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5%烯啶虫胺水剂不同处理剂量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2.41、1.49、0.81 μg/mL;48 h LC50分别为1.35、0.72、0.32 μg/mL。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棉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结论】3种药剂均表现很好的持效性,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可有效防治棉蚜,是棉花生产上防治棉蚜的高毒农药理想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对新疆阿拉尔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虫毒力,以3种药剂LC10和LC30处理F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记录F0代及F1代蚜虫的寿命、产蚜量和发育历期等生命参数,建立种群生命表。【结果】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LC30)显著抑制了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产蚜量,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54.97%,且棉长管蚜的下降幅度大于棉蚜。经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处理后,随各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降低或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高。【结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够显著抑制F0及F1代蚜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3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  相似文献   

3.
李娜  刘冰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62-2068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区棉蚜的防治效果及天敌的安全性,为绿色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对棉蚜的毒力与防治效果,评价其对棉蚜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在室内,氟啶虫胺腈0.375 g/L浓度处理48 h后棉蚜校正死亡率为100.0%,0.250 g/L浓度处理为93.3%,而0.2 g/L吡虫啉处理为84.4%。氟啶虫胺腈对多异瓢虫致死作用小,0.375和0.250 g/L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显著低于吡虫啉0.2 g/L处理(45.7%)。2018年和2020年田间施药5 d后,氟啶虫胺腈15 mL/667m2处理(0.375 g/L)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在90%以上,10 mL/667m2处理(0.250 g/L)处理的防效也超过了85%,显著高于吡虫啉8 g/667m2(0.2 g/L)处理。氟啶虫胺腈15、10 mL/667m2浓度处理下棉蚜僵蚜率、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吡虫啉。【结论】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田棉蚜防效较好,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槟榔椰子坚蚜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5种药剂对椰子坚蚜的防治效果.[结果]5种药剂中,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对椰子坚蚜的室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15.28、30.00和30.23 mg/L;10%顺式氯氰菊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各浓度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施药后5d的防效均达到100%.[结论]防治椰子坚蚜时首选10%顺式氯氰菊酯,其次是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但应急防治时选用22%氟啶虫胺腈和10%吡虫啉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棉田棉蚜飞防药剂筛选及农药减量增效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高效安全适用于无人机防治棉蚜的药剂和助剂,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大疆MG-1P型植保无人机喷洒5种药剂及添加助剂后对棉蚜防效。【结果】药后1 d,200 g/L丁硫克百威EC对棉蚜的防效最高,达85.9%,80%烯啶·吡蚜酮WG防效次之,达75.1%;药后7 d, 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最高,防效为96.2%,70%吡虫啉WG防效次之,为92.4%。施药后1~7 d,药剂减量2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药后15 d,减量20%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减量1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供试药剂中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对棉蚜防效最佳,且添加助剂后减量10%~20%对棉蚜的防效与常规药量相比二者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杀虫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8%噻虫啉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4 mg/L和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0 mg/L对桃蚜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显著,在施药后3~14 d防治效果均在96.4%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0 mg/L防治桃蚜速效性较差,持效性显著,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在55.5%以下,药后14、21 d的防治效果均在99.5%以上。[结论]在桃树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适时防治桃树蚜虫。  相似文献   

7.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一种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尚未发现与现有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为明确其在蚕豆上对豌蚜的防治效果,采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mL/hm2田间喷雾,与常规防治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5 g/hm2、480 g/L毒死蜱1 500 mL/hm2比较,对蚕豆上豌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 mL/hm2与70%吡虫啉45 g/hm2、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防治效果相当,能有效控制蚕豆豌蚜,推荐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叶法测定海南省三亚、万宁和乐东地区槟榔上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三亚地区椰子坚蚜作为敏感种群,只有乐东地区的椰子坚蚜对氟啶虫胺腈产生抗性(相对毒力指数为3.31)和万宁地区的椰子坚蚜对溴虫腈产生抗性(相对毒力指数为3.18),抗性倍数都不是很高,两地椰子坚蚜虫对其它药剂都处于敏感状态(相对毒力指数小于3),甚至乐东地区椰子坚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只有1.87倍。万宁地区的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趋势为:溴虫腈>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吡丙醚>氟啶虫胺腈;乐东地区的椰子坚蚜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趋势为:氟啶虫胺腈>顺式氯氰菊酯>吡丙醚>溴虫腈>吡虫啉。  相似文献   

