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济渎红蒜为试材,设覆黑膜、覆白膜、不覆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蒜营养生长、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覆膜利于济渎红蒜分瓣;覆膜可增加济渎红蒜株高、假茎粗以及叶片数,增加济渎红蒜鳞茎的横径、单头质量、单瓣质量及产量;白膜与黑膜相比,白膜更利于增加济渎红蒜植株的叶片数、大蒜鳞茎的纵径以及蛋白质含量;黑膜则更利于增加济渎红蒜的可溶性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济源名优大蒜品种济渎红蒜为研究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济渎红蒜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诱导愈伤培养基为1/2 MS+6-BA 1.8 mg/L+2,4-D 0.2 mg/L+NAA 0.6 mg/L;分化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2.6 mg/L+2,4-D 0.3 mg/L+NAA 1.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2.2 mg/L+NAA 0.3 mg/L.  相似文献   

3.
以乌塌菜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品种、海拔高度、播期、栽培密度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乌塌菜产量的影响,以提高乌塌菜在高海拔地区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最佳品种为"淮南黑心乌";最佳海拔为1 500m;最佳播期为4月15日;最佳栽培密度为15cm×15cm。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邳州大蒜的总产量、品质和效益,控制各种障碍因素,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2008年在邳城镇安排了3.3hm2蒜套深耕中间试验,并适当配以增加密度,更新品种,标准化栽培等技术,探索多种障碍因子的控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术江  朱海泉  王安乐 《蔬菜》2002,(11):32-33
秋黄瓜延后栽培的气候条件特殊,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若播期过早,生长盛期和常规露地黄瓜生长盛期相遇,造成黄瓜价格低廉,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若播期过迟,气温太低,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为使秋黄瓜延后栽培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产值,1999~2000年连续两年,我课题以大棚为栽培设施,进行秋黄瓜延后栽培的播期和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夏园一号(本所提供)。设密度和播期两个因子,分别以A、B表示。A因子设两个水平,A1(30cm×45cm),A2(40cm…  相似文献   

6.
杨富位  王敏霞 《蔬菜》2012,(6):12-13
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原理与大蒜密植栽培的要求相结合,创新出大蒜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静宁县大蒜生产中集雨保墒的问题,实现了大蒜的高产稳产。从整地施肥、精选蒜种、适期早播、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嵩明县露地栽培大白菜播期与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5~10月在嵩明县麦地冲村安排了不同播期、密度及覆膜栽培试验,拟为嵩明县露地无公害大白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露地栽培大白菜最佳播期为6月中下旬,并采用高垄覆盖地膜的栽培模式,1 hm2种植52 500~60 000株为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8.
淮北冬播豌豆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传俊 《蔬菜》2011,(3):52-56
为筛选适宜淮北地区栽培的豌豆品种,提高豌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豌豆品比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FH06-01、淮豌1号、FW06—01,FW06—02和中豌6号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产量与播期、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各生育阶段所需天数、积温随着播期推迟趋于减少,多呈直线相关关系;所需积温变异系数低于所需天数。淮北豌豆冬播的适宜播期为11月25日-1月10日,播种密度为25万~35万株/hm^2。春播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9.
芥蓝(Bv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属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食用菜苔,是我国特产蔬菜之一。菜苔清脆鲜嫩,富含V_c,生食、热食皆宜,其栽培以广东、广西为主,经种植观察,表现产量高,品质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由于过去我国北方很少种植,对芥蓝的许多栽培技术问题还缺乏研究。本试验对芥蓝品种,播期和密度的研究,探讨芥蓝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规律,为确定适宜华北地区栽培的品种、播期和密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11S12’为材料,采用三因素的裂一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随播期、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以11月5日、施肥量以300kg/hm^2、密度以1.80×10^6株/hm。组合最好,此种组合可使小麦产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