1.0μL/L 1-MCP处理可抑制杏果实采后可溶性糖的积累,其蔗糖、葡萄糖、果糖与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同时,1-MCP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抑制贮藏末期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量的下降与琥珀酸的升高。1-MCP处理改变杏果实采后糖酸代谢可能是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施用碘肥对油麦菜产量、品质及碘富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试验,探索不同用量的碘肥对作物产量及作物富碘量的影响。供试作物为油麦菜,碘肥来源为碘化钾,在满足油麦菜正常生长所需肥力的基础上,试验设计4个不同用量,施用方式分别为底施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油麦菜对碘的富集作用明显,随着施碘量的增加油麦菜的富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研究得出,随着施碘量的增加油麦菜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碘化钾的施用量为5 g/m2时油麦菜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49290.15 kg/hm2,施用碘化钾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油麦菜的产量,增加率分别为10.18%、1.02%和3.39%;油麦菜的V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喷施处理对提高Vc含量效果最好,Vc含量为24.7 mg/kg;油麦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粗纤维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在施用碘化钾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喷施浓度为0.1%的碘化钾小区油麦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高,纤维素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最低;施用碘肥以后,土壤中碘含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施用10 g/m2时土壤中碘含量最高,达到10.03 mg/kg。综上,蔬菜对碘的富集作用明显,因此,通过施加碘肥培养富碘蔬菜来防治碘缺乏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MCP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与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1-MCP处理对凯特杏果实采后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熟期的凯特杏果实糖分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次之,属柠檬酸型.用1.0 μL/L 1-MCP处理可抑制杏果实采后可溶性糖的积累,其蔗糖、葡萄糖、果糖与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同时,1-MCP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减少,抑制贮藏末期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量的下降与琥珀酸的升高.1-MCP处理改变杏果实采后糖酸代谢可能是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设施栽培的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三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幼果期和着色前喷施KH2PO4均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说明KH2PO4处理是通过全面提高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起到提高库强作用,从而增加果实含糖量。  相似文献   

12.
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苹果果实糖含量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SDH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套袋后,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山梨醇含量有一定的增加。套袋处理降低苹果果实的SDH活性,但SOX活性在发育后期有一定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苹果果实的果糖积累主要与SDH活性密切相关。由此推断,套袋通过降低苹果果实的山梨醇代谢而影响苹果果实的糖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套袋对苹果果实糖含量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SDH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套袋后,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山梨醇含量有一定的增加。套袋处理降低苹果果实的SDH活性,但SOX活性在发育后期有一定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苹果果实的果糖积累与SDH活性密切相关。由此推断,套袋通过降低苹果果实的山梨醇代谢而影响苹果果实的糖积累。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药桑、鞑靼桑和白桑为材料,分析了它们的水分、pH值、可滴定酸、灰分、维C、葡萄糖、果糖、粗脂肪、粗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葚果实的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药桑的可滴定酸、维C和总酚最高,分别为1.14%,97.3 mg/100 g FW和10.32 mg GAE/g FW;白桑的水分、pH值、粗脂肪、粗蛋白、果糖和葡萄糖最高,分别为83.98%,6.20,0.41%,1.21%,68.10 mg/g FW和73.94 mg/g FW;而鞑靼桑的灰分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1%和2.77 mg RE/g FW。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欧亚种‘红地球’和山葡萄‘双优’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HPLC技术检测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苹果酸,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后代中广泛分离,其中糖组分和总糖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3%,有机酸组分及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于31%,表明有机酸的选择潜力优于可溶性糖。杂交后代糖酸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较大差异:葡萄糖、果糖、总糖、酒石酸、总酸的H2较高,为0.73~0.93,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苹果酸的H2较低,正交组合为0.59,表明苹果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杂交后代糖含量在40.07~282.29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有机酸含量在0.23~13.88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正反交组合差异较大:正交组合后代糖含量高于亲中值,表现为超亲遗传,酸含量接近于亲中值,呈趋中变异;反交组合后代糖含量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酸含量高于亲中值,呈增强变异。正反交组合后代有机酸含量均倾向于母本,存在一定程度的母性遗传倾向。本研究结果为葡萄育种选配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设施栽培的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三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幼果期和着色前喷施KH2PO4均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说明KH2PO4处理是通过全面提高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起到提高库强作用,从而增加果实含糖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蜜脆’、‘红盖露’、‘华硕’3 个苹果品种在伊犁河谷的果实表现特性,对其品质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 个苹果品种平均单果重介于190~280 g,为大果型,果形指数介于0.81~0.89,果形较端正;‘红盖露’的果实硬度高达11.7 kg/cm2,口感较硬,其次是‘华硕’(8.8 kg/cm2),‘蜜脆’口感酥脆,硬度最低为8.1 kg/cm2;三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介于13.6%~16.4%,普遍高于‘红富士’和‘嘎啦’,固酸比高低依次为‘华硕’(6.07/1)、‘蜜脆’(4.08/1)、‘红盖露’(2.80/1),华硕果实口味甜酸、蜜脆酸甜适口,而红盖露酸甜;果实水解后还原糖含量为10.8%~13.2%、还原糖含量为7.0%~8.4%、Vc含量为2.53~2.90 mg/100 g;3 个苹果品种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分布趋势一致,矿物质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K>P>Mg>Ca>Na>Cu>Fe>Zn;不同苹果品种矿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蜜脆’苹果中含量最高的是K、P,‘华硕’苹果中含量最高是Mg、Na和Cu,‘红盖露’苹果中含量最高的是Zn、Fe、Ca。3 个苹果品种品质及营养成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伊犁河谷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蓝莓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蓝莓果实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大田法开展不同氮用量对5年生北高丛蓝莓‘蓝丰’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为:不施氮0(CK) g/株、(N1)10 g/株、(N2)20 g/株、(N3)30 g/株。结果表明:N1的单株产量高出CK3.5%,N2、N3则比CK低;总酚、花青素在N2时最高,分别为1.51、3.38 mg/(g?FW),分别高出CK7.09%、19%,而处理N3则低于CK;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总之,施用N肥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均呈显著性影响,对叶片含氮量影响不显著。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研究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变化规律,以21份各类型桃种质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和有机酸含量。发现蔗糖含量在所有试材中均呈前期平稳或小幅增长,成熟前30~50d快速积累的趋势,部分品种采前小幅降低;各品种柠檬酸含量也呈类似的变化,前期最高,花后10~30 d均有显著的大幅下降,此后出现小幅的升高后平稳,采前大部分品种降低。果糖、葡萄糖、山梨醇、苹果酸、奎尼酸品种间差异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发育过程中,各试材蔗糖与果实大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有20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果实成熟时风味与蔗糖、pH、糖酸比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可滴定酸、苹果酸、总酸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