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1发病情况调查最早发病为产后第8d,产后30d发病牛为23头,占62%,说明该病与奶牛分娩有关。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步移向前方及左侧,到后期已处于半变位状态,分娩后子宫变空,真胃继续扩张,进而发展成为左侧移位。调查显示,奶牛2场奶牛发病头数最多,而且产后发病时间延长(最长为212d)。这是由于奶牛2场产奶量比其他场产奶量高,糟渣及精料喂量…  相似文献   

2.
真胃变位主要是乳牛在分娩前后,其真胃从正常位置向其左侧右侧或前方移位所引起的消化障碍,变位以向左方移位为最多。我场从1988年到现在,共发生真胃左方变位16头次。通过保守疗法,其中11头有效,愈后产奶,繁殖均正常;另外5头无效,被迫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如下:(1)发病后禁食1~2天。(2)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移位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石测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延伸到网胃和隔肌,向后可延伸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窝旁。 1病因调查 1.1发病与产奶量的关系我场牛奶产量逐步提高,该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1.2发病与精饲料喂量的关系精料喂量与发病呈正相关,表现为精料喂量多,发病也多。我场成母牛精料喂量是以奶换料,即奶产量越高,精料喂量就越大。 1.3发病与分娩的关系分娩后 1~ 8天发生该病占 64.28%,分娩后 1~ 10个月发病占 28.57%,也有产前 20天发病的 (…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变位的调查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1999年至2000年8月对某地区国营和个体奶牛场的130头奶牛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个体奶牛场的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2%;国营奶牛场的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高达8%~10%。在施行治疗的22头患病奶牛中,左侧变位19头,占86%;右侧变位(扭转)3头,占14%,其中右侧变位急性死亡1头,占右侧变位的33%。1真胃变位的病因由于奶牛业经济效益明显,利润较高,而经营者和饲养者又单纯地、片面地追求奶产量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科学管理,造成此病的发生。此病多发生在产后2~…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临产前15天(围产前期)和产后15天(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易发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易患代谢性疾病(产褥热、产后瘫痪、酮血症、胎衣不下)、消化道疾病(前胃弛缓、真胃变位)、繁殖产科性疾病(乳房炎)等。实践证明,围产期母牛比泌乳中、后期母牛发病率均高。据统计,成年母牛死亡有70%~80%发生在这一时期。围产期的健康决定着奶牛产奶量多少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抓好该期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1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临产前母牛生殖…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集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奶牛的真胃变位已经成了一个危害奶牛行业发展的多发疾病,对于我们基层兽医来说在临床上能对四胃变位做出正确的诊治已显得十分必要。1发病情况1.1发病与分娩的关系通过对临床发病的26例分析,本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0天以内,平均发病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真胃变位及产前产后奶牛血浆孕酮、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研究,探讨此病产后高发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真胃变位奶牛产后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分娩造成产后血清孕酮水平突然降低,使得分娩后奶牛出现低血钾的现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奶牛饲养数量及生产性能的进一步增加,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情况趋于复杂化。奶牛真胃变位在总发病率升高的同时,真胃右方折叠和右方扭转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在临床上还出现了真胃变位伴发其它疾病的一些复杂病例。笔者现将1例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并发盲肠变位的诊疗过程报告给大家,以供同行在奶牛疾病诊疗过程中参考。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2004年2月3日,北京市大兴区某奶牛场1头高产荷斯坦奶牛,于产后第15天突然发病。在其发病后的15天中,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有时只吃几口青贮料;粪便稀而色泽正常;体温、呼吸和心跳均正常;产奶量由…  相似文献   

9.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  相似文献   

10.
1986年3—9月先后有9头黑白花奶牛发生真胃左侧变位。下面就临床观察及治疗做一初步探讨。发病情况 1.发病月份:3月份1头,6月份2头,7月份2头,8月份1头,9月份3头。2.胎次分布:青年牛2头,3胎1头,4胎3头,5胎2头,7胎1头。3.发病与产犊时间关系:产前3天1头,7天1头,11天1头,12天1头,16天1头,33天1头;产后2天1头,5天1头,7天1头。9头病牛均产下发育正常,生活力正常胎儿。  相似文献   

