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丘陵山地果园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果园施肥劳动强度大的现状,研制了2FF-100小型丘陵果园施肥覆土机,机具采用外槽轮式排肥器和螺旋搅拢覆土装置,可将肥料深施于宽30 cm左右的沟内,同时完成覆土作业,施肥量0.3~1.0 kg/m,覆土宽度1 m,排肥均匀,满足了丘陵果园开沟施肥覆土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施肥方式不科学、深施肥开沟阻力大、肥料分层覆盖效果不理想、不同深度肥料施用量不可调等问题,研制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利用卫星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对行分层深施肥的作业模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与增产.【方法】对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进行设计,理论分析开沟铲的受力情况,利用EDEM仿真软件和田间验证试验对肥料分层深施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玉米对行分层深施基肥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的生长状态和产量.【结果】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铲作业性能稳定,肥料分层深施的深度稳定性较好,施肥深度仿真值与试验值接近,分层施肥模式对玉米的生长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结论】田间对比试验表明,本试验设计的施肥铲肥料分层效果和施肥深度一致性较好,浅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1.8 cm,深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9.5 cm.相对传统肥料撒施深翻模式,利用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技术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单株质量增加3%,单产增加8.74%.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型开沟机的施肥覆土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化联合作业,在微型手扶开沟机基础上,设计了排肥装置和覆土装置,主要有排肥装置的肥料箱、重心配置、覆土板和仿形装置结构设计。实现了动力从行走轮传到排肥器、肥料箱重心稳定、排肥量可调、覆土板能在上下高度差约80 cm实现仿形功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配有排肥和覆土装置的开沟机工作时施肥量达到50 kg/h, 覆土率达78.3%, 覆土均匀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免耕播种机分层施肥开沟器存在纵向尺寸大、分层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主开沟器及浅层尾管组成的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通过浅层尾管的位置调节,实现分层施肥位置的横向控制。利用EDEM建立开沟器离散元仿真模型,模拟其切土开沟分层施肥作业过程。对开沟器侧位及正位施肥方式的土壤耕作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沟器侧位施肥方式较之正位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耕作载荷及较小的载荷波动;侧位施肥方式具有较佳的肥料分层效果及更为集中的颗粒空间分布特性。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实现分层施肥设计功能,正位及侧位方式的平均施肥深度差及施肥深度差变异系数分别为3.9 cm、4.7 cm及10.8%、5.1%,侧位方式具有更明显、稳定的肥料分层效果,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制在播种的同时能将肥料分成种肥、基肥且深施播的新型播种机。【方法】在深入分析深施播机具研制存在困难及可行性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并将其安装在2BF-10型免耕分层施肥播种机上,对其实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该开沟器具有开沟、排肥、分肥、排种逐次进行的特点,利用行进中开沟器的回土作用实现种子、种肥、基肥三者分层定量一次性深施播。该开沟器可将种子、种肥和基肥分别施于距地表5.3,11.5和17.6 cm处,达到既不烧苗,又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需要的农艺要求。【结论】研制开发的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实现了种子、种肥、基肥分层施播,并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调比控位分层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不同作物生育期养分供应,实现免耕播种作业同时肥料调比控位分层深施,设计由肥料调比分配装置及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组成调比控位分层施肥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确定各关键部件主要参数。肥料均布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均肥份数为极显著影响,挡杆直径为显著影响,挡杆间距无影响;挡杆直径5 mm,均肥份数16,挡杆间距8 mm,试验指标合格指数0.884,肥料均布器均肥效果最佳,优化参数通过试验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肥料分层施放,实现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深施覆土碳铵深施覆土严密,能减少挥发,提高肥效。深施方法有施后翻地覆土,或沟施、穴施、打洞施、球肥深施等。施肥深度一般应达6~10c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理使用氮肥,优化氮肥在辣椒种植中的使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进行对比,并对优化施肥处理实验进行氮肥添加量梯度分析。其中常规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当地近期获得的相应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比较两种技术优化施肥氮元素对辣椒增产效果。【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辣椒平均产量为3 153.6 kg/667 m2,常规施肥区平均产量2 233.5 kg/667 m2,优化施肥区比常规施肥667 m2增产17.8%。【结论】氮肥在辣椒种植上增产作用,在生产上促进在施用氮肥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
深施尿素无论作底肥还是作追肥,均应深施覆土,施肥深度10~12cm为宜;尿素深施可明显提高利用率。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cm,利用率仅30%;施肥深度5cm,利用率为45%;深施10~20cm,利用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10.
