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了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惠农政策,农业种子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技术要求,监督指导种子企业强化种子生产基地质量监管,初步形成了小麦大田用种生产基地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小麦种子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生产管理办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国家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以来,加快了农民的换种率和优良良种推广步伐,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国现有农场所产种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良种的需求;部分良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甚至出现“以粮代种”,造成生产上小麦纯度低、整齐度差,直接造成小麦减产,新乡市农科院在几年来的基地管理中,摸索整理出来一套生产高质量小麦原种的管理办法,从几年来的繁种实践看,生产的小麦原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良种补贴是国家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良种补贴供种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运转良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尤其在小麦生长季节,也出现了许多非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有的纠纷反映强烈,影响较大。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应对这些非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对于确保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缺乏有效监督状态下种子销售企业和农户的博弈分析 小麦种子对于小麦生产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农户种植自留种,而从种子销售企业购买种子的却比较少。小麦种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对农民增收增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经济学中自利的、理性的经济人的观点,作为独立主体的农户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种植优质的小麦种子。据调查,小麦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实施前,农民的购种量只占实际用种量的2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还小于这个比例。  相似文献   

5.
种子质量不仅是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生命线,还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优良品种质量过硬,农业才能增效,农民才能增收。我们根据近几年种子管理实践,认为要搞好种子质量管理必须从以下3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的种子生产和加工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优良品种开发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广大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必须切实加强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针对目前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小麦基地的管理难度大,生产环节较多,我们采取了以规范化管理制种基地为中心,以生产过程控制为手段,严把各个生产环节,多年来我们生产的小麦种子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韩妙会 《种子科技》2012,30(6):12-13
近年来,国家为了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实行了小麦良种统供补贴政策,补贴标准逐年增加,补贴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认真实施小麦良种统供项目,保证统供种子质量,必须抓好统供小麦良种生产,建立稳定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提高良种统供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小麦品种多、乱、杂问题。而现阶段,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制度,使得当前大部分种子企业不能够组织大面积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8.
常规春小麦种子统一供种率低,良种推广速度慢,是种子工作的难点所在。利用WT0规定的黄箱补贴政策和绿箱投资政策,对常规春小麦种子实行财政补贴后的无差价供种,就是按青海省需种数量确定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种子繁殖生产、加工销售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所生产种子全部按商品小麦价格无差价统一供应给农民种植,以加快良种推广速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实行小麦良种补贴,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扶持种植小麦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资金补贴。旨在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小麦科技水平,增加产量,改良品质,提高效益,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市从2005年起,承担国家和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使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光照充足,是新疆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冬小麦一直是该地区的优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近几年,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和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兑现,小麦价格一路看好。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农民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生产上对种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搞好冬小麦良种繁育和规范种子市场,为小麦生产提供质量高和数量足的原种及良种是头等任务。  相似文献   

11.
顾琴 《种子世界》2000,(5):12-12
搞好小麦种子生产,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小麦良种,是农业部门的核心内容。要获得高产优质的小麦种子,必须选择可靠的小麦良种生产基地村。现就如何选择小麦良种生产基地村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种植小麦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小麦良种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大田生产对小麦新、优、特良种用量逐步增加。为了促进当地小麦种子生产,使种子生产质量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确保种子质量,现结合本地实际和多年来从事小麦试验工作的一些经验,就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种子补助项目在农民增产增收中的突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种子专业化程度和种子质量.充分发挥良种在农民增产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农业生产种子补助项目的通知精神.湟中县实施了农业生产种子补助项目。主要包括麦类三圃田建设、麦类新品种繁育、蚕豆原种提纯与豆类新品种扩繁、优质杂交油菜制种、马铃薯种薯基地补贴和救灾种子补贴6个项目,项目由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良种繁殖场实施。项目计划投资97.5万元,全部为财政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4.
周治华 《种子科技》2011,29(1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种子管理机构是种子管理的终端,负责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良种的扩繁和推广应用,农业用种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规范终端管理行为,是  相似文献   

15.
实行小麦良种补贴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扶持种植小麦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资金补贴,旨在提高农民收益,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市从2005年起承担国家和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现以我市为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伟  茹光平 《种子》2006,25(3):88-88
种子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广大种子工作者,特别是种子管理机构在种子市场管理中,加强种子质量管理的地位,提高对种子质量的监督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地市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市场秩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而种子质量的优劣又关系到农业是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和农村社会是否稳定的大局。去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9月,农业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重新修订出台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生产实行绿箱补贴--无差价供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宏  赵玉山 《种子科技》2005,23(2):67-68
实行绿箱补贴--无差价供种,就是按需种数量确定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繁供种子所需的经费由政府给予补贴,所产种子全部按商品小麦价格无差价供应给广大农民.该文对采取此项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做法做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杨桂琴 《种子世界》2007,(10):10-11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事关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多年来,我区各级种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将其视为做好“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新形势下种子质量管理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按照坚持以质量监管为重点,坚持全方位加大监管力度的原则,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为支持和稳定粮食生产。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实施良种补贴的要求及苏州市水稻良种补贴的有关政策。我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全市2.13万hm^2水稻.购买中标企业供应种子的农户每667m^2补贴10元。在3年的实施期间,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