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林钟 《植物医生》2003,16(5):32-33
所谓粉尘施药 ,就是将药剂及其辅料加工成颗粒极细的超微粉粒 ,通过喷粉的方法将超微农药粉粒在棚 (室 )内形成飘尘 ,并使其在空中悬浮较长时间。由于粉粒的飘翔而在蔬菜植株上均匀地、多向地扩散沉积 ,达到防病治虫的作用。1 特点1.1 工效高这项技术不用水 ,克服了常规喷雾增加棚室内湿度的弊端 ,减轻了劳动强度。用粉尘处理 6 6 7m2 保护地仅需 5~ 10min ,比常规喷雾法可提高功率 2 0倍。1.2 防效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较高 ,常规喷雾法利用率为10 %~ 15 % ;烟雾技术利用率为 2 0 % ;而该项技术的农药有效利用率为 6 0 %~ 70 % ,因而制…  相似文献   

2.
农药有效利用率与喷雾技术优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植保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广义和狭义涵义,并分析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药剂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喷雾技术中的“剂量传递”过程,分析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狭义涵义,在春季果园和作物苗期,常规喷雾法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在夏秋季果园和作物中后期,随着作物叶面积系数(LAI)的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到50%~60%。论文分析了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喷雾技术的优化措施:(1)大田喷雾时采用机动喷杆喷雾替代背负式手动常规喷雾,可以改善雾滴沉积分布的均匀性;(2)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润湿性;(3)优化雾滴粒径,采用细雾滴替代粗雾滴可以提高雾滴的中靶率;(4)降低施药液量可以减少药液流失;(5)加装挡板可以减少雾滴飘失等。通过以上技术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冬暖棚室的粉尘法施药技术冬暖大棚和温室的特定环境条件其弊端是湿度大,常规农药喷雾和烟剂施药,防治效果不佳,并极易诱发或加速病害的发展。粉尘法施药技术,是取代烟雾剂和喷雾法的特种施药新技术。就是将常规农药加工成不同药粉和填充物的并可通过200~300筛...  相似文献   

4.
“牛城”牌粉尘剂深受菜农欢迎──兼谈目前粉尘剂市场混乱问题──在温室大棚中施药,用大水量喷雾法,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农药利用率低(有效沉积率仅20%~40%),而且还会增加棚内湿度,为病菌的再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阴天下雨时用喷雾法防治病害无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实现茶园农药减量中的作用,通过在茶园喷施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比较其与传统大容量喷雾技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安装有TEEJET110015#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24.1~127.4个/cm~2,平均值为75.8个/cm~2,沉积量为0.002~1.15μg/cm~2,均值0.58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1#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15.0~80.4个/cm~2,平均值为47.7个/cm~2,沉积量均值为0.01~1.38μg/cm~2,均值0.70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3#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9.2~18.2个/cm~2,平均值为13.7个/cm~2;沉积量为0~1.14μg/cm~2,均值0.57μg/cm~2。农药利用率为49.3%~58.2%。使用3种传统器械喷雾,担架式动力喷雾机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2~0.30μg/cm~2,均值0.16μg/cm~2,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46μg/cm~2,均值0.23μg/cm~2,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65μg/cm~2,均值0.33μg/cm~2。农药利用率为33.7%~39.6%。结果表明,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的农药沉积量和利用率均高于3种传统的施药器械,但其喷雾的均匀性还有待提高。施药后4 d,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5.8%~90.4%,传统大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91.8%~93.2%,两者差异不显著。药后10 d,前者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72.9%~75.6%,后者防治效果为65.8%~71.6%,说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大容量喷雾。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有着更长的持效期,为茶园的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6,9(3):40-40
冬暖棚室的粉尘法施药技术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杨陵镇712100)一、施药特点冬暖大棚和温室的园艺设施栽培的特定环境条件其弊端是湿度大、微气流。常规农药喷雾和烟剂施药防治效果不佳,极易诱发和加速病害的发展与蔓延。粉尘法施药技术,是取代烟雾法和喷...  相似文献   

7.
1 试验目的和方法为评价 5 %蚜虱净乳油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并筛选经济有效剂量 ,为农药登记提供依据 ,试验采用 5 %蚜虱净乳油每 667m2 1 0 ml、 2 0 ml、 30 ml对水 40 kg常规喷雾 ,和对照药剂 1 0 %吡虫啉可湿粉 (国营常州农药厂 )每 667m2 1 0 g对水 40 kg喷雾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 ,4次重复 ,共 2 0个小区 ,小区面积 2 5 m2 。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扎埂相隔离 ,防止串水灌水。在重庆市璧山县璧城镇新塔村进行。试验田为沿河正冲田 ,肥力中等 ,2 0 0 0年 5月 8日栽秧 ,水层保持在 1 .5寸左右。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已测试对黄瓜新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雌成螨无毒的9种常用农药对其若螨和卵的影响.结果表明: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和0.5%苦参碱烟碱(果圣)水剂对若螨和卵的LC50分别为3128.49mg·L-1和1802.67mg·L-1、26.37mg·L-1和27.01mg·L-1;喷雾法和二次中毒测定发现这2种农药常规使用浓度对若螨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10%,表明这2种农药对若螨和卵影响很小.0.3%印楝素乳油对若螨和卵的LC50分别为7.43mg·L-1和8.70mg·L-1,喷雾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发现其常规使用浓度对若螨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17%~36.21%和3.95%~28.95%,表明该农药对若螨和卵低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福美双(普雅图)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浓度对若螨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表明这4种杀菌剂对若螨和卵无明显影响.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和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浓度对若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16.81%和9.32%,对卵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表明这2种杀菌剂对若螨低毒,对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粉尘法防治于丽萍(辽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110200)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常规采用水剂农药喷雾和烟雾剂烟熏两种方法。在保护地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剂农药喷雾防治劳动强度大,既费力又误时,药剂流失严重,又促使棚内湿度骤增,人为地强化...  相似文献   

