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彭晓邦 《种子》2016,(12):26-31
选取商洛道地中药材桔梗、黄芩和丹参,研究不同浓度(0,5,10,20,30,40 mg/mL)板栗叶水浸液对3种受体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板栗叶水浸液对3种中药材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但随着水浸液浓度的不断提高,其对受体种子的化感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消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板栗叶水浸液在5~20 mg/mL浓度范围内对3种受体中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电导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幼苗根长、苗高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但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其总体趋势呈“抛物线”形规律.板栗叶水浸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对桔梗、黄芩、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3)
优化蒙古黄芪种子的处理方式,进而提高其发芽率。选用磨砂+温水浸种的组合处理,将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率作为评价指标,以磨砂时间、浸种温度、浸种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其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磨砂时间以15 min发芽率最高,达到72%,确定适宜的磨砂时间是10~20 min;浸种温度为60℃时发芽率最高,达到76%,确定适宜的浸种温度是50~70℃;浸种时间以10 min发芽率最高,达到77%,确定适宜的浸种时间5~15 min。各因素对蒙古黄芪种子发芽率影响的大小为:浸种温度磨砂时间浸种时间。磨砂时间13 min、浸种温度56℃、浸种时间8 min为蒙古黄芪种子最佳的处理方式,在此处理方式下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率达90.7%,与预测值92%相近,所优化的处理方式合理、可行,可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诱导物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稀土钕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都具有促进作用。6mg/L的稀土钕溶液培养的黄芩种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58%和93.5%,比对照高25%,且芽苗长势好。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中,1、3g/L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强,发芽率达到90%以上,比对照发芽率高23%,芽苗长势好。  相似文献   

4.
黄芪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方法:采用浸提法对黄芪种子不同部位进行浸提,获得不同溶剂、不同浓度、不同浸提次数的浸提液,以白菜、小麦种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黄芪种子浸提液可显著抑制小麦和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且抑制物的活性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质量浓度达到0.20 g/m L时,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率均为0。黄芪种子不同溶剂浸提液抑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水溶性浸提液大于醇溶性浸提液,且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浸提液的抑制活性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种皮与种仁都含有活性极强的抑制物质,后者强于前者。结论:黄芪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且多为水溶性成分,其种仁中含量高于种皮。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种子与中药材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药材种子的特点、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以及种子与病害和产量的关系。对于中药材种子的研究要结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优选出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中药材产量与种子的质量密切相关,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需有专门的种子田,采用多种生产措施进行培育,优选出成熟度高、无病害的种子供生产使用,同时加强种子的储藏保管,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拧筋槭种子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拧筋槭种子深度休眠的原因,以拧筋槭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浸提液提取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抑制物质,研究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除30%种皮浸提液对白菜苗高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外,各浸提液随着浓度比例的提高,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生长及简化活力指数的抑制作用都逐渐增强。各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说明拧筋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均含有一些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拧筋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饲用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 L.)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叶车前水浸提液对一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有一定化感作用,0.1%、0.5%、1%的长叶车前浸提液处理种子与对照组发芽率、活力指数无显著差异,萌芽时间推迟;5%的长叶车前浸提液对一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率相比对照组较低。试验初步表明,长叶车前对一年生黑麦草存在高浓度抑制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斑地锦浸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本研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抑制番茄、辣椒和荆芥的发芽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而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0.4 g/ml的斑地锦浸提液强烈抑制了四种蔬菜根的生长,却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辣椒、荆芥和苋菜茎的生长,对根/茎比的影响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A_3和6-BA处理美女樱种子,研究其对美女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生理生化活性、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幼苗干鲜重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女樱种子经过GA_3和6-BA浸种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提高,种子TTC还原力增强,POD酶活性提高,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降低,根系长度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多,种子活力高于对照.各指标提高的效果均表现为6-BA好于GA_3,6-BA的处理最佳使用浓度为10 mg/L,种子的发芽率为89.6%,GA_3的处理最佳使用浓度为300 mg/L,种子的发芽率为87.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吸涨试验、种子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的抑制试验以及不同贮藏期种子的萌发试验,来探寻藏茴香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藏茴香种子休眠与种皮的机械阻力无关;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和后熟作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藏茴香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在35℃条件下的水浸提液对萝卜抑制活性最强,25℃下最弱;并且在同一温度下的抑制活性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弱。藏茴香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提高,贮藏到18个月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1.3%。  相似文献   

11.
魏新雨 《科学种养》2008,(12):54-54
储存保管好中药材种子(以下简称药种),是确保来年中药材丰收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多年的经验表明,为确保中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必须把好以下7关:  相似文献   

