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远缘杂交选育特早熟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亚洲棉、瑟伯氏棉、陆地棉的杂种后代进行回交选育、复合杂交等选育出的-批特早熟棉花品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杂交手段都能获得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和优良的纤维品质,而复合交则优于回交转育的表现.回交次数的多少对出圃材料的表现影响不大,回交的低世代选择及回交亲本的选择极为重要.通过回交转育目标性状,选育优良种质系,在进行杂交和复合交,促使潜在的优异性状表达,进而育成特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浙大3号简介     
浙大3号(原名Z9087)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0号×[(中8×争31)×(250×兰5)]F7}F6中,通过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而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耐盐碱棉花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80年,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号为母本,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31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中8×争31);同时以中棉所3号的早熟丰产系250为母本与美国无色素腺体棉种质系兰布莱特GL-5(兰5)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50×兰5)。得到的F1杂种于1980年冬进行南繁加代。1981年以(中8×争31)F1做母本,(250×…  相似文献   

3.
湘杂棉8号F1代与F2代差异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8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Bt基因杂交棉新品种,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虫性,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推广应用。基于该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而获得F1代种子,操作繁琐,成本较高,虽然转Bt基因杂交棉F2的应用颇具争议,但是仍有很多的地区将F2代作为大面积生产用种。究竟转Bt基因杂交棉湘杂棉8号F1和F2代有何差异?其F2代是否具有利用价值?本试验从丰产性、抗虫性及其纤维品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和方法转Bt基因杂交棉湘杂棉8号F1、F2种子,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试验于2004年在本所试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抗虫核不育系抗A4、A5与优质、丰产的棉花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将其F1代进行田间品比试验,通过田间生物学性状、产量结构调查,室内产量性状考种,纤维品质检测,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质、丰产、抗虫的核不育系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优势组合P7(抗A3×09-17)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10.21%,生长稳健,植株高大,单株平均结铃34.8个,结铃性强,衣分42.3%,纤维品质优良,建议下一步进行多点示范,并推荐参加各省区域试验;较优组合P1(抗A4× C3)、P6(A5× C4)综合性状表现较优,丰产性较好,建议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从蓬蓬棉(G.purpurascens)转育了无毛性状的Q1038品系,以及该品系的遗传鉴定和研究结果。一、无毛性状的来源1980年从[((蓬蓬棉×鄂10)×鄂10×鄂10)×鄂6]F_4中选出了茎叶基本上无茸毛的株系I597。为了提高I597的衣分、产量、纤维强度,便于生产上应用,1982年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陆异1号经济性状、农艺性状较差,为此,对其进行了多因子的转育和累加,经7年10代连续回交与加代繁殖,培育出“湘CH95—3”系列柱头外露系新品系。新品系性状稳定,呈隐性,具有多抗、衣分高等特点,纤维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省丰产棉育种现状的分析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丰产棉育种近十年来基本处于徘徊阶段,新育成的丰产棉品种(系)产量、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没能显著地超过鄂荆1号。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1选育经过1999年本所引进大农优3杂交棉,花期田间观察发现有变异株,其花朵奇异,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干瘪,不散粉,雌蕊发育正常,棉株成铃很少,并且铃形不规则,随即用田间相邻正常棉株花粉与之授粉杂交挂牌(A),同时收田间正常棉株吐絮铃(B),送海南冬繁,A种植80株,B种植113株,出现育性分离(A不育株率为8.33%,B不育株率为9.73%),当即用自选优质抗病高代材料CH9901、CH9914和湘棉17号为恢复系,分别进行回交转育成6个材料(A×CH9901、A×CH9914、A×湘棉17、B×CH9901、B×CH9914、B×湘棉17号)。2000年将南繁种子种植在本所试验示范基…  相似文献   

9.
高支纱杂交棉新品种-湘杂棉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经过湖南自育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尚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多种需求 ,特别是纤维品质的匹配很不理想 ,湘杂棉 5号的选育成功 ,适应了国家将湖南及长江中下游棉区定位为 5 0~ 60支纱产区的区划方针 ,能就近为纺织加工密集的南方纺织企业提供优质纺棉 ,同时可减少国外棉花进口 ,对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将产生积极作用。1 996年配制杂交组合 2 0 8个 ,从中筛选出了一个大铃、高衣分、高衣指 ,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于一体的新组合 Z- 96×湘优 98,编号为湘 Z2 0 87。母本 Z- 96是 1 993年由荆 5 1 2 5 3×中棉所 1 2杂交后代经回交、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的27个辽棉系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的辽棉系列品种的早熟性和抗病性优势突出,纤维品质普遍提升。建议育种者拓宽种质资源,培育出产量更高、纤维品质更优的早熟抗病棉花品种以满足当前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叶金环  郑月平 《中国棉花》2005,32(12):17-18
通过对喀什地区2003—2004年两年6点次棉花早中熟品种大区示范及品质检测结果分析,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为中287)表现丰产、优质、早熟、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1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9409为母本,以优质、抗病品系中51504为父本杂交,其F2代、F4代混选混种,1998年选出一批优良单株,1999年选出6个丰产、优质、抗病株系,2000年在南疆中棉所生态试验站选出品系—中287。2004年先后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命名为中棉所49。2产量水平2003年喀什地区种子管理站在麦盖提…  相似文献   