9.
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25%氰戊·乐果乳油、30%氰戊·辛硫磷乳油6种对小麦穗蚜有防治作用的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对小麦穗蚜的持效性和长效性看,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和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为首选用药;药后15 d,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5%氰戊·乐果乳油和30%氰戊·辛硫磷乳油对小麦穗蚜的防效明显下降,但这3种药剂可作为小麦穗蚜防治的补充药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其胁迫棉花的选择行为。【方法】 以无翅棉长管蚜和棉蚜成蚜为研究对象,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对种群密度和不同时间蚜虫胁迫的棉花行为反应。【结果】 不同种群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低密度取食胁迫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高密度则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群密度棉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被取食胁迫棉花与健康植株的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而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胁迫密度越高则选择差异性越大。随着棉长管蚜取食胁迫棉花时间的延长,棉长管蚜对短时间取食胁迫的棉花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在取食胁迫3、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棉蚜仅在取食胁迫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取食胁迫棉花不同时间后,不同受害程度棉花对后期棉长管蚜的寄主选择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棉花蚜虫取食偏向选择健康植株,易造成田间扩散,导致棉花受害。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且与棉蚜长期在田间共存。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 藜芦碱可溶液剂、0.5% 苦参碱水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 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 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2017、2018 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 月上中旬和 7 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 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 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捕食选择性,为利用十一星瓢虫调控棉蚜以及研究由天敌介导的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性。结果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成虫日捕食量分别为107.67和98.67头;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成虫性比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十一星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选择性,成虫选择性强于幼虫,而且随密度增加选择性增强;两种蚜虫配置不同比例可影响瓢虫的捕食选择性。结论 十一星瓢虫取食两种蚜虫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条件下,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南疆地区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拐枣蚜(Xerophilaphis plothikovi Nevsky)和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其中棉蚜和棉长管蚜是主要为害种类.2002、2003和2004年,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最高密度分别为15 138和2 787头/百株,25 333和1 213头/百株,343 925和13 64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几种蚜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及蚜茧蜂寄生蚜(以下简称被寄生蚜)之间的取食选择关系,为合理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协同治理新疆植棉区棉蚜提供依据。方法 于室内条件下,利用嗅觉仪测定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康棉蚜(以下简称健蚜)和被寄生蚜的嗅觉行为选择;分别以不同寄生日龄时长的寄生蚜和相同数量未被寄生的健蚜,于同一培养皿中供给十一星瓢虫选择取食,分别统计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蚜和寄生蚜的取食比例。结果 与健蚜相比,十一星瓢虫成虫对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趋向行为反应差异不明显,对3日龄以上寄生蚜有明显负趋向反应,雌、雄成虫间嗅觉反应相似。十一星瓢虫成虫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比率高于健蚜,但无明显差异;但对健蚜与3日龄、4日龄和5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差异显著,更喜欢取食未被寄生的健蚜。结论 十一星瓢虫成虫对健蚜与高日龄寄生蚜间存在明显的嗅觉行为反应差异,取食选择率与嗅觉反应结果一致,更偏向取食未被寄生的健蚜和初期寄生蚜。  相似文献   

16.
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对棉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棉蚜对传统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的敏感性,研究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对棉蚜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浸叶法测,定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后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结果】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11.878、24.452、12.110 μg/mL,吡虫啉和噻虫嗪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2.059和2.019倍。添加3种增效剂后,9种农药+增效剂组合对棉蚜的毒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吡虫啉+青皮桔油、啶虫脒+有机硅、噻虫嗪+青皮桔油的组合增效作用最佳,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0.328、1.987、0.704 μg/mL,增效比分别为36.213、12.306、17.202。【结论】 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在新疆棉区棉蚜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可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棉蚜取食受蚜害胁迫棉花后,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测定棉蚜取食受棉长管蚜危害24、48、72 h,及棉长管蚜、棉蚜交互危害的棉花后,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 棉蚜取食经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后,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除SOD在棉长管蚜危害48 h后达到最大值86.03 U/mg,CAT、POD、AChE、GST均在棉长管蚜危害72 h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2.82、8.12、0.080 9和52.24 U/mg。棉长管蚜和棉蚜交互危害中,2种蚜虫取食次序和取食时间对后取食棉蚜体内酶活性变化影响较大。第1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CAT、SOD、AChE、GST活性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第2次棉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CAT、POD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第3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POD、AChE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对CAT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72 h-24 h;对POD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72 h-48 h;对SOD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48 h-24 h-72 h;对AChE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24 h-72 h-48 h;对GST活性影响最大的处理为:棉长管蚜-棉蚜-棉长管蚜依次危害72 h-48 h-48 h。【结论】 棉长管蚜危害棉花 72 h,对其后取食棉蚜体内酶活性影响最大;棉长管蚜和棉蚜交互危害中,第1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酶活性影响最大,第2次棉蚜危害和第3次棉长管蚜危害对后取食棉蚜酶活性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田埂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条带对棉田内捕食性天敌发生及其控蚜作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中田埂合理保留保育天敌的功能性杂草、促进棉田天敌保育与害虫自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调查田边苦豆子条带及棉田天敌与害虫种群,罩笼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结果】 苦豆子与棉花上捕食性天敌种类基本相同、群落结构相似,苦豆子条带上各类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棉田。处理棉田(棉田边有苦豆子条带)中瓢虫、草蛉、蜘蛛密度分别为对照棉田(棉田边无杂草)的1.3、3.4和4.5倍,发生高峰期较对照棉田提前一周左右。6月上旬和8月,处理棉田的捕食性天敌和蚜虫之间的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棉田。处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苦豆子杂草带对有益天敌具有明显保育作用,能促进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与生物控害。  相似文献   

19.
王娜  郎志飞  贺康  李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77-3383
【目的】对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进行抗性监测,了解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的抗性发展情况,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用药水平最低的新疆南疆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酶活力测定、相对表达量分析,研究新疆南疆、河北邢台及江苏南京3个地区棉蚜对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潜在的代谢抗性机制。【结果】河北邢台和江苏南京地区的棉蚜对丁硫克百威仍处于敏感阶段;但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所发展,抗性水平分别为4.87和8.72倍,为低水平抗性阶段。解毒代谢酶活力对比研究发现,3个地区田间种群之间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江苏南京种群的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新疆南疆种群。定量PCR分析表明,河北邢台地区棉蚜的羧酸酯酶表达量较高,是新疆种群棉蚜的3.28倍。【结论】田间棉蚜已对吡虫啉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酯酶活力升高在棉蚜对吡虫啉低水平抗性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