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生长、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研究沟灌冲施肥(CK)、滴灌+滴施冲施肥(处理Ⅱ)和滴灌+滴施专用滴灌肥(处理Ⅲ)3种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生产、产量及品质影响的差异。通过测定3种灌溉施肥技术下温室辣椒生长性状、产量水平、果实品质及几项生理指标,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技术对温室辣椒的影响。处理Ⅲ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分枝高度、比叶面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处理I,产量较处理I增产40.1%,在果实品质方面明显提高了果实中Vc、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处理Ⅱ辣椒植株的分枝高度、比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Vc、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亦显著高于处理I,产量较处理I增产28.64%。但2种滴灌施肥技术相比,以处理Ⅲ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产量和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处理Ⅱ。2种滴灌施肥均较沟灌施肥可有效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及果实品质;施用辣椒滴灌专用肥的辣椒生长性状、产量及果实品质优于施用冲施肥。  相似文献   

2.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秸秆、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菌肥和土壤调节剂及其配施处理虽然对番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番茄坐果率,其中“秸秆+EM+调理剂”配施处理明显提高了番茄第一至第四层花穗的坐果率,分别提高达24.07%、16.86%、15.34%和13.50%。试验各处理可不同程度的提高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秸秆+EM+调理剂”配施处理的效应最大,其净光合速率最大值比对照增高15.64%。试验各处理均提高了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 “秸秆+EM+调理剂”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秸秆、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可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尼龙网袋田间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控释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并在番茄上试验研究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对番茄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控释尿素(CRU)、控释肥(CRF)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番茄根系活力水平,从而促进番茄增产和品质改善。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CRU、CRF较普通复合肥(CCF)番茄产量增加7.8%~15.7%;除控释肥CRF-A外,净收益增加2287.5~10677.0元/hm2;不同释放期控释肥料对番茄品质的影响不同,CRU、CRF-B、CRF-C的番茄Vc含量均高于CCF处理增加2.7~4.8 mg/kg,各施肥处理番茄糖酸比均低于对照。说明控释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原因是促进番茄采收期根系生长及较高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丰收560、京采8号、Cap、Saopolo和Jua 5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采收时期,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番茄及采收时期的品质差异性,以期为番茄品质分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Saopolo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8.92%、7.35%、0.66%和4.57 mg/g,均显著高于除Jua外的其他品种;丰收560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最低,分别为3.64%、2.04%;不同采收时期的番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含量和a*值等果实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等差异较小。综上,在番茄品质分级时,可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作为分级指标,以减少采收时期对品质分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有机种植中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有机种植中蔬菜的肥料施用管理水平,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JF0、JF1、JF2、JF3)对北京郊区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前期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JF1与JF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JF3处理,增幅为6.0%~6.9%;3个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是4.39%、1.55%、0.3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是9.52 kg/kg、4.49 kg/kg、-0.19 kg/kg;JF1处理下氮素在果实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肥处理果实品质(Vc、可溶性糖、硝酸盐和总酸度)与对照相比,没有大幅度增加或降低,不同采收期如盛果期与初果期相比果实品质有所改善,其中Vc增幅49.3%~70.8%,硝酸盐降幅64.3%~78.6%,可溶性糖增幅36.5%~46.0%,总酸度增幅35.1%~68.3%。因此,结合当地土壤条件,低量施肥即52.5 t/hm2时,番茄能获得较高产量并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智能循环供液系统,以番茄‘丰收’作为供试材料,探究一定时间内单株不同供液量对温室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番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T3(供液量4.5 L)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其他5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供液量6.0 L)株高、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Vc差异较为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小。定植135天,T4处理株高比最低株高处理T6高出24.4%;结果期,T4总产量和单果重分别高出T1处理29.0%和9.5%;T4处理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出T1的34.3%和10%,T3处理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高出17.8%和27.1%。因此,过多和过少供液量均不利于温室槽培番茄生长产量的增加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供液量为每2 h单株供液量在4.5~6.0 L,番茄产量和品质两者兼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有利于提升红毛丹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料利用效率的大田滴灌施肥有效模式,田间小区试验以海南保亭当地主栽的‘保研7号’红毛丹(BR-7)为对象,设3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和滴灌施肥(DF),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常规施肥比较,滴灌施肥处理红毛丹产量可达到5570.4 kg/hm2,增产率达24.84%。果实内在品质得到提高,可溶性固形物、Vc、固酸比分别为21.7%、44.66 mg/100 g、68.49,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9.60%、25.20%、31.21%;可滴定酸为0.36%,较常规处理降低13.19%。纯收益比常规处理提高14362元/hm2,增加76.32%;VCR(vario-cost ratio)值由1.91上升到2.81。N、P2O5、K2O分别节省44.57%、21.89%、9.63%。滴灌施肥技术具有提升产量和品质、节省肥料和人工及促进增收的优势,是一项适于在红毛丹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新型灌溉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土壤改良剂对设施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石灰氮、福气多、阿维菌素和基质)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品质及产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有效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拮抗菌数量,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番茄生长后期较中期有所降低;基质栽培处理的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产量最高,分别为8.75mg/100g,78.60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2.85%~3.29%;对照、基质栽培和阿维菌素处理糖酸比分别为7.57,6.91,7.70,口感最好;产量以基质栽培处理为最高,达139 059.30 kg/hm2,较对照增产21.18%。综合考虑口感品质和产量,初步明确了基质栽培番茄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源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性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产量、表观性质及有益成分的影响,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粉色番茄,研究KCl、Mn2+、脱落酸及三者混合液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番茄产量和果实大小,以及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性物质对果实大小和品质具有积极作用,特别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方面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而喷施三者混合液的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累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增量为32.09%。然而,不同外源性物质的喷施对果高、单株产量以及番茄红素、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番茄果实直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大蒜返青期灌水施肥,降低地温、大蒜生长受阻、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以河南市售各种叶面喷施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配方叶面喷施剂对大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喷施剂均可增加大蒜蒜头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1%~17.25%,并能促进植株的生长,显著提高提高大蒜蒜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叶面肥复配效果优于单施。其中齐齐发+海威施+施柏利的处理,大蒜鲜蒜头产量最大,产量为20176.81 kg/hm2,比对照增产17.25%。  相似文献   

