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齿兰环斑病毒和建兰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建立了蝴蝶兰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IC-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天津地区8个蝴蝶兰标样检测,结果显示:8个标样中有4个检测到建兰花叶病毒,另外4个检测到齿兰环斑病毒。该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为蝴蝶兰种苗病毒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兰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焕利  杨翠云  于翠  马青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289-292,296
根据建兰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IC-RT-PCR方法和质粒梯度稀释的方法,研究建兰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方法和灵敏度.结果表明,从21个建兰花叶病毒的病株样品中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同的DNA条带,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所测定的序列均为CyMV外壳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同源性均达到89%以上;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可检测的最低病毒含量为2.72×10-7 μg/mL.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因库中建兰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RT-PCR方法在蜘蛛兰中检测到普通RT-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不到的微量病毒。熔解曲线分析表明,每一扩增产物为单一产物形态。通过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试验证实扩增产物序列的实际长度与预期完全相符,蜘蛛兰样品的扩增产物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建兰花叶病毒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4%~96%。与普通RT-PCR的相比,荧光RT-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快速、结果直观准确的特点,可应用于种苗中微量建兰花叶病毒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昆明市文心兰栽培基地发现了具有病毒病症状的感病文心兰和大花惠兰植株。感病文心兰和大花惠兰样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长约460~500nm的线状病毒粒体和长约300nm的杆状病毒粒体,它们分别与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粒体大小一致。利用ELISA技术在感病文心兰和大花惠兰样品可以检测到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利用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可以扩增到与引物设计预期大小一致的核酸条带。由此证明,云南文心兰和大花惠兰病毒病由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5.
利用DAS-ELISA对荷兰进境的唐菖蒲培育叶片进行南芥菜花叶病毒检疫,再对血清呈阳性的种球进行培育,以长出的叶片作为检测材料,采用RT-PCR方法进行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克隆与测序.结果表明,从唐菖蒲种球上发现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  相似文献   

6.
建兰花叶病毒(CymMV)、齿兰环斑病毒(ORSV)和建兰环斑病毒(CyRSV)是危害兰花的主要病毒。文章综述这几种重要兰花病毒的病毒分子结构、分子检测、卫星RNA、DI RNA、SiRNA及其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2014-2015年,对福建主要建兰种植基地进行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福建建兰病毒病症状多以斑驳花叶型最为普遍。调查还发现,建兰的病毒病发病率与龄期呈正相关,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应用RT-PCR方法鉴定,确定危害福建建兰的病毒主要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其中ORSV为优势种,有时出现ORSV和CyMV二者复合,或ORSV、CyMV和BYMV三者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建兰花叶病毒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建兰花叶病毒(CyMV)的病害发生、症状表现、寄主范围、病原学、血清学、病害流行学、分子生物学及其检测和防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须进一步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郁金香种球传带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种球进行检疫,应用培育长出的叶片作为检测材料,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DAS-ELISA)和RNA逆转录PCR扩增法(RT-RCR)进行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从这些种球上发现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一南芥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香草兰上病毒病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DAS-ELISA)检测法和反转录PCR(RT-RCR)扩增法对海南省送检的香草兰叶片样品进行病毒病的病原检测,结果在香草兰叶片样品上发现了建兰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部分兰花种植区的文心兰、蝴蝶兰、大花惠兰上发生的病毒病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兰花感染病毒后,主要以在叶片形成黑褐色的坏死斑为主。在文心兰不同品种中,T系列的病毒病发病率最高。经电子显微镜、血清学和RT-PCR等方法综合鉴定,确定危害云南兰花的主要病毒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 ) 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 ),其中CyMV为优势种,有时出现CyMV 和ORSV复合侵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AS-ELISA)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了海南主要兰花种植基地的疑似病毒感染的兰花叶片。结果表明,海南兰花病原病毒主要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  相似文献   

13.
以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的蝴蝶兰组培苗叶片总R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ussm ringspot virus,ORSV)外壳蛋白基因(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探索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CyMV和ORSV的双重RT-PCR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危害海南兰花最普遍的2种病毒。CymMV侵染蝴蝶兰后引发黄化斑、坏疽凹陷斑、畸形生长等多种症状;侵染石斛兰引发花叶、黄化斑、全叶黄化或红化、契形坏死、疱状突出等症状;侵染文心兰引发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生长等症状。ORSV的症状种类则相对简单,蝴蝶兰上引发环斑、系统性黄化、凹陷坏死、疱状突出等症状;文心兰上主要表现花叶;石斛兰上未检测到ORSV。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采集广东省顺德等地墨兰(Cymbidiumsinense,car.margicoloratum)和文心兰(Oncidium sp.)表现病毒病症状的兰株,抽提病叶组织总RNA,经RT-PCR反应在约70%的样品中获得预期大小的DNA扩增产物,并对其中来自不同品种的3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C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据此将RT-PCR反应呈阳性的病样病原鉴定为CyMV。通过对CyMVCP基因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表明CyMV的多样性可能起因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而不是起因于寄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兰花病毒病的鉴定和检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建立的DAC-ELISA法,检测了来自广东省7市18个场场或兰圃的20种兰共159个感病兰花样本,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以及CyMV和ORSV复合感染分别在40,26和6个样本中检测到,分别占所检测样品的25.2%,16.4%和3.8%,占所检测的20个兰种的50%(10/20),35%(7/10)和15%(3/20),感染CyMV的兰种有墨兰,文心兰,大花惠兰(组培  相似文献   

17.
大花蕙兰与国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力是保证杂交育种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碘,碘化钾(I2-KI)和醋酸洋红等3种染色法测定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和国兰不同种和品种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大花蕙兰和国兰部分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并观察柱头分泌黏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碘一碘化钾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都不适合大花蕙兰和国兰花粉活性的测定,TTC染色法是观察花粉活力最直观的方法。大花蕙兰与国兰的花粉活力是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经历从弱变强再变弱的过程,大花蕙兰和国兰的花粉分别在开后25~35d和15~25d活力最佳。大花蕙兰和国兰的柱头在整个花期中均具有一定的可授性,其中大花蕙兰在20~40d内的可授性最强,45d以后其柱头可授性逐渐减弱。国兰在15~25d内的柱头可授性最强,30d以后柱头的可授性逐渐消失。总体而言,整个柱头可授性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弱到强再到弱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杂交兰种苗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携带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杂交兰根状茎为试材,采用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法对杂交兰病毒脱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炼苗21 d的茎尖,在0.5 mol/L的蔗糖浓度预培养基中培养3 d,然后浸入0.4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加载90 min,之后转入玻璃化溶液PVS2(protec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中冰上处理6 h,再液氮保存1 h,最后于37℃水浴中解冻2~3 min,1.2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卸载20 min,待恢复培养后,杂交兰茎尖成活率为64%以上,随机检测30个样品,两种病毒脱毒率均为100%。研究为杂交兰种苗脱毒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