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大麦参试材料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相关性状,群体发育动态及抗性等性状的变化,引入了性状差异指数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重点研究了不同大麦品种(系)上述性状的播期反映的差异,对如何筛选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大麦新品种进行了的探讨 。  相似文献   

2.
播期不仅对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有重要影响,而且会造成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差异。这种差异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三个播期下性状之间相关的方向一致,但彼此关联的程度不同;二是在不同播期下性状相关的方向或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育种目标或选择不同类型品种的需要,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制定性状选择的合理模式,培育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播期不仅对大麦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麦现有重要影响,而且会造成性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运筹对大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临沧市大麦生产实际,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比例的运筹方式对大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麦生产提供合理的用肥依据。试验结果:氮肥不同运筹方式产量差异显著,不施用磷肥与其它磷肥运筹方式产量差异达极显著,钾肥四种运筹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大麦孕穗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用4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及人工气候箱,在大麦孕穗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以常温为对照,考察了大麦完熟期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胁迫对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及穗长的影响程度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高温胁迫致使参试大麦品种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使除Harrino Nijo外的其余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粒数均显著降低。综合比较,Harrino Nijo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其次为扬农啤6号,917112和苏啤3号对高温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根据12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系)在合肥地区两年的品比资料,对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数的多少,分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3个性状中,穗长是影响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就合肥地区多棱大麦育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环境下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以113个(Nasonijo×泰兴9425)DH系配制226个杂交种构建的永久F_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分别调查参试材料在4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生物量,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对大麦单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杂种F_1各被测性状大多表现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组合出现率相对较低。各被测性状的杂种优势不仅受自身遗传因素影响,而且受试点生态条件及年度气候条件的影响。杂种优势的稳定性因性状不同而异,千粒重和主穗粒数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差,仅有2个组合在多环境下表现出稳定的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种(系)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规律,以美国引进的优质啤酒春大麦品系ABI 18-152为母本、江苏主推冬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父本配制的杂种F1、F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测定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粒长、粒宽、粒长宽比10个农艺性状,对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主穗粒数和粒宽在亲本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8个性状在亲本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杂种F1的10个性状大多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负向高亲优势,优势大小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株高类性状和单株产量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变异程度高,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58.65%);籽粒粒型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变异系数在5%左右,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4.52%)。降低单株株高,对影响单株产量的性状加强选择,可实现矮秆高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年来大麦代表性品种—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莆大麦系列品种的籽粒产量、有效穗、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7个性状,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也反映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2)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籽粒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效穗、千粒重等6个性状呈不同形状波浪式变化;(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实粒数>有效穗,其余3个因素顺序为:生物产量>穗粒重>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驻99024、驻20057-9、驻大麦7号、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3-257及驻大麦4号等7个大麦品种(系)在豫南地区的性状表现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系)中,两个多棱饲料大麦驻大麦4号及驻3-257和二棱啤酒大麦品种驻大麦3号、驻大麦5号、驻大麦7号及驻20057-9这六个品种(系),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均可在豫南地区栽培种植,其中以驻大麦4号及驻大麦3号抗性最好,而驻99024适应性抗逆性稍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了2个限制浙江省大麦高产的主要因素:氮肥运筹和基本苗,研究它们对大麦产量和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亩基本苗为16万左右和氮肥运筹方式为45%基肥、30%苗肥、25%的8叶期穗肥.大麦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省15个优良大麦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改变了过去仅限于对品种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92-199、87-3-2、乐94啤品4号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的2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有效果数、饱果数、百果重、主茎青叶数、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性状遗传相关均达正向极显著,而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经分析表明,近期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在于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改良和收获指数的提高由(0.33提高到0.46)。说明高产品种不但生物产量较高,且表明向荚果转化的物质也多。其次.主茎第六节以上的长度得到控制。避兔植株体过旺生长,更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合肥地区多棱饲料大麦品种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系)在合肥地区两年的品比资料,对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穗数的多少,分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在株高,穗长和生育期3个性状中,穗长是影响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就合肥地区多棱大麦育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后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性状改良潜力、理想株型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麦抗倒性及部分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早熟3号/90-158和紫皮大麦/90-158两个大麦组合的抗倒性及部分相关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麦抗倒性因遗传背景不同可能表现部分显性,也可能表现部分隐性;大麦株高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大麦倒五节长、倒五节粗/倒五节长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自黑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的13份大麦品种材料进行试种,观察这些大麦在黔中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盆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材料都能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在大麦物候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上,不同品种材料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 1)。在供试大麦的产量构成上,13份材料中其千粒重超过50 g的有一半以上,仅3份材料的千粒重不足45 g。同时,播期、栽培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对引种大麦生长的影响极显著,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以及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斯皮尔曼秩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在黔中生态气候条件下,13份省外大麦品种材料均能正常生长,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麦品种,培育能适应在贵州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大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与西藏青稞品种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筛选可用于西藏青稞(裸大麦)改良的优良种质材料,通过对来自国外的7个大麦品种、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的17个大麦品种以及西藏地区32个大麦品种(青稞)分蘖数、成穗数(有效分蘖)、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比较它们的生长特点以及在陕西杨凌地区的生长表现,发现西藏青稞的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散、叶片宽大肥厚、易倒伏、千粒重较大;国外引进品种株型中等大小且紧凑,叶片细长,抗倒伏能力较强,在国内外参试材料中选出了1321、西引2号等材料,可作为西藏地区大麦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