15.
钾营养对菜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处理对莱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营养在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增加茎粗、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菜豆的产量和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其中中钾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了84.8%,豆荚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5.8%、8.6%、34.7%、63.8%。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氮磷钾不同比例配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施肥配比处理,不施肥、氮磷钾配比1∶0. 7∶1,0. 7∶0. 7∶1,1∶0. 49∶1,1∶0. 7∶0. 7,测定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对养分的吸收情况,为日光温室番茄氮磷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氮磷钾配施整体上可使番茄产量提高4. 1%~9. 9%,其中氮磷钾配比为1∶0. 7∶0. 7时产量为92. 92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 05);处理4中番茄果实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62. 5%,16. 8%,6. 1%;与CK相比,处理4中氮素含量为28. 71 mg/g,较其他处理高出14. 24%~20. 38%,处理2中磷和钾含量较高,分别为3. 85,27. 00 mg/g,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显著(P 0. 05);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配比1∶0. 7∶0. 7时为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17.
钾肥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钾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肥力中等的黄壤上栽种番茄,施钾可使番茄增产20.35%~30.06%,施钾区与无钾区番茄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表明,施钾可提高番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番茄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相似文献   

18.
土壤施硒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土壤施硒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2个不同品种番茄为供试材料,向土壤中施入硒酸钠、亚硒酸钠2种硒源,硒源浓度分别为0、7.5、15、22.5 g/hm2,测定成熟果实5项基本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硒后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糖酸比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高于对照,且随施硒浓度的增大,各指标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硒酸钠效果好于亚硒酸钠;大番茄品质提高效果好于小番茄;2个品种的最优硒处理分别为15 g/hm2 Na2SeO4及7.5 g/hm2 Na2SeO4。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番茄连作障碍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生产和发展。本试验采用活性氧技术处理设施连作5年的番茄大棚土壤,种植番茄,考察活性氧技术对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大棚休闲期,采用活性氧水灌溉处理2次,然后覆盖密封1个月,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土壤残留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比对照下降79.2%~93.5%,番茄青枯病菌比对照下降83.3%~91.7%;土壤表层可溶性盐分减少,电导率比对照下降55.5%,容重下降4.43%。种植番茄后,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处理比对照增产20.2%~23.7%,表征番茄品质的Vc、可溶性总糖、膳食纤维分别比对照增加52.9%~76.2%、12.8%~16.8%、20.9%~23.3%,番茄果实残留硝酸根比对照下降16.3%~14.2%。表明活性氧及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可以用于修复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0.
蚓粪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餐余蚓粪或猪粪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比例分别复配成番茄生长基质,以常规基质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番茄生长的蚓粪基质配方,为畜禽粪便和餐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猪粪蚓粪或餐余蚓粪复配的生长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均适合番茄生长。综合来看,所有处理中,以40%蚓粪添加量的T5(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和T6(40%猪粪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T5、T6处理的番茄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102.84%、95.05%,Vc含量分别增加了76.64%、77.1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7、1.35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6.73、10.54 mg/g,T5处理的有机酸含量降低了23.40%。T5处理与T6处理的总体效果相当,可以达到市场对基质的要求,该配方可推荐用于番茄工厂化基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