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花粉单倍体育种存在着诱导率不高、幼苗移栽活棵困难以及染色体加倍率较低等难点,致使这项技术在小麦育种实践上,还不能立即收到显著成效.为探索小麦花粉单倍体育种规律,寻求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1976年春开展了小麦花粉植株的诱导、移植和加倍研究.经过将近三年的摸索,初步认为麦5培养基诱导效果可比对照高一倍以上,并较好地解决了染色体加倍的困难,为小麦花粉单倍体育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单位体育种中,单倍体植株只有经过染色体加倍后才有价值,所以如何提高加倍频率,是单倍体育种中急待解决的的问题之一。国外应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碱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处理燕麦,加倍效果达60%。我们借鉴这个经验,从76年起在水稻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上进行了多次实验,摸索出一个比较适宜的浓度和方法。它的特点是:(一)单倍体植株加倍频率高,可达73%左右,比单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提高一倍多。(二)药剂处理时间缩短很多,大大减少了苗的死亡。具体做法,把没有进入幼穗分化的单倍体植株分蘖拨出,洗净泥土,带根浸入0.2%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种植、单倍体植株确认、高效加倍技术、单倍体植株的授粉与收获、获得DH系等5个技术环节。按此技术规程操作,可显著提高单倍体的加倍率和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4.
离体培养花药,诱导其花粉发育为植株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已在近三十种植物上获得成功。由于这些花粉植株是在离体条件下产生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成纯合二倍体,不仅可以克服杂交育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时间,提高选择效率;而且对高等  相似文献   

5.
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上的潜力日益显示出来。目前,应用这项技术培育的一批小麦新品种(系)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这种潜力只有在单倍体植株加倍成纯合二倍体之后才能充分发挥。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花粉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过多种试验研究。据文献报道:以秋水仙素直接浸根应用最多,但死苗率高,效果不够理想;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处理单倍体植株,加倍结实有明显提高,但尚不稳定;应用阳畦盖膜,冬季低温刺激加倍,方法简便,虽收  相似文献   

6.
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加倍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花粉植株能否应用于育种实践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染色体加倍试验。1977年夏,共获得种子6025粒,总重195.8克。现将试验经过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一、花药培养概况花药培养是将花药离体后进行培养,使花粉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具有同型遗传因子的纯合二倍体,不仅能正常开花结实,而且植株后代整齐一致,性状稳定,这在育种工作中和生物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早就有人提出单倍体育种的设想,企图通过某种方法从杂交后代产生大量单倍体,加倍后变成纯合二倍体直接用于选种实践,但未找到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药培养育种中花粉植株群体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花药培养育种中花粉植株群体规模探讨刘保申(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张建军,殷丽青,杨晓艳,章振华(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关键词水稻;在药培养;加倍单倍体;花粉植株;群体规模中国法分类号:S511.1INQUIRINGINTOTHEPOPULATION...  相似文献   

