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在湖北省赤壁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布置了早稻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用磷肥效果最好,最高增产稻谷2 300 kg·hm-2,相应增产率达36.7%,纯增收入2 984.4元·hm-2;钾肥增产稻谷1 075 kg·hm-2,增产率为14.8%,纯增收入1 186.8元·hm-2;氮肥增产稻谷677 kg·hm-2,增产率为8.9%,纯增收入365.7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早稻N、P2O5和K2O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180.1、57.3和67.5 kg·hm-2,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08.5、55.4和59.1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散生子弹头"朝天椒为试材,采取"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氮、磷、钾肥施肥效应和推荐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朝天椒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62.7%;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用量是影响朝天椒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磷钾三因素对朝天椒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氮钾磷,氮、磷、钾肥对朝天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3.66%、20.84%、22.44%。氮、磷、钾肥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氮磷、氮钾、磷钾肥料均为正向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大小的顺序是氮磷钾氮钾氮磷磷钾。氮磷钾三种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关系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任何一种元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朝天椒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朝天椒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氮(N)250.85 kg·hm-2、磷(P2O5)130.53 kg·hm-2、钾(K2O)201.25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1∶1.5,最佳种植效益干椒产量为5 991.72 kg·hm-2。  相似文献   

3.
线辣椒“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线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利用"3414"试验设计实施了青线椒1号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青线椒1号施用氮肥效果最好,最高增产6960kg·hm-2,增产率13.88%,纯增收入27064元·hm-2;磷肥的最大增产量为2484kg·hm-2,增产率5.69%,纯增收入9333元·hm-2。钾肥每公顷最大增加产量1584kg,增加纯收入5710元,增产率3.63%: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青线椒1号N、P2O5、K2O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72.5kg·hm-2。、69.6kg·hm-2、88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70.5kg·hm-2、66.4kg·hm-2、84.6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肥料“3414”试验设计,对单季晚稻秀水134进行田间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推荐嘉善地区单季晚粳稻常规品种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尿素460.8 kg·hm-2,磷肥钙镁磷肥332.3 kg·hm-2,钾肥氯化钾159.6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蔚县旱地黍子合理的施肥量,指导该县黍子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原种场下河进行黍子“3414+1”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影响黍子产量,且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磷、钾肥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分析,黍子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蔚县黍子最高产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07.6、73.4、80.3 kg· hm-2;黍子经济最佳产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02.5、70.9、75.4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天津市武清区研究了氮、磷、钾肥的施用对莴笋产量、经济效益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对莴笋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钾肥莴笋减产7.4%和6.0%,与OPT处理产量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从经济效益来看,氮、钾肥施用对莴笋经济效益较好,增收分别为4 500元·hm-2和3 465元·hm-2;从养分农学效率来看,N的农学效率为13.5kg·kg-1,P2O5的农学效率为4.9 kg·kg-1,K2O的农学效率为15.5 kg·kg-1,莴笋养分农学效率依次为钾氮磷。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绿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绿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绿豆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绿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磷、磷钾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绿豆产量大于1 200 kg.hm-2的施肥方案:N施用量91.0~94.4 kg.hm-2,P2O5施用量112.0~133.9 kg.hm-2,K2O施用量54.8~84.9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1.33∶0.7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金优402为供试晚稻进行肥料效应试验,分析研究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肥料效应模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肥料施用量。[结果]氮肥和钾肥对晚稻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288和555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7%和8.8%,纯收益分别为1195和350元/hm2,而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晚稻的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49、61和11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22、46和45kg/hm2。[结论]晚稻合理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施对芸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芸豆合理施肥方案,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芸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芸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芸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钾、磷钾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芸豆产量大于2 300kg.hm-2的施肥方案为N施用量63.8~94.0kg.hm-2,P2O5施用量118.5~152.8kg.hm-2,K2O施用量74.7~125.4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1.72∶1.27。  相似文献   