11.
高产奶牛产后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畜牧三场祖新法随着高产奶牛的增多,精料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增大,高产奶牛产后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逐步增多。笔者1994年1-5月份遇到病牛5头,2头由于病程长、体质差而淘汰。3头经手术治疗而愈。报道如下:一...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真胃变位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奶牛养殖业近几年有了蓬勃发展 ,仅呼和浩特地区截止 2 0 0 0年底 ,奶牛饲养量已达 1 0万头 (产奶牛占 90 % )。但随着奶牛密度的增加 ,各种疾病随之增多。特别是从 1 999年以后 ,奶牛产后真胃变位的发病率突然增高 ,约占生产奶牛的 3%~5 %。为此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产后左方真胃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试验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产后真胃左方变位(LDA)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生化指标及其诊断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后真胃左方变位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存在明显差异,酮体(K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导致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的主要指标(P0.01),聚类结果进一步表明这4个指标对真胃左方变位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说明奶牛产后真胃左方变位与能量负平衡密切相关,血液酮体、总胆固醇、葡萄糖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作为判断产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辅助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11月至今,笔者在3年多的时间内共诊断出610头奶牛真胃变位,直接判定淘汰42头,完成568例真胃变位手术,从发病原因、诊断、手术路径、固定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本病等方面做了分析。1病例分析在手术治疗的568例奶牛真胃变位中,初产奶牛发病493头,占总发病数的86.8%;2~4胎  相似文献   

15.
奶牛大量饲喂精饲料、高蛋白饲料、玉米青贮、软化秸杆,加之运动不足,产后过量饮喂,导致真胃迟缓,常诱发真胃移位。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妊娠后期或分娩不久,由于子宫妊娠期间不断膨大,从腹腔底部将瘤胃抬高,使真胃向前向左推移于瘤胃左下方,分娩后子宫重力解除,瘤胃突然下沉,真胃被挤压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形成真胃移位。  相似文献   

16.
治疗奶牛真胃变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真胃疾患,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主要原因,该病高产奶牛易发,多数发生于分娩后几小时至数周,它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而右方变位又分为后方扭转和右方扭转。据有关资料报道,真胃变位85%—88%发生在左侧,而右侧发病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发病 ,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多。左方变位 ,其扭转程度较轻 ,进展较慢 ,真胃与肠还能部分相通 ,为不完全阻塞 ;临床症状较轻 ,不易诊断 ,常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 病因分娩、公牛爬跨、奔跑、跳跃、剧烈运动等机械因素和前胃弛缓引起的真胃弛缓等 ,都是引起真胃变位的因素。其中分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约占左方变位的 70 %左右。2 临床症状一般分娩后发病 ,初期呈现前胃弛缓 ,久治不愈 ,时好时坏 ,病程缓长 ,逐渐消瘦 ,吃少、喝少、排粪少 ,体温、呼吸、脉搏正常 ,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卧地时 ,常常呻吟。3 …  相似文献   

18.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5].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1)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2)真胃向前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也叫真胃扭转.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6-11].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大量饲喂精饲料、高蛋白饲料、玉米青贮、软化秸杆加之运动不足,产后过量饮喂,导致真胃迟缓,常诱发本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妊娠后期或分娩不久,由于子宫妊娠期间不断膨大,从腹腔底部将瘤胃抬高,使真胃向前向左推移于瘤胃左下方,分娩后子宫重力解除,瘤胃突然下沉,真胃被挤压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形成真胃移位。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很少有报道,临床以不反刍、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为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手术疗法治疗两例均取得较好效果。1病例奶牛四岁,产二次犊,日产奶量32.5千克,产后两个月左右。一天早晨畜主用细棍驱赶牛时,在抽打左侧背部时,发出像拍打足气儿球的声音。近几天牛采食不正常,饮欲增加,不愿采食精料。当地农村兽医,诊断为真胃变位,但用过翻转疗法后,前一天效果显著,第二天又复发就诊。经检查,可见左侧肋骨下1/3处稍凸出,用拳头冲击式触诊(左侧九至十一肋骨上三分之一处)有钢管音,抬压瘤胃触诊有荡水音,用听诊器听诊该部,并敲打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