10.
孙书静 《植物医生》2001,14(4):47-47
近年来 ,发展了一项新的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所谓低容量喷雾 ,是对高容量喷雾相对而言 ,主要区别于喷雾时所采用的喷孔直径大小不同。一般所谓的高容量喷雾 ,系指喷雾器的喷孔直径为1.3mm ,而低容量喷雾则为0.6mm~0.7mm。实践证明 ,使用低容量喷雾有4大优点。1.效率高。使用手动喷雾器采用低容量喷雾 ,每人每天可喷1hm2~2hm2,比常规高容量喷雾可提高工效8~10倍 ,如利有弥雾喷粉机进行低容量喷雾 ,可提高工效50倍以上。2.用药少。一般常规高容量喷雾667m2 用药液量10kg~60kg。而低…  相似文献   

11.
烟雾剂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是一种新技术,它是通过农药气人后冷凝成雾粒或直接把农药分散成烟雾粒防病灭虫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喷粉施药防潮效果,使用烟雾剂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技术措施。严密封闭在大棚防病灭虫使用烟雾剂前要检查好棚面,补好漏洞,使用棚面封闭越严...  相似文献   

12.
552-丙型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改换一个0.7mm孔径的喷头片,也可作低容量喷雾。这种喷雾方法比常规喷雾(>100斤/亩)用水量大减,工效可提高8倍以上,并可节约农药。现将我们1981年用这种喷雾法防治稻苞虫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疆MG-1P型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喷雾,探讨喷雾量及助剂对农药在棉花上的沉积分布及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以5%啶虫脒乳油为试验药剂,在3个喷雾量 (15.0、22.5和30.0 L/hm2) 及添加2种飞防助剂 (YS09和倍达通) 条件下进行喷雾,以诱惑红为雾滴沉积和农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采用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密度和雾滴覆盖率。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棉花叶片上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随着喷雾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喷雾量为30.0 L/hm2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雾滴密度最高,分别为43.42 和58.04 个/cm2,雾滴覆盖率分别为6.44% 和6.34%。3个喷雾量下农药沉积率分别为3.53%、3.70%和4.00%,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药后1~3 d对棉蚜的防效也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喷雾量为22.5 L/hm2 时,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对叶片上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农药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对棉蚜的防效,药后1 d防效为86.24%和84.40%,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7.48%,药后3 d防效达95.34%和94.73%,显著高于对照 (88.06%),达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水平 (94.36%)。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施药,提高喷雾量有助于药液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在啶虫脒乳油中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可提高药液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药喷粉法的问题屠予钦,袁会珠,黄宏英,齐淑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农药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使用,喷粉法是其中之一,其特点是工效很高且不用水,比较省力。喷粉法之所以工效高,是因为粉粒在空气中有一种独特的运动行为,即勃朗运动和飘翔运动。...  相似文献   

15.
超低容量喷雾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工效高、省药、防治效果好、费用低、不用水(或只用少量水)等优点.目前,防治森林病虫常用运—5型双翼单发活塞式轻型多用途飞机或A_1超轻型飞机超低容量喷洒臭氰菊酯防治松毛虫,都取得成功.广西农田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的使用则常见于水稻、果树等大田作物害虫的防治.常使用的机子有北京市植保机械厂生产的WFB—18AC型,西北林业机械厂生产的3MF—4型.这些国产地面超低量喷雾机,换上弥雾喷头或喷粉装置,也可进行弥雾喷粉,实现了一机多用,所以地域适应性较广,也正因为一机多用,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常出现混乱,把高容量、低容量和超低容量视为一体,甚至把剧毒农药用于超低量喷雾中而忽略了超低量喷雾的局限性、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1 樱桃园的选择为了方便建棚、管理、获得高产高效 ,大棚樱桃应选择自花坐果率高、丰产型的大红、尖叶、朱砂等品种 ,树龄为 5~ 8年生 ,树体较矮、内膛枝较多的初盛果期园片。密度不低于 4 5株 / 6 6 7m2 ,园片要背风向阳光照充足。2 加强肥水管理落叶后建棚前每株施优质土杂肥 5 0~ 80kg ,饼肥 2~ 3kg ,多元素果树专用肥 1~ 2kg (或二铵0 5~ 1 0kg)。采取放射状或双环状沟施。在初果期和果实硬核期喷施 30 0倍磷酸二氢钾和 30 0倍尿素混合液各 1次。扣棚时要浇 1次透水 ,扣棚后一般情况下不浇水 ,以免造成棚内湿度过高 ,…  相似文献   