9.
我所于1976年开展大白(艹才)花粉单倍体育种研究工作以来,1977年得到花粉植株五苗,其根尖压片(钅井)检染色体数为 n=10,确定其来沅于花粉的单倍体植株。1978年又得到18株花粉植株,在夏季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先后移栽了7株,成活4株,有2株开花,其中1株经自然加倍后首次获得种子,从而为大白(艹才)单倍体育种工作开了个头。1978年我们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用的基本培养基是:Ms、麦基1号、N_6并附加激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途径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探讨了影响单倍体植株诱导率与植株再生率的内、外界因素,概述了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果树单倍体育种的重大意义,对目前果树单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9份茄子花药为试材进行诱导培养。结果发现,茄子花药培养能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植株;9份材料均诱导产生了胚状体,但不同材料胚状体诱导频率存在差异,15-黑冠诱导率最高,为17%;91个胚状体中,12个萌发成植株,萌发率为13%;12个植株中,7株移栽成活并现蕾开花,其中5株为单倍体,1株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虽然2号诱导培养基上花药膨大率高于1号培养基上的花药,但后者随后会产生更多成熟且发育一致的胚胎。结果表明,如何促使胚状体发育成熟、提高单倍体加倍频率、确定胚状体的细胞起源,是制约茄子花药育种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诱导系在育种领域的选育和诱导效率的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发展也至关重要,但现有单倍体加倍方法效率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探索最佳的加倍条件,采用对玉米籽粒胚部划胚技术及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玉米单倍体籽粒进行划胚加倍。结果表明,对玉米单倍体的划胚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加倍;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对加倍后植株散粉率等影响显著,其中,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4%、处理时间3 h的散粉率最高,加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后代体细胞中父方染色体消失,经激素2,4-D诱导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体,能够稳定遗传。虽然单倍体幼胚诱导受亲本、激素、光温等多因素影响,但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能大大缩短小麦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节省人力物力,在小麦育种上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研究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个单倍体诱导系与8个不同基因型母本(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杂交诱导,根据籽粒颜色、根尖染色体压片、气孔密度并结合田间植株表现鉴定单倍体,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结果表明,不同诱导系间诱导率存在差异,MT041 平均单倍体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 2个诱导系,诱导率为4.17%;不同基因型母本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糯玉米和普通玉米材料单倍体率显著高于甜玉米,甜糯玉米杂交种对甜玉米单倍体提高有利.0.06%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加倍效果显著高于0.02%浓度,但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成苗率不高,结果表明加倍技术仍然是制约DH育种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玉米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孤生殖诱导系TY1和5个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倍体的诱导率和加倍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杂交种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郑单958和浚单18的单倍体诱导率较高,在海南的单倍体诱导率要明显高于甘肃点和郑州点.不同试剂和质量浓度的加倍结果表明,利用0.6 g.L-1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的单倍体种子具有较好的加倍效果,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加倍率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甘肃具有较高的加倍率.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应当利用中国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海南和甘肃分别建立单倍体诱导和加倍基地,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小麦花药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以小麦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杂交组合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分别对小麦花药和植株分蘖节进行了处理,其中花药处理方法为在C17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0.02‰、0.05‰和0.10‰的秋水仙碱,分蘖节处理方法为分别用浓度0.20‰、0.50‰、0.75‰和1.00‰的秋水仙碱浸泡单倍体再生植株分蘖节各5 h和10 h,研究秋水仙碱不同浓度与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秋水仙碱0.02‰的诱导培养基上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代杂交组合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分别为52.38%和47.37%;0.75‰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分蘖节5 h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为65.06%。尽管我们用秋水仙碱处理花药的加倍率不如处理分蘖节的效果好,但该方法可能比处理分蘖节更经济、简便,可达到快繁与加倍同时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育种进程。介绍了单倍体概念及其植物学形态;阐述了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和加倍方法,以及育种中单倍体的筛选方法,其中人工获得单倍体的途径主要有远缘杂交、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物理法诱导、化学法诱导、不定配子体诱导孤雄生殖、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加倍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倍体的自然加倍和化学加倍,单倍体的筛选可以通过遗传标记性状、形态特征以及流式细胞仪和分子标记加以筛选;讨论了单倍体在缩短育种周期、群体改良、筛选突变体、构建基因定位群体,以及商业杂交种亲本保纯提纯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为加快我国甜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诱导系和4个甜玉米杂交种,设计4种秋水仙素化学加倍甜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对提高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甜玉米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TY1的诱导率最高,为7.99%;4个甜玉米杂交种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绿色先锋"的诱导率最高,为7.57%。秋水仙素加倍甜玉米单倍体试验表明,浸芽法和针刺生长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5 mg/mL秋水仙素)和针刺生长点法(0.3mg/mL秋水仙素)的散粉率较高(48.4%,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浸种法处理效果最好,针刺生长点法次之。【结论】适宜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能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 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在花药培养中,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只有通过自然加倍或人工染色体加倍变成纯合二倍体后,方可正常结实,并可成为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的宝贵材料。我们在多年的花粉培养实践中观察到,从花粉诱导出的花粉植株中,其倍数性表现是多样的。有一部分花粉植株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核内有丝分裂实现了自然加倍,而另有一部分花粉植株则是单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