12.
膏桐叶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膏桐枯叶和鲜叶水浸提液处理膏桐种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不同叶浸提液对膏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水浸提液在浓度为1:10、1:50、1:100时和枯叶水浸提液在浓度为1:10时,对膏桐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效应,其余浓度下的鲜叶和枯叶水浸提液均表现为促进效应,其中鲜叶浸提液在浓度为1:15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然而,膏桐叶浸提液在高浓度时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于低浓度时的促进效应.说明膏桐叶浸提液中的内含物具有自毒作用,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规律.由此可知,连作条件下叶片淋溶液内含物产生的自毒作用可能会造成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降低,建议对膏桐苗圃地实行轮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黄顶菊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顶菊种子浸提液及茎杆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浸提液除了0.02g/mL浓度对春菜的发芽率和茎长不产生抑制效应外,其他各个处理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化感效应增强;RI和SE值大都为负值,说明黄顶菊浸提液的化感抑制效应明显,且不同种子对黄顶菊浸提液的敏感程度不同,生菜、春菜、芥兰对黄顶菊种子浸提液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生菜春菜芥兰。2种小麦对黄顶菊茎秆浸提液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周麦18百农207。因此,在黄顶菊入侵严重且防除不好的地区,针对这5种作物来说,可优先选择芥兰、春菜和百农207。  相似文献   

14.
于2014年在江苏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水培试验,以中棉所50为材料,设置5个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含量(质量分数1.0%,3.0%,5.0%,7.0%和10.0%),研究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的影响,明确小麦秸秆对棉花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随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含量升高,浸提液和腐解液中氮、磷、钾和总酚酸含量持续升高;相同含量下,腐解液中氮和磷含量与浸提液差异不显著,而钾和总酚酸含量高于浸提液。≤7.0%的浸提液和≤5.0%的腐解液只延迟了棉花种子发芽时间,并未影响发芽率;高于此含量时,两者不仅延迟发芽时间,而且降低发芽率。浸提液和腐解液含量高达3.0%后显著抑制棉花主根伸长、缩短侧根发生区、减少侧根数量、降低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并随含量增加,抑制和降低作用显著增强。低含量的小麦秸秆浸提液与腐解液显著促进根系呼吸速率和根系活力,当浸提液与腐解液含量高于3.0%时,根呼吸速率与根活力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却随含量提高而显著增加。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中总酚酸和养分含量与其化感效应有关,高含量的浸提液和腐解液抑制棉花种子萌发、根系形态指标建成和根系呼吸,同等浓度下,小麦秸秆腐解液对棉花的化感效应强于浸提液。  相似文献   

15.
以独一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法,研究不同浸提时间的青稞根系水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阐明青稞根系浸出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促抑作用,为独一味与禾本科植物的轮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青稞根系醇提液对独一味种子萌发影响不同,随着青稞根系醇提液浓度的增大,胚芽长度、发芽率均表现为先促后抑。用35%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的独一味的发芽率和胚芽长度最高,发芽率为42.00%,胚芽长度最长为44.80mm。40%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时始萌发时间明显缩短。40%青稞根系醇提液处理的变异系数比20%处理的还小,较稳定,经过试验得知40%的青稞根系醇提液对独一味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该结果将为独一味和青稞的间作、轮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恶性入侵植物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以土荆芥植株的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探讨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发芽进程有明显影响,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豆种子首日发芽数减少,达到发芽高峰的天数延迟,达到发芽高峰当天的发芽数下降,过程曲线图由急升急降逐渐变缓。不同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抑制效应,且低浓度抑制作用较小,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1,(6)
为探讨紫茎泽兰浸提液对不同品种草莓的化感作用,分别用浓度为0(ck)、0.25%、1.00%、2.00%和2.50%的浸提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浸提液处理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草莓种子进入萌发期,不同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浸提液浓度呈负相关。同时,幼苗的丙二醛含量与浸提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SOD、P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则随着浸提液浓度的提高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ck。这表明不同品种草莓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耐受能力不同,"甜查理"最为敏感,而"白雪公主"的耐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0,(6)
为筛选育苗基质,探讨天门冬播种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桂冬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贮藏时间、播种月份、浸泡水温、发芽温度、不同育苗基质条件对天门冬发芽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大于12 h的处理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浸种96 h的发芽率最高,达96.67%,比未浸种(对照)提高了25%以上;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采即播的发芽率最高,达到86.33%,贮藏时间12个月的发芽率仅有8.33%; 4月和10月播种的发芽率较高,分别达到90.00%和87.67%;不同浸泡水温对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温度(恒定)对天门冬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8.67%,常温次之,30℃、35℃明显下降;以黄泥+珍珠岩+泥炭+椰糠(体积比2∶1∶1∶1)为播种基质和育苗基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58%,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20.
王文涛  曹瑶  陈瑞  曹晓燕 《种子》2019,(9):138-143
在黄芩种子收获期实地调研收集全国不同产地黄芩种子,测定其净度、千粒重、水分、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比较不同来源农户自收自种黄芩种子的质量差异,并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中药黄芩种子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黄芩种子质量评级指标差异明显;以发芽率和生活力为主要指标,以千粒重和净度为参考指标,将黄芩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研究发现,农户自收自种黄芩种子质量普遍较低,不同来源的种子质量差异明显;并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尝试制定了黄芩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