10.
平衡施肥对芥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试验方案,开展芥蓝平衡施肥田间试验,模拟出芥蓝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芥蓝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3.1kg·hm-2、P2O542.2kg·hm-2和K2O120.6kg·hm-2,最高产量为27764.3kg·hm-2;芥蓝最高利润施肥量为N 176.6kg·hm-2、P2O541.8kg·hm-2和K2O 110.2kg·hm-2,芥蓝最高施肥利润为31926.9元·hm-2;阶段施氮结构比例为0.391∶0.371∶0.239,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27191.1kg·hm-2。在相同肥底水平下,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与施氮量之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而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溶性总糖与磷、钾用量之间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硝酸盐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在磷肥和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后期施肥比例越大,芥蓝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越低,而硝酸盐含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晚稻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红四方"控释肥对晚稻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红四方"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经济性状,如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31 cm、0.18万株/667m~2、2.17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释肥与常规肥相比,稻谷平均增产59.49 kg/667m~2,增产率为15.8%,增加纯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释肥优于复合肥,施用"红四方"控释肥料与施用复合肥相比较,平均稻谷增产31.16 kg/667m~2,增产率为7.71%,增加纯收入39.3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从“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茄子肥效试验数据,获得三元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配方为N24.23kg/667m^2,P2O54.70kg/667m^2和K2O17.12kg/667m^2,可获得最佳产量3626.77kg/667m^2。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kg/667m^2、6kg/667m^2和2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木薯“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军月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86-1589
2008年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黄江村开展了木薯"3414"肥效试验,探讨在沙页岩残积物发育成的赤沙土上种植木薯的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对木薯产量的影响,以获得当地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木薯产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个施肥因子对木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K〉P;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分别为94.50、31.35、105.45kg/ha,木薯产量为31859.70kg/ha,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0.33∶1.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降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乡水稻施肥成本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借鉴。[方法]以T优227为供试品种,在九嶷山乡上洞村实施"3414"田间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经济性状、经济效益。[结果]氮肥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好,磷、钾肥次之;施氮量(N)270.0 kg/hm~2,施磷量(P2O5)180.0 kg/hm~2,施钾量(K2O)150.0 kg/hm~2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达25 821.0元/hm~2,比不施肥增收9 328.5元/hm~2,增幅56.6%。[结论]结合当地生产情况,建议水稻施肥量为氮肥(N)283.2 kg/hm~2、磷肥(P2O5)151.5 kg/hm~2、钾肥(K2O)156.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基于“3414”方案的杭白菊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了沿海地区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杭白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杭白菊产量(Y)与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之间的回归方程:Y=702.486+15.289N+9.866P+5.892K-0.310 N2-0.068P2-0.059 K2+0.609NP+0.435NK+0.380PK。据此计算得出杭白菊的最高经济产量为19076.2 kg/hm2,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 378.5 kg/hm2、P2O5274.8 kg/hm2、K2O 362.7 kg/hm2。氮肥对杭白菊的增产效应最明显,其次是磷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机肥"想不到"肥效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想不到"的处理1田间长势表现良好,植株生长正常,穗位适中,叶色清秀,叶片厚实,秃尖度、空秆率较低,千粒重、茎叶重明显高于对照,穗较粗,能形成较好的经济产量,平均单产406.7kg/667m2,对照平均单产351.8kg/667m2,增产54.9kg/667m2,增产率为15.6%,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紫色马铃薯“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方法]以紫色马铃薯材料KX-5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研究了西南二季作区春季紫色马铃薯的施肥模式。[结果]紫色马铃薯产量(Y)与肥料水平(X1-N,X2-P2O5,X3-K2 O)的最优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Y=1 352.67-89.78X1+14.17X2+144.98X3-8.03X1 2-5.07X2 2-3.83X3 2+36.46X1 X2-2.54X1 X3-12.95X2 X3,获得最佳产量的氮、磷、钾施肥量为61.80、73.65、131.25 kg/hm2。[结论]该研究可用来指导当地紫薯生产经济施肥。  相似文献   

18.
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施肥不仅决定着蔬菜的产量而且对蔬菜的品质和蔬菜生产环境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蔬菜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菜农科学合理施肥,实现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推动蔬菜产业健康、良性、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赤壁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布置中稻氯、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2325kg·hm^-2,相应增产率为39.1%,纯增收入2737.5元·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777kg·hm^-2,增产率为10.4%,纯增收入678.5元·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400kg·hm^-2,增产率为5.1%,纯增收入288.8元·hm^-2。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N、P205和K20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169.8、84.5和163.7k·hm^-2,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53.7、61.5和120.8kg·h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烟农一味地追求高产,过量施用氮肥而造成烟叶化学成份失调,烟碱含量偏高,从而导致烟叶杂气增多,品质下降的现象,对优良新品种“延晒五号”进行最佳氮、磷、钾肥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40,70,1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