12.
1选育过程1.1优质恢复系ZR5的选育1992年选用墨西哥棉×PD4547的F9代作母本与丰产品种川棉56杂交,其后代进行系统选育,通过多代单株选择和遗传纯化,株行比较选育成优质品系ZR5。ZR5生育期13天左右,田间生长整齐,株高100 cm,叶片中等偏大,透光性较好,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重6.0 g左右。纤维品质优良(HVICC标准)纤维2.5%跨长32.1 mm,比强度36.8 cN·tex-1,麦克隆值4.1。ZR5田间表现为结铃性好,整齐度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1.2抗虫两用系抗A3的培育以自育的抗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抗A2为母本,引进抗棉铃虫、红铃虫转Bt基因抗虫新品系G…  相似文献   

13.
彩色杂交棉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陆海三系杂交选育出的彩色棉杂交组合 ,同时具有彩色棉的絮色基因和海岛棉的纤维品质性状。可有效地提高彩色棉的纤维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 ,使棉纱的档次和品质得以提高。对所配制杂交彩色棉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试验和观察 ,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期望对今后彩色杂交棉的生产应用能够有所指导。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 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 ,用本所回交转育的1 3个彩色棉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3个海岛棉恢复系为父本 ,进行杂交 ,收获 35个杂种 F1 ,2 0 0 3年对杂种材料进行比较试验和数据分析。以其中的 1 …  相似文献   

14.
耐盐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 44(原名中 80 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耐盐棉花新品种。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 0 0 4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 (中 2 369× Tamcot CD3H)F2 ×中棉所 1 7。于 1 990年在本所配制杂交组合中2 369× Tamcot CD3H,冬季南繁加代 ,1 991年 F2 代选丰产、抗病、抗盐性好的单株与中棉所 1 7杂交 ,1 992年混选 -混种 ,1 993年选出单株 ,1 994年经初步测产和纤维品质测试后选出优良株行 ,1 995年株系比较试验 ,1 996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 ,继续…  相似文献   

15.
高细度苎麻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在长沙对12份苎麻高细度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2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对照,其中,XR02的纤维细度达2679m/g,年单蔸产量达到101.3g,丰产性较好;XR12产量低(年单蔸产量〈35g),品质最好(纤维细度〉2720m/g)。这些材料可为优质苎麻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对国内新育出的12个棉花新品种(组合)在鄱阳湖棉区的6个产棉大县安排了展示,以赣棉杂1号为对照。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纤维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过1年的展示结果表明各新品种(组合)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优,从而推荐中棉所66、赣棉杂109、亚华棉10号在鄱阳湖棉区推广,ZZS-2、冈04、冈03、GZ-8、农大棉9号、XT0706可扩大示范,中棉所63、湘杂008F1在适宜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17.
棉属野生种质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困难的方法与技术,利用野生棉与栽培种间杂交,将野生棉的一些有益遗传性状转育到栽培棉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棉花育种利用的具有抗病虫,抗旱和纤维品质优良等性状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浙 90 5是复合杂交组合 {中棉所 1 9× [(中 8×争 3 1 )× (2 5 0×兰 5 ) ]F8} F6中 ,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 ,1 998年育成并定名 ,同年参加浙江省和河南省二省的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0 0 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并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1选育经过1 980年 ,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 8号(中 8)为母本 ,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 3 1 (争 3 1 )进行杂交 ,配制杂…  相似文献   

19.
陆海三系杂交棉新杂棉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杂棉2号纤维品质特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具有优质、丰产、早熟、抗病和中长绒等优良综合性状.田间表现为:出苗快、结铃性强、早熟性好、吐絮集中,抗枯耐黄、纤维品质超过中长绒棉接近长绒棉标准,适应南北疆种植,实现了多种优良性状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花苞叶基因型遗传性状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夫安 《中国棉花》2001,28(3):29-30
当前在棉花育种上运用最多和最普遍的方法仍然是杂交育种 ,回交法是从杂交育种方法中派生出来的 ,对改良某单一性状有明显的效果。花苞棉Frego( fg)性状育种研究 ,始于 1 967年 ,引自临沂地区农科所张志东的种质资源 ,超鸡脚叶花苞棉 ,即超鸡脚叶窄卷苞叶棉 ( Okara Frego) ,经过 30多年选择优良亲本 ,进行杂交和回交连续转育 ,培育出目前的 W系列花苞棉基因型性状的新品系 ,不仅改良成为正常株叶片的花苞叶型、生育特性、产量构成、还增加了新的病虫害抗性、显著提高了纤维内在品质 ,从而获得诸多性状的同步改良和提高 ,为棉花育种开拓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