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个变动融雪带的融雪径流模型。在匹里青流域试作融雪径流预报,流域内没有气温、蒸发资料,仅出山口处有一个雨量站,产流采用径流系数法,汇流采用调蓄经验单位线,连续预报5年的结果:3月—7月融雪洪水总量的预报合格率达到80%。所以变动融雪带的假设在高山区流域是合适的,进一步研究后,将可能成为一种预报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以融冰雪为径流主要补给源的河流,气温对径流的影响非常大。在缺乏资料地区径流模拟中,应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料。采用含融雪结构的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借助临近研究区气象站探空气温,估算山区气温垂直分布,对叶尔羌河2001-2005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基本满意,径流量相对误差在15%以内,表明对叶尔羌河径流过程模拟是可行的,但径流过程平均误差偏大,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优选模式,以丰富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法。【方法】建立了多模型洪水预报情形下的优选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洪水预报方案的优选,采用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进行多模型洪水预报的优选,并以东洋河为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在对东洋河洪水进行预报时,新安江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水箱模型和陕北模型的可信度(m(Mi))分别为0.758 7,0.906 6,0.838 4和0.859 1,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由优到劣的次序依次为:萨克拉门托模型、陕北模型、水箱模型、新安江模型,因此认为采用萨克拉门托模型对应的预报方案为最优预报方案。【结论】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案优选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多模型洪水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哲  唐春燕  殷剑敏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16-1118,1138
针对潦河流域的水文特征,采用1996~2005年潦河流域的实测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并利用GIS处理DEM数据,对新安江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的各参数进行了优选,并构建了基于GIS的新安江水文模型,通过多次实际洪涝灾害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为可靠,为建立潦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系统奠定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对螺岭桥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构建,通过模型参数率定和检验,确定其预报方案达到预报要求,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相关规定,新安江模型在螺岭桥站应用良好,可进行预报作业。  相似文献   

6.
融雪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融雪模型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现今流行的两大融雪模型(度-日模型、能量平衡模型)的结构、特点以及模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对国内外进展做出总结,指出GIS、RS技术与融雪模型研究有机结合、高时空分辨率分布式融雪模型以及融雪过程中的水热耦合过程将是今后融雪模型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在开都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天山南坡开都河流域,模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进一步研究之后可以用于开都河流域的水文予报。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布式SWAT模型,研究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及变化特征。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及土壤数据,建立SWAT模型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流域内水文站及气象站2004~2014年融雪期内(3~5月)日气象和日径流观测数据,采用分布式SWAT模型模拟流域融雪径流。为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利用二维Copula函数揭示模拟值与其误差间相关性,描述径流模拟结果及其误差联合概率分布,修正模拟径流值。结果表明,率定期及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7,构建SWAT模型适合于研究区融雪径流模拟,而经Copula函数修正后纳什效率系数(NSE)提高至0.8以上,对修正径流值作滑动平均法平滑数据处理后,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融雪期土壤下渗对于融雪产流有重要意义。土壤下渗率的模拟可以为融雪径流模拟提供必要的参数,能够更精确地对融雪期洪水进行预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融雪期对土壤湿度、温度的观测及设置的下渗实验获取的数据,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制图、制表。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对融雪水下渗有显著影响;冻土中冰的存在对下渗的阻碍作用很强,冰融化后可以增强融雪水的下渗;在融雪期,实验得到的下渗率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其形式上与Kostiakov下渗公式吻合。  相似文献   

10.
天山山区水文模型参数的区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含融雪结构的新安江模型,利用天山山区4个典型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对新疆河流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重点分析了模型产流参数K,WM,WUM,WLM,C,B和融雪因子RA在天山山区的区域分布规律,对天山山区其他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与SWAT的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峰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7-6750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数学模型是研究流域污染、水质分析与预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综合分析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优缺点后,选取当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借助GIS、RS技术,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了解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为洱海流域的综合治理和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易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发展空间造成严重破坏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其中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泥石流发生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的发展,在GIS平台上,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TM),模拟地面形状,提取地形信息,对泥石流现象进行研究,将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以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DTM,结合土地利用相关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下港乡泥石流发生发育原因及特征,为这一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刘徽  唐仲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59-4561
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来评价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选取连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RS技术提取水文气象、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连江流域径流过程,以流域出口黄德高道水文站2008~2010年月流量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降雨不均等影响因素,精确地模拟了连江流域径流过程,可以用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该研究可为其他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学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9-15331,15415
[目的]探讨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河流系统模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RS系统建立了河流系统洪水演进模拟数字化模型,并对校核标准洪水下泄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基于InfoWorks RS软件的洪灾信息系统对校核标准下洪水下泄对下游的淹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各断面最大流量时的各水力参数、各控制断面流量与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各断面水力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图以及下游水库控制流域最大淹没面积风险分析图。[结论]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流域径流模型对河川径流的模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产流方式是否与该地区的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相适应。本文在分析天山北坡地区的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和在该区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入渗试验基础上论证了新疆虽属干旱地区,但天山北坡的产流区,其产流机制与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相类似。产流方式以蓄满产流为主。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已通过对切德克河的径流模拟成果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降雨径流不仅是水循环的中间环节,也是流域众多地表过程的主要驱动力。研究洱海流域降雨径流的变化机制对于了解土壤侵蚀形成机理与污染物的运移动规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在GIS环境下,基于DEM构建了一个简单的降雨径流模型。模型将流域离散成栅格数据结构,根据降雨径流的特性,分为坡面栅格和河道栅格,并利用运动波方程进行汇流演算。模型在洱海流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基本满足洱海流域降雨径流模拟的需要;模型结构简单,模拟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涪江流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S和GIS与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利用ArcGIS 9.3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涪江流域上游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主要为微度侵蚀,且占总面积的85.65%,轻度侵蚀占总面积9.13%,中度侵蚀占总面积2.89%,强度侵蚀及以上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2.33%.涪江流域上...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水涛庄水库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2015年森林类型勘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法、综合蓄水法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对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并分别用总量数据和样点数据对InVEST模型水源涵养模块在研究区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森林主林层优势树种可将研究区的森林可分为11个类型。基于出入库水量监测数据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总水源涵养量为2 738.31×104 m3,基于综合蓄水法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森林水源涵养量为3 498.86×104 m3。基于InVEST模型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总水源涵养量为3 193.90×104 m3,模拟值精度达83.36%;森林水源涵养量为3 189.73×104 m3,模拟精度为91.27%;各林型水源涵养量精度为89.86%。以基于综合蓄水法计算的样点水源涵养量为基准,对InVEST模型的各样点模拟值进行回归验证,R2为0.635 4,模型精度为74.15%。由此可知,利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水源涵养进行测算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