正2BZM-2/4型指夹式免耕精密播种机是勃农兴达公司为适应高速免耕播种,与中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开发的一种新型播种机。该机型是一种多用途、牵引式机具,能在未整地地块一次完成侧深施化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购买相应部件也可以进行中耕、起垄、分层施肥等单项作业。本机作业深度、株距、播种量和施肥量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整,以满足农艺要求。该机采用搅龙式排肥器,可施多种肥料,包括流动性不好的潮湿有机肥料。主要工作部件均为原装进口,采用优良的材质并配以顶尖的热处理技术,让使用者后顾无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基肥施用量的需求,提高基肥利用效率。【方法】观测不同棉花品种生育期以及指标生长发育,综合对比不同棉花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筛选出新疆阿拉尔垦区基肥减施的最佳种植品种。【结果】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减少,新陆中55号生育天数最长。在基肥全施处理下,锦棉Z1112株高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但养分用于营养生长较多,用于生殖生长较少,在不施基肥处理下,新陆中55号干物质积累量最少,应增施基肥来达到高产高效。新陆中22号的产量、品质性状均较优,且基肥半施对该品种产量、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可减施基肥增加肥料利用率。【结论】阿拉尔垦区种植新陆中22号可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塔里木棉区的养分积累量及产量特性。【方法】设置3种基肥用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比较6个棉花品种在3种基肥设置下养分积累差异及产量影响。【结果】6个棉花品种中新陆中55号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最高(36.11%),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品种的磷积累量显著高于新陆中82号、新陆早74号、新陆早77号品种,磷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早77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8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新陆早74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钾含量显著高于新陆早74号品种,钾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较高,新陆中22号品种最低,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品种具有较高的钾素吸收能力;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单株铃数显著高于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品种,新陆中22号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新陆中22号、锦棉Z1112品种的衣分要显著高于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新陆早77号品种,新陆早74号品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不施基肥处理棉花株养分吸收积累量少、产量偏低。基肥全施处理下产量最高,基肥半施处理下,基肥施用量减少50%,棉花平均产量减少9%,其中新陆中22号品种和新陆中55号品种的减产最少,为5%和1%。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配肥模式对滴灌棉花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方法】 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施肥方式,第1种为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第2种为1/2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第3种为1/4时间施肥,1/4时间浇水,1/2时间施肥、第4种为1/4时间施肥,1/2时间浇水,1/4时间施肥,分别记为W1、W2、W3、W4。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配肥模式棉花全氮含量以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积累特征。【结果】 (1)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植株平均全氮含量表现为W1>W2>W3>W4;(2)不同器官滴灌棉花全氮含量在表现为叶>花蕾>铃>茎;(3)不同配肥模式下滴灌棉花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都表现为W1>W3>W2>W4【结论】 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最高的N-W-N模式下,最优的配肥时段是W1(1/3时间浇水,1/3时间施肥,1/3时间浇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2FL-2农家肥和化肥联合施用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机械化状况进行调查后,利用施肥技术,对垄上农家肥和化肥施肥机械进行研究,研制出了垄上农家肥和化肥联合施肥机械,用于底肥和追肥施用,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紧凑、调整方便等特点。通过性能测验得出农家肥施肥深度为100~150 mm、化肥施肥深度50~70 mm、农家肥施肥量0.5~0.7 kg·m-2、化肥施肥量0.015~0.03 kg·m-2、作业速度1.94 m·s-1。该机施用于农家肥和化肥垄作施肥,主要用于起垄机和播种机的配套施肥装置,其使用有利于提高液态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 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减少农田氨排放的方法,探究不同深施肥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长沙市金井镇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布置盆栽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N0(不施化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为5 cm)、R10(减氮30%+条施,深度为10 cm)、B5(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5 cm)、B10(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10 cm)。施肥后第1 d进行氨挥发连续性监测,直至施肥处理氨排放量与不施肥处理无明显差异为止,并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氮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施处理可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促进植株氮素吸收。与S300处理相比,氨挥发损失量降低了30.13%~47.85%。与S210处理相比,深施处理氮素回收率(NRE)提高了9.16%~29.44%;氮素农艺利用效率(NAE)增加了13.85%~32.14%;籽粒生产效率(NGPE)增加了12.18%~28.27%。在减氮30%的基础上,深施处理水稻产量较S210处理增加了12.79%~28.27%,其中B10处理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这说明深施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其中以B10处理(减氮30%+10 cm大颗粒球肥深施)效果最佳;同时深施肥的机械化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量反应的棉花推荐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棉花养分专家系统在棉花养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对新疆昌吉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不施氮肥(NE-N)、不施磷肥(NE-P)、不施钾肥(NE-K)、测土配方施肥(OPTS)和习惯施肥(F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综合效益。【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从多个角度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效果。【结果】2016~2017年在沙湾县使用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示范区产量分别为402和419 kg/667m2,高于塔城地区的平均产量135和145 kg/667m2,分别高出塔城地区平均水平198%和189%,应用AHP模型对影响沙湾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措施)进行重要性打分,得出经济效益得分0.776 6,资源节约得分0.154 9,防灾减灾得分0.068 5。(3)2016~2017年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增加收益145.6×104元;精量播种节约成本27.3×104元;应用测土配方与精量施肥,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1倍,钾肥利用效率提高3.9倍,磷肥利用效率提高4.3倍。棉花产量主要受到低温、大风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结论】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评价各因素重要性排序:经济效益>资源节约>防灾减灾。通过与合作社合作、精量播种、测土配方和精量施肥等手段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气候灾害对棉花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示范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