17.
针对Potter喷雾法生物测定技术中喷雾量不确定的情况,采用每次0.5~5ml。喷雾量加入药液管,喷雾测定溴氰菊酯对小菜蛾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探索喷雾量对毒力测定的影响并寻求最佳的喷雾量。试验表明.0.5mL喷雾量很难有效展布到被试昆虫的体表,并且测定的LC50值过高,为385.08mg/L;当1—3mL时,测定的LC50值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9.38mg/L、27.52mg/L和33.56mg/L);而喷雾量达到或超过4mL,雾滴累积成流,影响测定结果。因此,推荐喷雾量为1—3mL。并根据喷雾量和LC50值关系建立趋势线Y=301.3X-1.9488。  相似文献   

18.
农药标签是紧贴在农药包装上 ,介绍农药产品性能、使用技术、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技术资料。是农药生产企业直接向使用者传递农药技术信息的桥梁 ,是指导使用者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依据 ,它是经过农业部批准才能印制的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从 2 0 0 1年 8月我厅组织的农药市场执法大检查所抽查的 2 10 0个标签情况看 ,形势不容乐观 ,其不合格的有 10 5 5个 ,占 5 5 %。不规范不合格的标签 ,极大地扰乱了农药市场 ,不仅影响了农药的公平竞争秩序 ,而且损害了使用者的利益 ,侵害了其他农药企业的合法权益 ,严重的还将引起人畜中毒或药害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19.
0 %噻磺隆可湿性粉剂是国内新开发的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适用于茎叶处理。 1 999年 3月 1 1日施药 ,此时小麦处于拔节初期 ,猪殃殃 8~ 1 0轮真叶 ,芥菜初薹期。以 666.7m2 施用 72 %巨星干悬浮剂1g为对照。每 666.7m2 的用药量对水 4 0kg常规喷雾。杂草生长量最大时 ( 4月 2 1日 )调查防效。 666.7m2 用噻磺隆 7.5g、1 0g、1 2 .5g对猪殃殃的鲜重防效分别为 70 .4 %、83.5%和 87.0 % ,而对照为 82 .5% ;对牛繁缕的鲜重防效分别为 1 0 0 %、95.0 %和 1 0 0 % ,而对照为 98.8% ;噻磺隆 3个剂量对芥菜的防效尤为突出 ,芥菜完…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环境下,设置氮肥(0、75、150 kg·hm~(-2))和密度(4.5、7.5、10.5×10~6粒·hm~(-2))2因素共9个处理(N_0D_1、N_0D_2、N_0D_3、N_1D_1、N_1D_2、N_1D_3、N_2D_1、N_2D_2、N_2D_3)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对旱地胡麻土壤含水量、贮水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密度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青果期0~60 cm土层,以N_1D_1处理为优,最高达到15.52%;N_2D_1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25%,其生育季内0~200 cm土壤贮水量亦较最低处理N_1D_3增加4.62%,具有较好的肥水耦合优势。胡麻产量随处理中施氮量和密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随施氮量变幅为66.58~171.64 kg·hm~(-2),随密度变幅为32.42~68.47 kg·hm~(-2)。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呈现明显的正效应,高氮(N_2)较中氮(N_1)和不施氮(N_0)水平产量上升14.97%~16.0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14%~21.75%;而增加密度对胡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未有显著影响,组合中均为4.5×10~6粒·hm~(-2)处理下最高,分别达到1 802.00 kg·hm~(-2)和7.87 kg·hm~(-2)·mm~(-1)。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植株氮素吸收量,高氮(N_2)、中氮(N_1)较不施氮(N_0)分别显著增加82.21%和57.55%;平均氮素吸收利用率则均随施氮量和密度上升而降低,高氮(N_2)较中氮(N_1)水平显著降低42%,高密度(D_3)、中密度(D_2)平均氮素利用率分别较低密度(D_1)处理显著降低58.45%和35.19%。在试验处理区间内,高氮配合增密不利于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 N_1D_1组合氮素利用率最优,为64.3%。氮肥密度互作后,籽粒产量与有效分茎数间(0.68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有效果数间(0.877~*)均显著相关,且分茎数、分枝数受密度影响程度大于施氮量,而千粒重受限于施氮量更甚,不同施氮水平间变幅达到0.04~0.29 g。因此,氮肥密度互作时,增密对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无显著影响,适量氮肥施用可促进胡麻生育前、中期水分有效利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使胡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在本试验及相似农田生态类型环境下,兼顾节本增效和环境安全,施氮量75~150 kg·hm~(-2)、种植密度4.5×10~6粒·hm~(-2)可作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胡麻高效生产的适宜参考氮肥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