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采用静水养殖法,将鲫鱼和泥鳅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8、1.72、6.48 mg/L的Cd2+溶液中,于染毒后的7、14 d对所有染毒组和对照组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制片,油镜观察,研究在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浓度下,Cd2+对鲫鱼和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诱导鲫鱼和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自制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Pb2+污染对谷皮菱形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研究该藻对铅离子(Pb2+)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谷皮菱形藻对Pb2+的耐受性较强。Pb2+浓度低于5 mg/L,促进其生长;Pb2+浓度为10 mg/L时,对其无明显影响;Pb2+浓度大于50 mg/L时,明显抑制其生长,且藻细胞出现异常现象;96 h EC50值为27.26 mg/L。Pb2+浓度小于10 mg/L时,藻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与正常生长情况相似;Pb2+浓度大于50 mg/L时,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Pb2+浓度较低时,藻细胞体形态正常,且运动能力很强,Pb2+浓度大于50 mg/L时,藻细胞体出现畸形,颜色加深,两端由圆形变成方形,且运动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去除铅、锌污染的高效菌株,采用浓度梯度筛选法,从受铅锌冶炼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耐铅锌离子微生物,并研究其对Pb2+和Zn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编号0a)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0mg/L时0a菌对Zn2+、Pb2+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达23.6mg/g和31.7mg/g;pH为3~6时对Zn2+、Pb2+的去除率较高,pH值为7.5时分别对Zn2+、Pb2+的吸附量最高,为30.96mg/g和23.5mg/g;吸附率与吸附时间符合吸附+细胞膜传输模型。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Pb2+处理组罗非鱼血细胞核异常率极显著增加;中、低浓度Pb2+处理组(2.0、4.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高浓度Pb2+处理组(8.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极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白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处理1 d时达最大值,然后有所回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Pb2+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Pb2+暴露时,罗非鱼肝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b2+提高了SOD的活性,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Pb2+暴露时均抑制了肝脏的SOD活性,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罗非鱼外周血核异常率和肝脏SOD活性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铅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Pb2+对波纹巴非蛤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3.0~7.0mg/L)Pb2+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急性毒性,分别对96 h半致死浓度(4.119 mg/L)和安全浓度(0.041 mg/L)下0~120 h各组织中Pb2+的蓄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b2+对波纹巴非蛤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187、5.788、4.646和4.1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41 mg/L。铅对波纹巴非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LC50为1~100 mg/L)。在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120 h波纹巴非蛤各组织Pb2+的蓄积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鳃、内脏、肌肉。[结论]食用波纹巴非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废弃印制电路板中重金属铅的危害,利用高效降解性能的白腐菌对重金属铅进行了处理.在废弃印制电路板样品中含重金属铅为25.33 mg/g的情况下,分析了白腐菌吸附Pb2+的影响因素和特性.结果表明,当Pb2+的浓度为50 mg/L,pH 5,菌体培养时间为72 h,菌体生物量为6g/L,吸附时间为6h时,白腐菌对Pb2+的吸附率可以达到68.17%;白腐菌对Pb2+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表面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硝酸铅对小麦根尖细胞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离子浓度的硝酸铅(0.01,0.10,1.00,5.00,10.00,100.00 mg/L)对小麦根尖进行染毒处理6 h和12 h,观察小麦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Pb2+浓度下,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微核率增加.有丝分裂指数逐渐降低;在相同染毒时间下,随着Pb<2+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微核率逐渐增加,有丝分裂指数逐渐降低.在一些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出现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断片等,说明硝酸铅对小麦具有遗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去除铅、锌污染的高效菌株,采用浓度梯度筛选法,从受铅锌冶炼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耐铅锌离子微生物,并研究其对pb2+和Zn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编号0a)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0 mg/L时0a菌对Zn2+、Pb2+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达23.6 mg/g和31.7 mg/g;pH为3~6时对Zn2+、pb2+的去除率较高,pH值为7.5时分别对Zn2+、Pb2+的吸附量最高,为30.96 mg/g和23.5 mg/g;吸附率与吸附时间符合吸附+细胞膜传输模型.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Phaeoacremonium mortoniae对重金属铅(Pb2+)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初步分析相关的重金属铅耐受性机制,为DSE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壤治理和植被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不同Pb2+质量浓度(0(对照),300,600,900,1 200mg/L)胁迫下P.fortinii和P.mortoniae的生长状况,测定其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质量浓度,以及菌丝内Pb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Pb耐受性机制。【结果】当Pb2+质量浓度为0~1 200mg/L时,2种DSE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P.fortinii的Pb2+半致死浓度(EC50)(951.5mg/L)显著高于P.mortoniae(431.0mg/L)(P0.05)。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2种DSE菌丝干质量逐渐减小,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逐渐升高,P.fortinii的铅富集量逐渐增加,并在Pb2+质量浓度为1 200mg/L达到最大,而P.mortoniae的铅富集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Pb2+质量浓度为900mg/L达到最大。当Pb2+质量浓度为300~1 200mg/L时,P.fortinii的菌丝干质量和Pb2+富集量均高于P.mortoniae,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低于后者。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升高,P.fortinii菌丝的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而GSH和MDA含量则逐渐增加,且以上4个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P.mortoniae菌丝内的SOD活性以及GSH、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除SOD活性在Pb2+质量浓度300mg/L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2种DSE培养液的pH值均随Pb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从中只检测到草酸和乙酸2种小分子有机酸;2种DSE在供试的Pb2+质量浓度下均能产生草酸,且草酸质量浓度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300mg/L后)而极显著增大,在Pb2+质量浓度为1 200mg/L时达到最大值(P0.01),而2种DSE仅在Pb2+质量浓度较高(600~1 200mg/L)时产生乙酸;在Pb2+质量浓度为600~1 200mg/L时,P.fortinii培养液中草酸和乙酸质量浓度都显著高于P.mortoniae(P0.05)。【结论】2种DSE对铅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其中P.fortinii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明显优于P.mortoniae,SOD活性提高以及GSH、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有机酸(草酸和乙酸)的大量积累可能是这2种DSE减轻铅毒害、提高铅耐受性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Na OH浸泡预处理、Na Cl O溶液氧化改性板蓝根药渣对含铅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Pb2+浓度、p H、吸附时间及温度对改性板蓝根药渣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对50 m L50 mg/L的含铅废水,在投入0.15 g改性板蓝根时,吸附率达到最大(92.1%),吸附容量达到最高(15.25mg/g)。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初始浓度增加到50 mg/L时达到平衡。p H对Pb2+的去除有重要影响,最佳p H是6,去除率达到92.7%。当吸附时间为3 h时,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改性板蓝根药渣对铅的吸附率在30℃时最高,为92.3%。Langmuir模型对改性板蓝根药渣吸附铅离子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板蓝根药渣对Pb2+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最大吸附量可达15.8 mg/g。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ident has proposed a tax based on the amount of sulfur dioxide emitted from smokestacks and power stations.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taxation is suggested which would spread the tax burden among polluters in proportion to their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This would be based on the produ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llutant and the population at risk.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Gan 《Science (New York, N.Y.)》1886,8(189):255-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